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天地 > >> 信息详情

鬼话/门牙的悲哀/城市污染/(作者:王东华)

发布日期:2021-09-04 09:59:45 

                                         鬼 话
 
 
几年前,读过一遍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早忘光了。不过下面的一则一直记得:
爱堂先生言: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惧,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惟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澈,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缈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荧荧如一灯,照映户牗;人不能见,惟鬼神见之耳。此室中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初读此文,由不住大笑。鲁迅评纪氏此书:“隽思妙语,时足解颐”,“解颐”者,当包括此篇。
本人教书几十年,也是“老学究”。想想上班时,中午小憩,学校上空也一定是黑烟笼罩。不过当时,一到夜晚,有读书人的地方大都“如浓云密雾”,“上烛霄汉”的未必有,光芒高数丈、数尺的也有限,我也没必要自惭。
“文中”的老学究很可爱。一是不怕鬼。明知是鬼,也“不怖惧”,明知此鬼“有所勾摄”,也还一路同行,边走边聊,可见虽然活见鬼,心中却无鬼。二是自信、直率。当面问自己“光芒当几许?”稍稍世故的人不会这么做。当初王小波问李银河有没有男朋友,“你看我怎么样?”有些相似。
那个鬼也很可爱。明知是老朋友,不愿使对方难堪,可“嗫嚅良久”,还是说了实话。大约当了鬼,没有了阳世的各种社会关系,凡事也不必求“人”,也就没了顾忌。
人生在世,自然应当说人话,说实话,可是谈何容易。许多人“嗫嚅良久”,最后还是说了假话,别人高兴,自己也安全。一旦实话实说,很可能被人家当作“鬼话”。无权的可能会“怒叱之”;有权的,也许会给你套一双小鞋穿;权大的,先给你戴一顶帽子,入另册,找个机会再把册中人按“牛鬼蛇神”“横扫”之。
苏东坡让和尚给他讲鬼的故事,和尚说没有鬼,(扫兴!),苏说:“姑妄言之。”其实也是听够了人的假话,想听听“鬼话”。
选自 如何出版一本书
 
                                          门牙的悲哀
 

 
有一俗话:打掉门牙往肚里咽。此话谁都听说过,也听得懂,意思是:吃了亏还无处去叫屈,或者不愿意叫屈。学识浅薄,不知此语有没有出处,或者有什么典故,我猜想,最早说此话的人,未必是用比喻,而是在讲述自己的真实遭遇。
门牙甚坚,被打掉,一定是被人迎“面”击打,击打者也肯定手持硬物,而不是用拳头,除非是练过拳击。拳击手上场比赛都要带护齿,所以在电视里看到,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常有,打得眉棱骨出血的也有,却没有被打掉门牙的。门牙被打掉,不仅影响观瞻,而且吃东西也极不方便。门牙掉了,不会再长,在还没有镶牙术的过去,就只能是如三味书屋里的学生所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了。
谁这么狠,专打人家的门牙?现在我知道了:皇帝。
近几日开始读《续资治通鉴》,开头是关于宋太祖朝的,没读几卷,就读到关于门牙的两则。
一则在第一卷:
(帝)尝弹雀于后苑,或称有急事请见,帝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帝怒,诘之,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帝愈怒,举斧柄撞其口,坠两齿。其人徐拾齿置怀中。帝骂曰:“汝怀齿,欲讼我乎?”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帝悦,赐金帛慰劳之。
一则在第五卷:
(雷)德骧判大理寺,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擅增减刑名,德骧愤惋求见,欲面白其事,未及引对,即直诣讲武殿奏之,词气具厉;并言赵普强市人第宅,聚敛财赂,帝怒,叱之曰:“鼎鐺犹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引柱斧折其上颚二齿,命左右曳出,诏宰相处以极刑。既而怒解,止以阑入之罪黜之。
宋太祖是历史上与秦皇汉武、唐太宗并称的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是他一手结束了五代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和混乱,建立起统一的大宋王朝,在位时,对文臣武将很宽容,甚至仁厚,也比较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可是,一个人一旦当了皇帝,权力大到没边儿,就是明君也难免办出些不讲理的事来,上面两个案例就是证明。
第一例。那位不知名的官员看来是个办事极认真,性格又极执拗的书呆子,皇帝正在打鸟,(古代许多皇帝都喜爱的一项活动)正在兴头上,本来并无大事,你急急忙忙跑来要求立刻当面汇报,皇帝自然不高兴,此时再回去,树上的鸟大概早就飞了。如果赶紧道歉,认个错,也就过去了,此人偏偏还要顶嘴,打掉门牙也是活该。
这位官员严格遵守“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的办事原则。殊不知这个原则对皇帝并不适用,“朕即国家”,就是打鸟也是国事,也就是大事。
第二例就更有意思了。此案中的雷德骧完全有理,前来汇报的也都是大事。雷是大理寺主管,也就是最高法院院长,可是他手下的官员办案时并不听他的,越级向宰相赵普请示,而且“擅增减刑名”。雷控诉赵普的不法行为也都是事实。可是照样被打落门牙,最后还被降职。赵匡胤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
第一,赵普是赵匡胤十分信任的宰相,为相十多年,也很有建树,是难得的能臣。不过此人比较专权,也算不得清廉。赵匡胤在后周为臣时,赵普就是他手下,并为他篡夺帝位立了功。两人的私交也很好,赵匡胤常到赵普家串门,呼赵普的夫人为“嫂”。雷德骧对这些很清楚,现在跑来揭发赵普,在赵匡胤看来,无异于指责皇帝“昏”,矛头是指向他的。
第二,赵匡胤是一个很特殊的皇帝,既不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出身低下,靠武力夺取天下,也不像多数皇帝那样靠皇子的身份继承帝位,而是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掌握了军权,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完成了改朝换代。他明白,文人当官,武将打仗,并不都是为了效忠皇帝,而是要谋取富贵,兵变时,他就对拥戴他的人们说,如果能听他的,“则四方自定,汝等亦可共保富贵矣”。所以,他不像朱元璋那样,对任何程度的贪污都恨之入骨;也不像多数皇帝那样,认为自己天生就是皇帝,大臣们必须无条件地为自己效力。赵匡胤当然也希望官员们清廉,但他考察官员,主要是看“业绩”,忠心耿耿,有能力,只要不是贪得太过分,就不追究。赵普谋私利,他很清楚,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
第三,雷德骧的态度让赵匡胤非常恼怒,先是不等传唤就直接闯进宫来,接着是“词气具厉”。这对刚刚登上皇位的赵匡胤来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这位皇帝为什么专打人家的门牙?赵匡胤对这两位是因言治罪,本是冲着“嘴”去的——“你给我闭嘴!”——门牙在嘴的“门”上,所以被打掉。这是典型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赵匡胤此法的效果如何?从这两个案例来看,不怎么样。
第一例,那位不知名的官员不但把门牙捡起来装进兜里,还扬言要告诉史官,显然是不服气。(“帝悦,赐金帛慰劳之。”很奇怪。)
第二例,雷德骧被立刻“曳出”,不给辩驳的机会,大概门牙也没顾上捡。赵匡胤消了气,知道雷德骧说的都是实话,可是“闯宫”之罪必须要治,于是降了雷的职。可是事情并没有完。雷德骧被贬到地方后,地方官为了讨好赵普,告雷德骧“为文谤訕朝廷”,雷被抓起来,最后削职为民。看来,雷也不服,你不让我说,我就写!雷德骧有个儿子叫雷有邻,认为父亲出事,一定是赵普为了报复,在背后授意,于是到处搜集赵普下属的不法行为,向朝廷揭发。效果不错,赵匡胤开始对赵普不满,还提拔、赏赐了告状的人。雷有邻尝到甜头,“自是累上疏告人阴事”,成了检举揭发专业户,不过,不久就病死了。倒是他的父亲雷德骧重新被启用。
显然,打掉门牙并不能让人“闭嘴”,没了门牙,说活漏风,就是喊“万岁”,也不大好听,所以后来的执政者不再采用。明朝,用“廷杖”,拉到午门外打板子,轻的半个月起不来床,重的,当时毙命。清朝,轻的,流放到宁古塔,重的,杀头,灭族。都够狠。现代人就文明得多,过来人都知道,我也就不说了。
节选自如何出书
 
                                           城市污染
 
 
最近几个月,国内、国外好像没有什么太热门的新闻,媒体谈论最多的是关于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看起来,全世界都着了急,再不控制,这个“ 球”就没法待了,而适合人类生存的“球”还没找到。月亮最近,可人们知道,到了上面,根本不能过日子。就算找到第二个地球,又能运过去几个人去?中国人口多,经济发展快,能源消耗的增长就快,引起世界的警觉也在情理之中,再说自己的家,污染严重,住着也不舒服。明年北京要开奥运会,北京的环境污染就更令人关注。
1965年8月,我第一次到北京,逛了一个星期。说实话,当时的首都环境真不错,人口不算太多,汽车也不多,红墙绿树,蓝天白云。成群的白鸽在张大民们的屋顶上空盘旋飞翔。
十多年前搬到北京,眼瞅着北京越来越不适合“人居”。一年到头,难得见几回蓝天白云,整个冬天,总是灰蒙蒙的。到夜晚,别想看见星星。走在街上,汽车尾气呛得你头疼。有一年,刮沙尘暴,把个首都刮得灰头土脸,刮倒的广告牌还砸死了人。据说,沙尘是由内蒙古西部刮过来的,浩浩荡荡在天上飞行了一千多里,过了燕山山脉,看见古都这块风水宝地,落了下来。北京如此,路过的地方情形可想而知。据我在包头的亲人说,有些包头人得知北京遭到沙尘暴的消息后,很高兴,说:“我们这儿刮了几十年了,没人管,这次上面该着急了!”我从小学到高中,生活在包头。夏天真好,也是绿树白云,不太热,连电扇都不用,没有蚊子,也用不着蚊帐。冬天,工厂,机关,家家户户,都烧煤取暖,整个城市罩在灰蒙蒙的烟雾下。春天,总要有几次沙尘暴。有一次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起了风,快到中午,天却立刻黑了下来,只好打开电灯,外面如怒涛澎湃鬼哭狼嚎,沙粒打得窗玻璃噼啪乱响。大家默默地坐着,心里有些害怕。第二天,听说有两个人起风时正在野外,到低洼处躲避,差点儿被活埋。
“上面”对北京的环境果然着了急。不说周边治理,单是城区,就下了大工夫,花海了银子。工厂搬迁,绿化,硬化道路,煤改气,发展公交,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说实话,有效果。不过汽车太多,人太多,空气的质量还是不尽如人意。
北京作为统一大国的首都,始于元代。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元代时,说过这样两句话:
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由于其外来政权的性质和持续时间较短而没有给中国留下深刻的印记。或许,定都北京是其最持久的贡献。
忽必烈把首都从草原腹地迁到华北平原,无疑是英明的。北京比起哈拉和林(在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无论是气候和物产都好得多,交通方便,而且处在军事要冲。元代北京的城市环境怎样?大概很不错。蒙古人刚占领中原时,想把汉人全杀光,把中国全变牧场,据说,当时元大都的皇宫四周都是草地,放着牛羊。金銮殿里的蒙古族皇帝,如果想家了,站在大殿门口就可以欣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景色,这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都市草原风光。可惜忽必烈后来听信汉人的建议,改了主意,也想学着当一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没学好,最后还得退回草原去。现在的北京,已经很少有元代的遗迹,西城有一座白塔,北边有一段城墙遗址,土堆而已。
明代北京的城市环境怎样?好像不如元代。闲翻明清文人小品,读到明人屠龙的一篇《在京与友人书》:
燕市带面衣,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人、马屎和沙土,雨过淖泞没鞍膝。百姓竟策蹇驴,与官人肩相摩。大官传呼来,则疾窜避委巷不及,狂奔尽气,流汗至踵。此中况味如此。遥想江村夕阳,渔舟投浦,沙明如雪;花下晒网罟,酒家白板青帘,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出柴门。此时携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
读后不禁哑然失笑。有明一代,紫禁城新建成,金碧辉煌的,可是红墙之外城区里的环境也是一塌糊涂。污染来自两方面,一是风沙和扬尘,出门要戴口罩(面衣);一是道路没有硬化,晴天是“人、马屎和沙土”(看来当时的公厕很少,常有人随地大小便),“雨过则淖泞没鞍膝”。
最有意思的是出行情况。屠龙是浙江鄞县人,中进士后先后任颍上和青浦知县。当知县有专车(轿子),出门时前面有人鸣锣开道,闲人避让,很威风;进京后任礼部主事,基本还是平级。“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处级小官出门只能骑马,和步行、骑驴的百姓一块挤。与现在一样,大官的专车来了,要先通过,百姓要避让,只不过当时没有警车开道。屠龙骑马,大概还不至于“狂奔尽气,流汗至踵”,但是和骑毛驴的平头百姓挤在小巷里一起躲避,也太伤自尊了。
清代和民国时北京的环境怎样?大概也好不到哪儿去。有俗语“晴天是香炉,雨天是墨盒”以及老舍的《龙须沟》为证。
屠龙罢官后回到故乡,卖文为生以终,倒是圆了“携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的愿望。要是今天,如果故乡建起小化工厂、小造纸厂或小冶炼厂,那就还不如在“长安骑马冲泥”了。
 选自写小说怎么出版一书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