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天地 > >> 信息详情

聪明人/岛的随想/国事和家事/(作者:王东华)

发布日期:2021-09-01 16:26:35 

                                           聪明人
 
 
《红楼梦》第二回写道,贾雨村丢了官,到林如海家做了家庭教师,一日闲来无事,到郊外闲逛:
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前又有一副破旧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见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到不曾见过这儿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的亦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
所谓“智通”,就是聪明的意思。什么样的人是聪明人?对联说得明白:身后有余,就知道缩手;眼前有路,就知道回头。贾雨村认为对联是“翻过筋斗”的人所写,是按常理推测。此公毕竟是个俗人,也难怪进了“智通寺”一无所获,出了庙门,又钻进名利场。
世上的聪明人多为女人。
记得在电视里看到,杨澜说,她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人只分为两种:健康的人和病人。这话要是出自一个病人之口,不奇怪;一个健康人说,就是聪明。
换个角度,我以为世上的人可分为三种:
笨蛋。头撞南墙不回头。
常人。撞了南墙,知道回头。
聪明人。一路走来,轻松而清醒,凡是别人撞破头的地方,不管是南墙还是北墙,绝不再去撞。这样的人,一生都会很顺。我说的“顺”,不是“顺利”的“顺”,而是“风调雨顺”的“顺”。
我这个人,偶尔有点儿聪明,多数时候是常人,关键时候,属于笨蛋。
选自自费出书要多少钱一书
 
                                            岛的随想
 
 
在学校上地理课时,老师说地球的表面百分之六十以上是水。地球,更像是一个水球。看地球仪,信然。看着看着,突然心中对老祖宗产生了无名的敬畏。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上古的哲人居然猜测,大地是驮在乌龟背上的,乌龟是浮在海里的。真不可思议!
可是,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当时没有问。现在想起来,就查一查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吧。“大陆:广大的陆地。”“岛:海洋里被水环绕面积比大陆小的陆地。也指湖里、江河里被水环绕的陆地。”等于说,比岛大,就是大陆;比大陆小,就是岛。多大算大?多小算小?典型的中国式模糊思维。也许这是约定俗成,比澳洲(包括澳洲)大,就是大陆;比澳洲小,就是岛。
对于中国人,岛是神秘的。从秦代起,至少有一千多年,中国人相信在东方的大海里有一座仙山,找到了,就能讨到长生不老药。《聊斋志异》里有一篇《仙人岛》,岛上四季如春,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岛上的仙人不仅法力无边,而且容貌美丽,文才出众。佛教来自西域,中国人偏偏相信大慈大悲的观世音住在一座叫普陀的海岛上。
对于中国人,岛也是恐怖的。《山海经》所记恶魔怪兽多居海上。《聊斋》中写的“夜叉国”就是在一座海岛上。
岛国之人也确实不同寻常。住在西方岛上的英吉利人,曾几乎统治了全世界,号称“日不落帝国”。住在东方岛上的日本人,自明朝起就是中国人的灾星,到了近现代,不但占领大半个中国八年之久,而且还能腾出手来向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发起攻击。打败了,没过几十年,又成为世界强国。到现在,还梗着脖子不服气。
关于岛,最著名的文学作品大概是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写岛,还得是岛国的人。比起蒲松龄,人家可就写的实在多了,虽然也还是小说。
不过,关于岛,引起我长久思索的是这样一段记述:
世界著名航海家托马斯·库克船长曾在他的日记里记下这样一次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奇遇:一次,当他率领船队航行到大西洋中央时,浩瀚无垠的海面上空出现了一个庞大的鸟群,数以万计的海鸟在天空中久久盘旋,并不断发出震耳欲聋的鸣叫。更奇怪的是,许多鸟在耗尽全部体力后,义无反顾地投入茫茫的大海,海面上不断激起阵阵浪花……
原来,这里很久以前是一个小岛,是全世界候鸟迁徙的落脚点,一个大海中的安全岛。后来,在一次地震中小岛沉入大海,消失了。可是千百年来,在惯性或“遗传密码”的驱使下,候鸟们还是希望在这里落脚,希望小岛重新出现。
这真令我震惊。这样的悲剧延续了多久?现在是不是还在延续?
其实,在人的生命旅途中也有这样的“岛”。因人而异,它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但更多的是一种信念。当发现这种信念变得模糊,或者发现它不过是海市蜃楼时,有的人还坚守着它,甚至以生命去殉它;有的人在它的上空盘旋,不知所措地悲鸣;不过,总还有人会离开它,继续向前飞,去寻找新的“岛”。
心中一动,想起鲁迅的《过客》。
过客不相信任何一座“岛”是自己可以休息和停步的地方,无论它存在还是已经沉没。他只确信,最终的落脚点是“坟”。他的信念就是“飞”——向前走,永远。他倒下了,还保持着向前迈步的姿势。
 选自出版一书
 
                                                         国事和家事
 

 
在汉语里,“国家”“家国”都是“国”的意思,“家”是粘上去的。大概所有的人都听过“舍小家为大家”之类的口号。“大家”一词是指“国家”,不过在现代汉语里,一般要解释为“我们所有人”或“你们所有人”。这里隐含着“一家人”的意思,这个家,当然是国家。虽然,说话的人并没有这么想。
明末东林党人有一幅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群人关心的是“国事”,“家事”是为了作对子习惯性地拉来做陪伴的,不然也用不着冒着杀头的危险结党、结社。
抗美援朝时,我已经懂事,天天听到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想这口号强调的也是家与国利益的一致性。
总之,在中国人看来,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大小不同而已。
这样的观念好不好?我不敢说。可是翻翻历史,当国事和家事纠缠在一起时往往会惹出很多麻烦,甚至灾难。
把国当成家,对皇帝是理所当然的。他是天子,其余人都是他的子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水之滨莫非王臣。”在鲁迅的《采薇》里,“义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以为躲到山里吃野菜就与天子彻底断绝了关系,遭到一个丫头的当头棒喝。在皇帝看来,国事就是家事,既然是家事,当然是他做家长的说了算,管好了,管坏了,别人都无权干涉。
可是,皇帝还有老婆——虽然比较多,儿女——有的很多,有的少,少数也有没有的。也就是说,皇帝也有自己的小家。外国人叫“第一家庭”,中国好像没有这一说。由于“国就是家”,于是“家就是国”,皇帝的家事也就成了国事。
既然是国事,“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臣和士人们也就认为不能不管。特别是诸如立太子、废太子,立皇后、废皇后这样的事,管的就更坚决、更热心。而到这个时候,皇帝却往往认为这是自己的家事,臣子们不该管。
翻一翻“二十五史”,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大事都是由皇帝的家事引发的,数不清的名臣大儒都因为管皇帝的家事降职、丢官、杀头,甚至灭族。
最著名的一件发生在明初。朱棣兴兵打进南京,侄子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命方孝孺写劝进表。其实谁当皇帝都姓朱,是人家的家事。方孝儒宁死不从,结果被灭了十族,连累上千人掉了脑袋。朱棣凶残至极,方孝儒也迂腐得可以。
比较起来,唐太宗和魏征就通达得多。李世民发动兵变,诛兄弑弟,逼李渊让位当上皇帝。魏征本是太子建成府中的官员,李世民照样予以重用,魏征也没有死抱着愚忠,对唐太宗尽心尽力。这两个人都把国事和家事分开来处理了。不过,这样的例子少之又少。往前数,还有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
其实,皇帝的家事有时并不关系到皇位的继承和权力的分配,大臣们照样要拼命去管。我读罗宗强《明末士人心态研究》,最感兴趣的就是关于“大礼议”的论述。
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死,无嗣。内阁大学士杨廷和与众大臣议定,请已死的兴献王世子朱厚璁进京继帝位——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兴献王朱祐杬是武宗父亲孝宗的弟弟。嘉靖也就是武宗正德帝的堂弟。
大臣们没想到,这位十五岁的小皇帝一上台就表现出少有的执拗和有主见,非常难缠。他宣布自己是“继统不继嗣”,要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考”。以杨廷和及吏部尚书毛澄为首的多数大臣坚决不同意。他们认为,按照“礼法”,武宗死了,你嘉靖继的实际是你伯父孝宗的位,等于过继过来当太子,皇考只能是孝宗。你的父亲实际已变成了你的叔叔。嘉靖不接受。大臣们也不让步,甚至闹到上百名官员在宫门外跪哭。嘉靖大怒,把一百三十四名五品以下的官员入狱拷讯。第二天,一百八十多人受到廷杖,因杖而死十六人。
这件事起起伏伏延续了四年,最终嘉靖获胜。四年间,许多大臣因此事辞官或被贬。事情的余波延续了近二十年。说到影响,因此事,嘉靖直到咽气,与朝臣们的关系都非常紧张,不仅大权独揽,而且不理朝政,简直就是由着性子胡来,许多时候,明知是对的,他也反对,明知是错的,他也坚持。大臣们分为针锋相对的两派,互相攻击、排挤,没完没了,也为以后无休止的党派之争埋下了祸根。
其实,“大礼议”争的不过是死人的名号,纯粹是人家皇帝的家事。
这样的记载真让人感到沉重而乏味。不过,也有挺好玩儿的。
宋仁宗宠爱尚美人,“一日,尚氏于上前有侵后语”,郭皇后“批其颊,上自起救之,误批上颈”,皇帝大怒,宣布废后。右司谏范仲淹带头,全体台阁臣都“极论其不可”,结果黜责了范仲淹。
小老婆当着老公的面不尊重大老婆,大老婆上去就搧大嘴巴,老公上前保护,脖子上挨了一下。这和我们想象的皇宫实在不一样。就是荣国府里,王夫人责罚赵姨娘,大概也是不会自己动手的。
在北宋历史上,宋仁宗还是个不错的皇帝,大约脾气也好,不然后宫也不会闹得像乡下财主家一样。想想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为此事义正词严地争辩的样子,也挺有意思。
现在皇帝没有了,应该是把家事和国事分开来的时候了。也许还有些人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择偶,结婚,离婚,还需要组织考察和批准,那毕竟还是特例。可是,作为一种意识,家国不分,并未消失。所有的人,都会说关心国家大事,甚至“舍小家为大家”,办起事来,却很可能是舍大家为小家。那些贪官污吏,贪污受贿,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也还是把国事当家事来办了。
如我等老百姓,还是把国事和家事分开来好。第一,危害国家、于大家不利的事不去做。第二,管好自己的小家,这毕竟是自己落脚存身的窝。每个人的小家都好了,国家自然也不会差。虽然这最后一句有些像唱高调。
选自出书费用一书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