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书展示 > >> 信息详情

李自成大顺政权崩溃之谜

发布日期:2017-07-07 16:04:35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李自成大顺政权崩溃之谜 / 马彦层 著. --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4
 ISBN 978-7-5108-5543-6
 I. ①李… Ⅱ. ①马… Ⅲ. ①李自成(1606-1645)-人物研究 ②李自成起义-研究   Ⅳ. ①K827=48 ②K248.30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55901号

 
                                              谜雾重重的大顺国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且国力强盛的王朝有汉、唐、明、清四个朝代,汉、唐亡于军阀混战,清王亡于以孙中山等人领导的辛亥革命。而大明王朝后世公认亡于李自成,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之手。他推翻了长达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在明末清初乱世中,他建立的大顺国横空出世,攻入北京势力强盛一时,所占领土一度覆盖除山海关外的北中国大部,大有一统中国之势。四十多天后发生了山海关大战,此战失利后一年时间里这个国家消失了,大顺皇帝李自成神秘地失踪。
  这个大顺国给我们留下太多谜团,在明末乱世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为什么会异军突起,明崇祯十年潼关大战失利,李自成仅带十八骑突出重围,明崇祯十三年底李自成杀入河南,其后势力大发展,数千之众发展为百万大军,占领北中国近三百万平公里土地,建立了政权,兴起的速度之快世人震惊,令后人迷惑不解。
  李自成大军攻到北京城下,破城须臾之间的事情,不想李自成派人提出要和崇祯皇帝和议,提出条件相当优厚,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百万大军退守河南——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这是真的吗?后人对此作过诸多评论解读,此谜团至今困扰着世人。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执行追赃助饷政策,共拷得白银七千万两,这是大明王朝数十年全国财政收入总和,李自成发大财了,黄白溢目的真金白银被拉向了大西北,一个宝藏之谜由此产生,被拉走的真金白银它们的最终归宿在何方,成为几百年来人们关注焦点,直至今日,李自成宝藏之谜依旧是人们希望破解的谜团之一。
  大顺政权达到巅峰之后,它又以极快的速度分崩离析,号称百万大军和数目不详但人数众多的政府官吏,背它而去,昨天蜂拥而来,转瞬弃之背之唯恐不及,原因何在,占领了广阔的地区为什么不到一年时间丧失殆尽,这个大顺政权为什么如此迅速的崩溃。这是大顺国一个重要的谜团。
  本书引用大量史籍对以上这几个谜团进行了一些探讨。自知才疏学浅,著文不过是抛砖引玉之效。以求大顺国之谜得以早日解开。
  李自成最重要的谜团便是他死因归宿之谜,目前有关李自成的死因之谜有一十八说法之多,有死于通城九宫山之说;有死于罗公山之说;有死于湖南石门夹山之说——李自成墓有五处分别是通城县李自成墓、通山县李自成墓、金城山曹国公(即李自成)墓、夹山寺奉天玉和尚墓暨闯王陵、青城镇李自成墓。由于本人学识才力有限加之本书篇有限,在这里不作探讨与评论了。
  此书系列套书,还将出版下列几本:
  《求生路上的失败者——崇祯帝与大明王朝的灭亡》
  《求生路上的失败者——张献忠大西政权的覆灭》
  《求生路上的失败者——南明诸帝的失败》
  《求生路上的失败者——大清建国之路》
 
 
 
 
 
                              对于大顺政权迅速崩溃的十七种解释与误区


 
  对于大顺政权在极短时内建立,又在极短时间内崩溃,古往今来,人们从各个方面进行多种解释,可以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将这些说法规列一大概有以下这十七种意见。我们大概看一下,并对其中不足之处进行一下点评。
 
       一、农民阶级局限
  有一种说法便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对于这种说法有颇多不足之处。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阶级”一词有三种解释,一指台阶,二指旧指官职的等级,三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生产体系关系的不同而分成的集团,如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等。在18、19世纪,法国和英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开始用阶级的观点研究社会历史,并对阶级作出了经济的分析。其中革命导师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列宁精辟地阐述了什么是阶级和阶级的定义,在以后阶级理论不断得到丰富的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自成是十七纪初中期的历史人物,他在世时阶级理论还没有产生,他不知什么是阶级,更不知什么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他所有理想只是当皇帝,当个好皇帝,农民起义军领袖只是后人给他的一种称谓。在某些人笔下,他起义时便是解民于倒悬,救苦救难的大英难。他失败了,便是农民阶级局限性,这是后人给他划分的阶级成份和一种解释。这里面充斥着事后诸葛的味道。
  如果他的事业成功了,皇位一座几十年,并得以延续下去,他便成了主阶级的总头子,他将步朱元璋,刘邦等农民起义领袖后尘,站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对立面,堕落为反动的剥削统治阶级。在农民阶级局限性这个理论下他只能是失败,不能成功,这太不合理了。
 
       二、大清王朝太强说
  大清王朝的强大我们将有一章专门进行讲解。
  在老电影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台词,当国民党军官在对共产党人行动失败后,面对上峰追究责任时,为自己开脱时总爱讲这样一句话,不是职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国民党军官通过强大对手来否定自己的无能。
  同理,通过强调满清政权强大,来否认大顺政权无能无力无作为,这是掩耳盗铃的一种说法,大顺政权不能战胜满清政权,是其自身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人为所犯种种错误,导致大顺政权不能成为一个强大政权,不能战胜政治上的一切敌人,其自身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不是大清政权有多么强大,而应是大顺政权有多么潺弱无能。
 
       三、腐败,导致大顺政权迅速崩溃
  大顺政权的崩溃在一段时间内腐败说成为主流,郭沫若老先生的《申三百年祭》更是这其中扛鼎之作,这一说法在相当长时间里得到人们认同。并对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在对腐败的认识上起到一定警醒作用,《甲申》一文对当时和后世可以讲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传世名篇。
  谈到腐败,人人深恶痛绝,关于大顺在北京的腐败问题我们将在《执政北京》一栏中将详加论述。在这里付腐败对大顺政权产生的影响作一下阐述:
  李自成三月十九日攻入北京城,入城后遍贴安民告示:“民间大喜,安堵如故”[2]。
  三月二十三日,对前朝明勋戚官僚进行追赃助饷活动。
  四月十三日率领大顺军主力讨伐吴三桂,仅留牛金星及万余人留守。
  四月二十五夜李自成率军撤回北京城。
  腐败的发生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时间段:
  第一个时间段,三月二十三日至四月十三日,总计二十一天时间,这时大顺政权追赃助饷活动开始,腐败同时盛行起来。
  第二个时间段,二十六至三十日,大顺军自山海关撤回后,军队全纪律,侵民扰民事件屡禁不止,京城百姓怨声载道。
  这两者时间相加不过二十五六天时间。这期间,作为一个新生政权,它要忙的事很多,比如第一时间段它忙于安民、劝进、称帝、扩建政府、追赃助饷、接收前明降军、接收天津等地占领事宜、商讨筹备山海关大战,第二时间段主要忙于李自成登基和安排撤退出北京准备工作等一系列大事。腐败只能是大顺政权在北京期间众多事件之一。
  如果用一句来话总结,大顺政权的腐败及影响,那便是时间短,有恶劣影响,但不应是致命错误。我们以腐败带头人刘宗敏与李过,牛金星三人为例,刘宗敏被俘后宁死不屈,李过为大顺军操劳过度而亡,牛金星退隐林下终生未仕清。三人身上有腐败污点,面对满清军队时又不屈而终。三人人生遭遇完全可以印证本文对大顺政权腐败影响的总结。
 
    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是所有人难以避免的错误,取得胜利以后作为领导人自高自大,骄傲自满,目空一切,丧失应有的危机感,这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史上,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例子很多,在战争年代让我们指战员付出了血的代价,在和平建设年代,便出重大决策失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同样存在被胜利冲昏了的头脑的现象。
  大顺政权进入北京城后,李自成住进皇宫,牛金星“太平宰相”[3]的风度俨然矣,将军刘宗敏等人忙于拷掠百官,大顺军军纪是益败坏,于是乎人有发出了“纷纷然,昏昏然”[4]的慨叹,大顺政权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说由此而来。
  从大顺政权全局发展来看,大顺政撤退出北京后又存在不到一年时间,余部坚持抗清二十年之久,从时间上来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只是在北京一小段时间内的事情,并不能承担大顺政崩溃的全部责任。
 
       五、“流寇主义”不重视政权建设
  在下面《大顺政权建设历程》一栏回顾大顺政权从无到有的历程,客观上来讲李自成初期不重视政权建设,随着牛金星,宋献策等人的加入,他开始政权建设,不过没有成功。说他流寇主义不重视政权建是有一定的道理。
  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李岩质疑》一书的第247页,明史研究专家顾诚发表如下见解,全文如下:
  不重视巩固地方政权的“流寇主义”是大顺政权失败的原因吗?事情恰恰相反。大顺军的由盛转衰正是在占领区内普遍建立政权,中央和地方政权逐步完善的时候,也就是在所谓的“流寇主义”表现得越来越少的时候。有的史著不顾这个基本事实,却引用“伪官单骑赴任”之类的材料说明大顺军不重视地方。其实,在崇祯十六年以后,大顺军由于占地日广,大批攻城野战的主力军转成驻防部队,造成兵力分散,影响了集中力量同清军展开战略决战。“单骑赴任”情况确实存在,但是从西北到山东以至江淮地区几个州县官员加上节度使,防御使等高,中级地方官都要带兵马簇拥上任,李自成恐怕也没有那么多军队可派。顺便说一句,作者所见清初派遣官员接管地方的材料中,也有不少是“单骑赴任”的。
  从以上文字中可以看出顾诚老先生也不赞成大顺政权是因为“流寇主义”而崩溃的。
 
   六、襄阳决策错误说
  这种说法讲,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决策,牛金星提议直取北京,杨永裕提议先攻取南京,后采用顾君思的建议:“先据留都(南京),势居下游,难以济事,其策失之缓。直捣京师,万一不胜,退无所归,其策失之急,不如先取关中,关中为元师桑梓之邦。且秦都二百山河,已得天下三之二,建国立业,然后旁略三边,资其兵力,攻取山西,后向京师,方为全策。”[5]这个战略实质就是先攻取关中,以关中为根据地,扩充实力,攻取山西,最后夺取北京,推翻明王朝。李自成采这个决策获得空前成功。一年多时间里他攻克北京城,推翻大明王朝,实现即定军事战略目标。顾君恩这个战略无疑是成功的。
  执政北京以后,面对虎视眈眈新兴起的满清政权,尚处摇摆不定的吴三桂军事集团,稍后建立南明政权,还有同为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还有棘手的内政等问题,李自成没有及时推出行之有效的新战略,更没有像襄阳决策那样召集手下讨论出一个新的战略,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面对新问题没有新决办法解决,而是应对无术,难逃大顺政权倾覆的厄运。
  襄阳决策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要这个过时战略来承担李自成和大顺政权崩溃的全部责任,于情于理均是无法讲通的。
 
  七、气候说
  有一种说法是气候说,大意是讲,有学者考证得出结论,1580年开始,以后近七十年时间里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时期,被称作“小冰河期”。极度的严寒使降雨南移,全国各地连年遭灾,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连年大旱,及至崇祯年间,自然灾害变得愈加频繁。
有人根据史籍作了以下简列表:
  天启二年至崇祯二年,八年皆大旱不雨。
  天启三年夏五月,四川天降大雪,积数尺,树枝禾茎尽折。
  天启四年山西静乐旱,广西阳朔县旱饥,民变。
  崇祯三年七月,白井大雨,水溢坏官民庐舍,漂没人口千馀,填埋井。
  崇祯四年,夏天大雨连旬,山崩地溃,禾稻淹没,谷价腾贵,民多饥死。榆林连旱四年,延安饥民众甚,西安大旱。延庆地恒数千里,土瘠民穷,连岁旱荒,盗贼拥起。陕西地区大旱、流贼涌起,并且於此年冬延安庆阳大雪,民饥,盗贼亦炽。
  崇祯五年,扬、淮府饥,流浮载迫。壬申夏,五月霪雨,东西南三门水深四尺,大雨雹麦无粒收,杭嘉湖府,在八月至十月,七旬不雨。
  崇祯六年,淮、扬饥,有夫妻雉经於树及投河者,潜江、襄阳谷城,饥人食榆皮石面,京师旱、江西旱、陕西大饥、江西大饥。西安旱灾,米脂大旱,斗米千钱,人相食。
  崇祯十一年,两京旱、山东旱、山西旱、陕西旱,蝗害随之,流贼自陕西犯襄阳。
  崇祯十二年,山东、河南、山西、浙江皆旱。
  崇祯十三年,四处旱蝗,百姓大饥。山东连岁大旱,天下大饥,人相食,盗贼破邑城;浙江嘉兴、绍兴旱蝗,诸暨旱。
  崇祯十四年,浙江大旱,飞蝗蔽天,食草根几尽,人饥且疫。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旱蝗,山东寇起。崇祯十五年,灵州镇原庄浪等处,田鼠食禾几尽。保安广平诸县怪风,麦禾俱伤。[6]
  从明末后期旱灾纪录来看,可见当时旱灾情况非常严重,也证明寒冷气候造成严重干旱,现代科学家曾证明地球表面温度如果下降3℃,即将使大气中聚集的水分减少百分之二十,而导致严重灾害,故明末后半期气候最寒冷,旱灾也最为严重,旱灾加上随后而来的蝗灾,可以讲是灾害连连。
  由于遇到空前的自然灾害,明末农业连年欠收,农民生活在死亡线,在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振臂一呼,响应者如云。明朝终于成土著土山崩瓦解之势,及到清军入关,小冰河气候结束,干旱,蝗灾等自然灾随之结束,农业生产恢复,农民们不再参加起义军,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便随之落下去,最终失败下去,在这种解释中气候是一只无形的大手,他兴起了农民起义,又暗中结束了农民起义。事情答案真就如此吗?
  即然是气候变化,它应当是世界性的,看一下周围国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朝鲜1636年的丙子胡乱之后,朝鲜沦陷为清朝属国,又延续200多年后才灭亡。在日本1603年德川幕府刚刚建立,同样是延续了200多年才寿终正寝。次大陆的印度正卧儿帝国第五代皇帝沙·贾汗领导下进入最强胜时期。北方的邻国沙皇俄国刚建立不到百年,他正在走向强大的路上。
  从上以上周边几个国家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气候对当时政治影响并不大,在中国气候灭亡大明,大顺政权,导致大清政权兴起,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八、细菌说(或可以叫跳蚤说)
  谈到李自成失败近年来又兴起一种细菌说,也可叫跳蚤说,节选如下:
  明朝末年流行鼠疫,李自成进京前后,北京周边地区流行鼠疫,有一些文献对此有记载。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致病源为鼠疫杆菌。主要传播于人——跳蚤——鼠之间。其特征是淋巴结肿大,死者肤色发黑。研究表明,鼠疫每次传到一个新地区时,由于当地人和鼠以及跳蚤都没有抵抗力,其死亡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于50%。有文献说,7世纪欧洲首次鼠疫流行死亡率超过70%。可见,鼠疫是一种极易流行的、死亡率很高的且很难控制的可怕疾病。
  李自成军于农历3月进抵北京(公历为四月五月),有关文献记载崇祯16年秋鼠疫已出现在北京一带,只因冬天气温低,鼠疫传播变缓,3月春暖花开,桃红杏白,跳蚤、老鼠开始趋向活跃,大规模的鼠疫自然爆发。由于鼠疫的传染死亡率很高,崇祯的御林军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毫不奇怪。李自成因此未遇大战就占领了北京。李自成大军进京后感染了鼠疫,自然战斗力也大减,当然打不过清兵——尽管其数量远低于自己。并且败兵因此成了鼠疫传染源。有关文献记载“贼过处皆大疫”。因此李自成虽然此时财雄天下,可以大规模招兵买马,但新兵入伍即染鼠疫失去战斗力,兵力再多也没用,始终无法抵挡满清的虎狼之师。鼠疫蔓延军营,且长时间无法摆脱,李自成的精神遭受毁灭性打击,因此痛失江山并一蹶不振,“无可奈何花落去”。
  由于军人是集体生活,所以鼠疫流行对古代军人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欧洲14世纪爆发鼠疫,死亡2500万人,其中有许多是军人。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在十分肆虐的鼠疫面前,几乎是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  
  那么,为什么清兵就没患鼠疫呢?欧洲人在研究14世纪欧洲鼠疫是从留下的壁画及文字中发现,在鼠疫大流行中只有骑兵幸免于鼠疫。于是得出结论:鼠疫经跳蚤传播,跳蚤讨厌马味,所以骑兵不被鼠疫传染!众所周知,八旗铁骑威震四方,清兵主要由骑兵组成,所以是不会传染上鼠疫的。尽管只有十几万军队,但未患鼠疫的清军战斗力自然在深受鼠疫困扰的李自成大军之上(虽然其数量远远大于清军)。
  鼠疫是当时中国人不了解的新型烈性传染病,无人了解、无法救治,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明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失败不可避免。在汉、满的军事博弈中,鼠疫帮了满清的大忙。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就这样土崩瓦解于小小的鼠疫,估计这位雄才大略的起义领袖惨败致死时也留下了“天亡我也”的一声叹息。(刘继兴)[7]
  鼠疫这这种细菌曾多次北京地区流行,崇祯十四年七月,鼠疫传入了北京城。到崇祯十六年二月再次传入北京城,“大疫,人鬼错杂。薄暮人屏不行。贸易者多得纸钱,置水投之,有声则钱,无声则纸。甚至白日成阵,墙上及屋脊行走,揶揄居人。每夜则痛哭咆哮,闻有声而逐有影。”死人太多,白天已可见城中处处鬼影,真令人毛骨悚然。当时北京实际已是一座恐怖的疫城,一年以后大顺军轻易占领北京城及相关地区,上文讲大顺政权军政人员大量感染这种疾病,军队丧失战斗力,被迫撤出北京城及相关地区,清军占领北京城后,由于清军是以骑兵为主,没有感染鼠疫这种细菌,他们依旧保持强在的战斗力,并说鼠疫帮了满清的大忙,这种说法有不可信之处。
  现代人经过研究发现鼠疫的传播途径有以下三种:
  (1)媒介昆虫:主要是通过染疫跳蚤的叮咬,其他吸血虫媒,如硬蜱、臭虫、虱子等,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携带鼠疫菌。
  (2)直接接触:人与感染鼠疫的动物(包括家畜)、媒介昆虫、鼠疫患者及其尸体,带菌分泌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触皆可引起感染。人们猎取或剥食等野生动物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
  (3)飞沫: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过呼吸、谈话、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鼠疫,并迅速造成肺鼠疫大流行;在剥制染疫动物过程中,由于飞沫四溅并可通过呼吸道引起直接感染。
  骑兵只是古代军队兵种之一,骑兵数量不会超过步兵,因为骑兵要消耗大量物资,如粮草、马鞍、马鞭、马刀等物资,步兵对物资消耗要少得多,在军队组成中清军同样有大量的步兵存在,有步兵他们同样有感染鼠疫这种细菌的可能。李自成撤出北京三天后,清军进入北京城,四个月后顺治迁都至此,这期间大量满清军政人员入住北京城,这么多人生活在鼠疫流行区,感染可能性大大提高,所有感染源依旧存在,跳蚤、吸血虫媒;如硬蜱、臭虫、虱子等传播病虫体几天之内不会全部消失干净,人与感染鼠疫的动物不会减少,人的卫生知识更不可能一夜之间飞速提高。鼠疫细菌的威胁不会随着李自成的撤出一夜之间无影无踪。
  我们再看那段历史,鼠疫细菌并没有影响大清王朝定鼎中原的脚步,他们挥师西北,江南,大西南等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迅速占领大片土地,一个大一统王朝雏形初现。这其间鼠疫可以讲是影响有限,大顺与大清可以讲是前后脚进入北京城,同样生活在北京这个曾经鼠疫细菌横行的地区,一个成功撤离,一个成功占领北京城,我们可以作出这样推论:鼠疫对于大顺军和清军两军战斗力影响并不大。
 
  九、神话传话
  中国古人总是将历史上名人与神话传说给合起来,这让那些名人充满了神秘宿命色彩,某某人是天上某某神仙转世,来到人间要做什么大事,这是中国小说司空见惯的创作手法。我们以小说《红楼梦》为例,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林黛玉是绛珠仙子转世,红楼梦人物又多为鬼界薄命司中人,《水浒传》《三国演义》亦有相似情节。神话与现实相给,给小说增加的一种神秘的美,使小说情节更加曲折,更加引人入胜。
  谈到本书的主人公李自成,他同样成为现实与神话传说相结合的一个历史人物,传说他是破军星转世,奉了上帝的旨意来倾覆大明江山,有书里也说他是天下第一杀星转世,来祸害人间。他的死罪有应得。关于他的神话传话还有许多,在有关于李自成的文字中《永昌演义》里神话传说贯穿始终。从中可以看出神话传说中李自成是怎样失败的。
  《永昌演义》第一回:陈祖师偈语征先兆,李守忠善念获佳城。
  宋代著名道士陈抟祖师去游到米脂县地无定河边时写下一首偈语:
 骇浪惊涛里,扶舆造化神,
 历年七百载,两度孕奇人。
  偈语中的两位奇人一位西夏太祖李继迁,一位便是本书的主人公李自成,还有其他一些神奇的传说在这里由于篇幅有限不一一列举了。
  谈到李自成就要先讲到他的父亲李守忠如何得龙脉。《永昌演义》原文如下:(米脂)其地有一乡姓李,名守忠,世以力田为业。有一天正在山上锄苗,忽然远远地望见一群儿童,手执木棍在那里吵嚷。守忠不解何故,遂把那一把铁锄荷在肩上,慢慢地走去观看,岂知不看则已,一看倒把守忠骇了一跳。原来这一伙儿童当中,却卧着一条八尺多长的大蛇。周身鳞甲,如赤金子一般,那蛇的头上生出三寸多高的一双角来,望见守忠来了,它便昂首翘瞻,露出一种乞怜之态。守忠看见这样子,知道此蛇必然有来历,又见那一群顽童摩拳擦掌,大有用武之地,守忠不觉恻然心动,便向那些儿童再三开导,方才把那条大蛇纵入山洞去了。
  守忠回到家中,那晚上便梦见来了一个峨冠博带的伟丈夫,向他深深地一下拜,口称“蒙君活命之恩,它日必有以报”,言毕鞠躬而退。守忠从梦中惊醒,觉得这个梦有些奇怪,也不曾向人说过。
  过了一年,守忠的父亲李海一病归天,三日之后,守忠便亲自上山,意欲觅一平敞这地,暂厝父柩。正在俯仰徘徊之间,忽然远远地走来一人,相貌十分熟悉,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他姓甚名谁。那人一直走到面前,向守忠深沉地作了一揖道:“长者欲得佳城乎?明日五鼓,可候我于黄龙岭南十里这三峰子山,为君指一佳穴,”言毕,瞬忽不见。守忠大异,即刻回到家中。
  隔了一宿,次日如约而往,则见那人早已先到。守忠边忙上前,请问他的姓名,那人并不回答,一把拉了守忠的手,一气向前,手指一地向守忠说道:“此地群山环抱,众水朝宗,山势嶙峋,与无定河相起伏,为银州第一百八十二处龙脉之一。葬之可卜王霸之征。明日良辰,速葬速误。”言毕,命守忠拾一小石一块,以识穴口,守忠如言,遂取一片青石,栽在他所指的地点。刚刚回转身来,要请那人到自己家里去用午饭,不料他已走得无影无踪了。守忠看见那人神出鬼没,心中越发惊疑不定,一路上胡思乱想,回到家中,猛然想起那人的言语举动,正与上年梦中所见的人相同,不觉更为怪异。次日便请了几个亲戚将高曾祖三代浮厝之柩及李海的棺木一并抬往安葬。
  李守忠这番奇遇,使李家得到了属于自己家族的龙脉。中国的皇帝们都有属于自己的龙脉,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东北。李守忠的无意之举成就了李家未来的帝王伟业。
  第二回:祷嗣息河岳钟灵异送文书走马伏凶星
  李守忠得到龙脉动后,由于长子已殁,想再续香火,到华岳庙烧香许愿,不想有另一番奇遇,原文如下:“李守忠梦中便见一个青衣侍者,前来唤他,口称:‘岳帝今日正宴河伯,召你前去有要事吩咐’守忠听了,只得随他到了一个地方。举目一望,但见宇巍峨,甲仗森排,上面高高地坐着两位尊神。那左边一位向守忠说道:‘汝要求子,可向他祈祷’。右边那位神遂向日守忠说道:‘当命中合生贵子,已令破军星为汝子矣,可急归去。’言毕以手一挥,守忠从梦中惊醒,出了一身冷汉……”
  至次年——万历二十五年八月已日酉时,高氏果然生下一子。当分娩时候,忽然雷雨大作,电光过处,瞥见一黄衣人搴帷而入,守忠遂将这个孩子的乳名唤作:“黄来儿。”这个小孩便是本书主人公李自成,关于他的出生作者用一回多的篇幅。通篇皆是神话传说,非常好看。在谈到李自成最后的归宿时同样充满了神话故事,请看此书结尾两回节选。
  第三十八回:九宫山清兵剿余烬玄帝庙自成悟宿因
  九宫山大败后,李自成等人逃到一座破庙,原文如下:“到了初更时候,自成刚刚合着了眼,便看见一个青衣侍者前来请他,口称:‘大帝有旨,宣李自成速来见驾。’自成心中诧异,中间坐着一位尊神,衮冕辉煌,相貌十分庄重。自成见了,急忙趋上丹墀,跪拜俯伏,忽闻殿上那位尊神大声说道:‘李自成,汝本以破军星奉了上帝玉旨,应劫下凡;今大劫已过,天下合该太平了。从此以后,世界上无尔立足之峰地,还不及早省悟,更待何时!’说毕用将案上一拍,喝声:‘去吧’自成从梦中惊醒,骇出了一身冷汗——自此李自成不再造反了,而是选择出家为僧,隐居夹山寺。”
  第四十回:夹山寺英雄成大梦,壶芦山遗老述根由
  李自成在夹山寺隐居三十五年。在上帝的安排下他直上天界,回天宫缴旨,见到崇祯皇帝两人言归于好,书中借天官之口,讲:“那从往之事全系大数所定,并非人力使然。”
  不久“便李自成觉得精神恍惚,禅心散乱自知天禄已尽,不能久于人世”,他将自已身后事作了安排,“然后闭户焚香,端坐而逝。”
  在作者李宝忠笔下我们看到,李守忠偶得龙脉,李自成这位破军星横空出世。得到上帝的启发,自己遁隐夹山寺,直到终老。这一切生生死死全是上帝安排好的,而在神界,他圆满完成上帝交给的任务返天界去了,这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他事业的兴衰成败,创建了大顺国,转瞬灰尽烟灭,同样也是上帝安排好的,这真是天命决定一切,半点不由人。
  对于封建迷信一说我们在这里不再多讨论了。
 
  十、没有建立税收制度
  有人从经济方面进行过分析,提出一种说法,李自成大顺政权是一非税政府,没有税收的支持,大顺政权财政无法维持,从而导致大顺政权大规模拷饷,导致人心失。大顺政权在一些地区是收税的,而且是重税,大顺政权并非是非税政权,关于这个问题以后还将详述。
 
  十一、刘宗敏抢得陈圆圆导致吴三桂造反
  这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我们将在山海关大战一栏详细解说。
  我们在这里要补充说明一点,这种说法忽视了对吴三桂这个人的人性分析,他是明末地方实力派,拥兵自重,野心勃勃,他看重利益,为了利益他可以舍弃一切。在他晚年,康熙帝的削藩政策确定以后,他弃在北京作人质的长子吴应熊、孙子吴世霖于不顾,起兵造反,直接导致此两人被杀。与自己儿孙相比,宠妾歌伎陈圆圆在他心目中更是可以舍弃的。从一点来看刘宗敏抢走陈圆圆导致吴三桂反叛之说是站不住脚的。
 
  十二、没有打北京保卫战,导致大顺政权崩溃
  李自成为何没有在北京打一场保卫战,在军事一栏中我们进行具体讲述,这种解释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拔高了首都这座城市的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唐王朝强盛近二百年,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由于内部叛乱,外部的少数民族入侵等因素,唐朝统治者多次被迫逃离首都长安,有人统计为7次,或是9次。
  第一次是公元755年,安禄山大军攻克潼关,消息传到长安,在杨国忠的建议下,唐玄宗携带杨贵妃等少数大臣逃向成都,余下大臣群龙无首,乱成一团,长安城不久陷落。
  第二次公元763年吐蕃侵入关中地区,由于宦官程元振把持朝政,直至吐蕃占领颁州后,唐代宗才知道军情,已无力抵抗,唐代宗仓皇出逃到陕州以后,唐朝皇帝们多次逃离长安,由有着支持这个政权的军队和人民,一次次逃离又一次次有惊无险返回长安,都城的陷落并没有使大唐迅速灭亡,而是演变为一次次在逆境中痛苦挣扎。
  及至904年,唐昭宗及百官被朱温挟迫离开长安至洛阳,四年以后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灭亡,此时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时期,民不聊生,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五代十国时期到来了。由于没有了支持大唐存在的的政治力量,这其中最主要是官史军队和人民的支持,大唐帝国灭亡了。
  同样道理,在近代历史上作为中华民国首都的南京城,抗日战争中在日寇疯狂攻击下,南京陷落了,这并不标志着中国民国政府的灭亡,而是很快进入战略相持阶断,在国共两党和全国人民浴血奋战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有力打击下,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被迫在投降书上签字。不久,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国民党和蒋介石的个人声望达到顶点。
  在接下来的三年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精锐部队在内战中消耗殆尽,败局已定,国民党政府被迫撤离南京。蒋介石座机在南京城上空盘旋一圈后离开了,李宗仁代总统座机在南京城上盘旋了两圈离开了,这一幕可以讲是意味深长。由于政治与军事失败,貌似强大的国民党政府由于失去了民众支持,它只能退守孤岛台湾。著名诗人于右任老先生在孤岛望着大陆怅吟出“天苍苍,海茫茫,山之上,有国殇”的悲怆诗句。
  北京长安,南京或其他国都,它们只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它们被统治者选中为首都,这些都市并不能承载所属政治集团的兴衰,大明王朝在北京灭亡了,李自成撤出北京后失败,这两个政权的灭亡与作为首都的北京没有一分钱关系。
 
  十三、山海关大战失败导致大顺政的崩溃
  这种观点过分强调山海关大战的影响,关于山海关我们以后还将详述。
  山海关大战可以讲是一场局部惨败,它不同于滑铁卢战役,一场战役打下来,战败的一代伟人拿破仑被迫退出历史舞台,此战李自成只是损失数万兵马,或者多讲是十万兵马,与李自成全部家当百万大军相比,只是不到十分之一的损失,与李自成自身经历相比,这场战役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呢?
  往昔潼关一役,李自成被洪承畴,孙传庭为首的明军包围,数万农民起义军被消灭或被打散,李自成仅率十八骑突出重围,其后他在巴东大山里打游击,或者隐匿于商洛山中躲避官军的追捕。及至张献忠等人重举义旗,李自成率军杀入河南,犹如蛟龙入海,直搅得大明王朝大厦倾覆。与潼关惨败相比,山海关大战败得并不算太惨。
  山海关大战失败并未导致大顺政崩溃,而只是拉开了大顺政权崩溃的序幕。
 
  十四、由饥民组成的军队战胜不了久经战场的八旗铁骑
  有人讲,李自成军队是由流民、饥民、农民为主体组成的部队,这样的部队没有战斗力。与中原地区二流明军作战尚可,一旦和满州八旗这样凶悍的部队交战必败无疑。至于大顺军兵员我们将详细讲到,至于兵员差导致大顺政权崩溃我不能认同。
  在解放战争中我们看到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下与上的不同。往下看,我军和国民党军在兵员数量,质量,武器装备,后勤供应等方面根本无法相比,而在军事指挥上,我们看到却是一级更比一级强,及至最高层指挥,我们看到,毛泽东主席在陕北的破窑洞里,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给兵员,在敌军围追堵截中,只是发一些电报,条件成熟时不定期开一些会议,解放战争在这种方式指挥下向着胜利大步前进。而对手蒋介石占据着中国绝大部份地区,有美国的人援助,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军事力量远非共产党可比,在战场他却连连吃败仗。他座着“美龄号”飞机,亲临各大战区亲自指挥却依旧回天乏术,无法挽回败局,上与下的不同决定了解放战争最终胜与败。
  拿破仑曾经说过:“绵羊统帅的狮子军团永远无法战胜狮子统帅的绵羊军团!”这句话用狮子和绵羊作比喻,将兵员和统师问题讲得淋漓尽致,兵员素质的优劣只是作为军事统师所要面对众多难题之一,而不是问题全部,战争胜负关健还是要看军队的统帅是绵羊还是狮子。
 
  十五、都是钱惹的祸
  我们将这种说法简述一下,有些人将大顺政权的崩溃归罪于拷掠得到的金银,在未得到这些金银之前,大顺政权缺钱,上下同心奋勇进取,最终推翻了明王朝,及至占领北京城,拷掠北京城内的富人,大顺政权人人都有了钱,人人都作起了富贵归乡的美梦,士兵丧失作战勇气,导致山海关大战等一系列惨败,大顺政权由此引发崩溃。
  关于大顺政权经拷掠得到的金银我们以后还将详细讲到,这种观点大大提高金钱在一个政权中的作用。金银只是一种贵金属,使用好了它可以解决大顺政权财政的匮乏问题,使用不好便出现上面那种景象,金银说到底它是个物件,关健在于什么人使用它。
  金银不可能承载起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重任。
 
  十六、难改的土匪本质
  前不久读到一篇关于李自成的文章,讲李自成是一个集大成者的山大王,进入北京后拷掠百官,军队军纪败坏,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土匪本质暴露无遗,大顺军的暴行激起了民众反感,及至反抗,山海关大败,撤出北京城的李自成不久一败涂地。
  谈到军纪,清军也好不哪里去,奸淫掳掠,血腥杀戮,比大顺军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以清军五次入关为例。
  崇祯二年三年皇太极亲率5万大军,第一次突破明长城封锁线,纵掠于京畿,良乡,固安等地。
  崇祯七年,皇太亲率9万大军,第二次突破明长城防线,在宣府大同地区袭扰数月,掳掠无数。
  崇祯九年,以阿济格为将,第三次突破明长城防线,遍袭京畿之延庆、昌平、良乡、安州、雄县、密云、平谷等地,掳掠人畜18万而归。
  崇祯十一年至十二年,以多尔衮、豪格等为将,第四次突破长城,直下河北南部,转掠山东,攻陷济南1府,3州55县,饱掠人畜46万。
  崇祯十四年至十五年秋至十六年春,以阿巴泰为将,率10余万大军,最后一次突破长城,这次经过畿南,再次转入山东,破80余城,掳掠人口36.9万,牲畜32万,财物无算。[9]
  上面只是清军部份掳掠记载,而代表清军残暴最要的事件莫过于屠城。
  1645年清军在攻克扬州后对城中平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诗人吴嘉纪《挽饶母》一诗中有这样的文字:“忆惜荒城破,白刃散如雨。杀人十昼夜,尸积不可数。”当时人估计死者在八十万人左右。
  同年六月嘉定人民因反抗清庭的剃发令遭到清军的屠城,六月十三日,六月十四,六月十八日在清军的三次屠城中,死者五万人以上,在其他地方清军也进行过屠城,如济南之屠,大同之屠等。
  同样作为,同样有屠城恶行,同样有奸淫掳掠不良记录,一支军队成功统一中国,一支军队失败在湖北绵绵大山中,大顺政权的崩溃不是简单一句土匪本质能够讲清楚的。
 
  十七、挖断龙脉说
  龙脉被风水师们传得神乎其神,似乎成了一种主宰世界的神秘力量,可以主宰人的荣辱沉浮,政治集团的兴亡,王朝的更替。而掘其祖坟是破坏其龙脉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崇祯八年正月农民起义军攻入凤阳,放火烧毁了皇陵享殿和龙兴寺,把皇帝的祖坟也挖掘,有人说被掘了祖坟的明朝由此灭亡了。
  谈到挖断龙脉说就要讲到一个人那就是明米脂县令边大绶。崇祯十四年(1641)十二月他给上司打了一份报告,其原文如下:
  窃流贼猖獗,李寇尤甚。其本籍实隶米脂,在职所辖境内。兹访得贼祖李海,父李守忠,坟墓并在本县城西二百里外,相传营葬时,曾有异人为之指画,以为三世后当得极贵,今者其言将验。但地利固有明征,而天理不容久昧。今若发其冢,剖其棺,灰其骸,断其龙脉,贼之灭亡可立待也。又访得本县民人李成系贼同里,曾为贼祖赞襄葬事,若得其人导引,则贼墓可以物色而得。兹有贡生艾诏,其人老成持重,寻访李成,便可记伊前往,但职未敢擅便,伏乞制台俞允,俾得便宜行事,庶几闯贼可灭,而国耻立雪矣。理合报明。
  他这个建议很快被无计可施的明朝朝庭批准。他立即执行,带领练总堡长等近百人入山去挖掘李自成的祖坟。边大绶在塘报稿二中有如下文字:
  天明再镢数冢,而黑碗见即李海也,骨黑如墨,额生白毛,长六七寸。其左侧稍下一冢,即李守忠墓,顶生榆树一株,枝叶诡异,用斧砍之。树断墓开,中蟠白蛇一条,长尺有二寸,头角崭然。随即取入郝光正顺袋中;伐其尸体,骨节间皆绿如铜青,额生黄白毛,亦六七寸许。其余骨骸有毛者凡七八冢,尽数伐掘。聚火焚化,大小林木一千三百余株,悉行砍伐,断其山脉。逆墓已破,王气已泄,贼势当自破矣!其黑碗白蛇,呈验军门。崇祯十五年正月十四日塘报。
  从记载来看黑碗早年营葬挖穴遗弃之物,蛇本穴居动物,墓中见到蛇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腐尸生菌毛,应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况且骨骸生毛者还有七八家,此不足为怪——诸多现象,皆非异兆。边大绶自己的感觉是“王气已泄,贼势自当败矣!”这只能是他自己的一种心理写照罢了。
  边大绶这招够损、够狠、够绝、够缺德,任何事务都是复杂,如果挖一二座墓就能让竞争对手、仇敌、政治集团等衰败下去,有此捷径,人人效仿,几千年挖下来,今日中华大地不知还能剩下几座古墓。所以说此种解释不可信。
  以上写了17种关于李自成失败,大顺政权崩溃的原因和他们的不足之处,其他一些说法在这里不一一选录了。
 
 
 
 
 
大顺国现实与后人探索
  对于大顺政权的崩溃,从政治、经济或军事或文化等某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这样一重大历史事件是无法解释清楚的。对于这个政权的崩溃我们要全面综合进行分析,三年多时间里几百万人争先恐后加入大顺政权,扣除死难者外,生存下来的人大部都背它而去,昔日治下民众纷纷起义反对这个新生政权,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接触、加入、治下、离开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有离开它的原因。亿万人离去有亿万个理由,如是将这理由全部汇集起来那将是一本极厚极厚的大书。
  大顺政的迅速崩溃有其深刻内部和外部原因,我们将对这些问题将一一进行详述。
  在李自成和他大顺政权迅速崩溃的问题上,历代史学家作出了不懈的探索,清人计六奇、郑廉、谈迁、谷应泰 、戴笠等,民国时期李宝忠、郭沫若、李文治等,解放后的栾星、姚雪垠、顾诚、梅毅、王兴亚、黄卫平、柳义南等,这些先贤们秉笔直书,每每读到他们作品,思想和智慧的光芒令后来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在写此书时,常常有穿越没有尽头的隧道之感,先生贤们智慧的光芒一次次照亮我前进的步伐。
 
 
 
李自成所要完成的政
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李自成失败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在这里不妨作一种假设,如果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获得最终胜利,它要完成哪些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呢?其实用一句总结来讲,他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什么是大一统呢?《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秦丞相李斯更是明确提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在他辅佐下秦始皇扫平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秦帝国。李白有诗曾赞扬秦始皇的功绩:“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10]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直至现在仍然得到人们的赞颂。
  经过漫长求索、实践、认知,全体中国人都接受了大一统这种社会制度,在一个国家,一个皇帝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地进行生产、交换和消费,以减少巨大而重复的国家开支和消除因兼并战争产生的巨额军费开支。它有经济、高效、简洁等优势。中国历史自春汉之后,出现三国,南北朝短暂分裂,随着隋唐大一统的王朝的建立,到了公元十世纪,大一统的观念与制度深入人心。中国自唐朝以后一直是一个牢不可破的政治统一体。在王朝灭亡和新王朝建立中间会出短暂的分裂,不久又重新融合为一个新的大一统强大的王朝。
  明末清初只有朝代交替产生的短暂乱世,谁能建立新的大一统王朝,谁就是最后胜利者,旧王朝不可救时,新王朝必然取代它。这是进步取代落后的历史必然,新建王朝与旧王朝相比它更加文明理性,更加关爱他治下民众疾若,更能让每一位国人所接受,而不是一个阶级,一团体一部份人出于自身利益接受它,新的王朝必然符合全体国人利益。
  李自成对所要完成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用一句来讲那便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知道自己下一步所作的事情是要统一中国。三月底于北京《招江南明将檄》,派兵南下准备统一南方,并为统一中国做着准备。他不知所以然的地方便是,他无力统一中国,千辛万苦创建的大顺政国即将转瞬即逝,此时他已经达到事业辉煌的顶峰,大顺国政局处在内忧外困之中,暗淡岁月马上就要开始,一年后他犹如颗流星一样飞逝,留后人不尽的想象。
  正如一首明词中写的那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12]
 
 
 
 
 
 
人民无生路士兵无荣誉
  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他写的《论持久战》文中的提出一个著名军事思想,那就是“兵民是胜利之本”他高瞻远瞩地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伟大的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属于中国,它以铁的事实证明这一论断的英明与正确。日本侵略者在中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中国军民发明的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战法,在抗战中发挥出巨大的威力,给侵略者以狠狠打击,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都落后的中国打败当时拥有众多切先进武器的日军,这可以讲是中外战争史上的一场奇迹。毛泽东同志通过发动民众,通过军民联合打败了敌人。
  作为本书主人公李自成,在他治理下人民和军队又是一个什么样状态呢?我给总结了两点:
  一是民众无生路。在大顺政权辖区内,普通民众眼中他们身边的富人被大顺政权拷掠,由富而贫,前明政权的府库尽入大顺政权手中,大顺政权的官吏及至普通士兵腰缠金银。他们富了,由于原有经济秩序被打乱,普通民众的生活却丝毫没有改变。闲散时打工的东家皆成为大顺政打击对象,沦为同自己一样贫穷,没有闲时打工收入,人民生活水平更降低了。
  由大顺政权崛起于战乱之中,在《富人》一栏中我们讲述大顺政权对官员为首的富人阶层进行残酷的拷掠,这些富人有的是经过多早奋斗而获得成功,有的数代积累而富,一下被大顺政拷掠一空,不知又要年奋斗多少年才能得以恢复原气,在那个战乱年代,恢复又谈何容易。
  大顺政权治下成了一个人人都贫穷的世界,战乱仍在继续,和平安逸的生活依旧遥遥无期,民众从大顺政权身上看不到生路。背弃或者是造大顺政权反的人与日俱增。
  二是士兵没有荣誉。李自成死后一百多年,被西方奉为战神级的人物拿破仑横空出世,他用武力改写欧洲的历史,在他所指挥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他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他曾经留下这样的名言:“战争的推动力不是恐怖而是荣誉”,“不用皮鞭用荣誉管理军队”这两句话都涉及到军队与荣誉。在这位军神眼中荣誉是给军人最的奖赏,军人为荣誉可以牺牲一切。
  顺治元年,而命阿济格率师讨自成,自成南走,众尚二十万,欲取南京。阿济格以师从之,及於邓州,复南至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屡破敌,自成走死。”[13]
  以上文字记载了英王阿济追击李自成部的大致路线,李自成撤退路线是西安、商州、邓州、承天、德安、武晶、富池口、桑家口、九江等地,在路追击作战中,清军俘获甚丰,“是役也。大小战几十余合,所过下河南,湖广,江南,江西六十三城,俘降贼二十余万。”[14]这士兵二十万人对于大顺政权来讲可以算是损失巨大。
  我们在听袁阔成先生讲评书时,在讲到军队人数时常用这样两句话:“兵到一万,无边无沿,兵到十万,彻地连天。”评书语言更生动具体,我们可以想象出被俘投降清朝的士兵之多的情景。李自成在清军追击下惶惶不可终日,这些士兵已经没有了为大顺政权征战疆场的荣誉感、自豪感,投降、被俘不再是军人耻辱,在屡战屡败的士兵眼中李自成不是有道明君。抛弃它、抛弃大顺政权的荣誉,去求得一份生存下去的权力,这应当说是这二十万人无奈的选择。其他战场也一样,大顺军士兵降清者可以讲是“降者如云”。
  人民无生路,士兵无荣誉,这样的政权还有战斗力吗?答案是否定的。它没有战斗力,只能被更强大的政权所击垮。
  在此段的结尾,我这里套用唐人杜牧的一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15]亡李自成和导致大顺政权迅速崩溃者,李自成也,非清军也。
注解:
[1]《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37卷,13页,人民出版社,1986
[2]《流寇志》卷十
[3]《甲申传信录》
[4]《甲申三百祭》
[5]《明史》《李自成传》
[6]《陕西通志》
[7]选自刘继兴、刘秉光合著的《历史上那些帝王们》
[8]抱阳生在《甲申朝事小计》卷6
[9]《李自成与张献忠第29页》
[10]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
[11]《古风·秦王扫六合》
[12]临江仙杨慎
[13]《清史稿》《阿济格传》
[14]清世祖实录卷18
[15]杜牧《阿房宫赋》
 
 
 
 
 
 
 
 
 
 
 
 
 
 
 
 
李自成人生的四个方面
 
一、文化水平不高和缺乏参天悟性的方面001
  (一)学习简历001
    1. 出身农家001
    2. “少不喜读书”和边耕边读002
    3. 军中补习有限003
    4. 建立大顺政权后抓紧时间学习003
  (二)对李自成文化水平的总体评价004
    1. 目不识丁说004
    2. 民间传说中文化水平很高004
    3. 称帝后与属下文臣的对话005
    4. 对李自成文化水平合理的评价006
  (三)缺乏一份参天的悟性006
    1. 胡人石勒的参天悟性006
    2. 李自成的悟性007
二、百折不挠的坚持斗争的方面008
  (一)逼上梁山008
    1. 相貌和起义前职业008
    2. 受官府和豪绅欺辱被逼上梁山009
    3. 参加起义的时间记载的不同012
    4. 关于李自成参加起义地点于西川说013
    5. 甘肃起兵一说不能成立014
    6. 先投左挂子继从不沾泥017
  (二)率军转战四方019
  (三)拒绝招安态度坚决022
    1. 什么叫招安022
    2. 李自成坚决拒绝招安022
三、不能回避的残暴方面024
  (一)无中生有的杀父,杀妻,福禄酒事件024
    1. 来自史籍中咒骂024
    2. 子虚乌有的李自成杀父母说025
    3. 怒杀韩金儿026
    4. 不可能的福鹿宴028
    5. 今人创作的福鹿宴030
  (二)诛杀罗汝才,贺一龙,袁时中032
    1. 贼不杀贼的罗汝才033
    2. 罗汝才被杀的三种外部因素记载033
    3. 罗汝才被杀的四点内因035
    4. 革里眼贺一龙037
    5. 袁时中被杀038
  (三)科举中“鼻耳皆裁去”事件041
  (四)屠城043
    1. 明史关于李自成屠城的记载043
    2. 豫变纪略中关于河南屠城的记载044
    3. 在其他地方屠城的记载044
  (五)对待部属的残暴045
    1. 对于高级官吏的残暴与杀戮045
    2. 对于下级官吏和普通民众的杀戮046
四、辅臣者才能平庸的方面048
  (一)大顺王朝为何缺乏高端人才048
    1. 缺乏一份对高端人才如饥似渴的追求精神048
    2. 缺乏一双识得天下英才的慧眼048
    3. 明末清初:大西北是高端人才的荒漠049
    4. 重举人轻进士050
    5. 对三品以上官员弃之不用051
  (二)刘宗敏战场上的猛将与政治方面记载的黑与白052
    1. 忠诚052
    2. 被明史称为“狂猛之犬也”的刘宗敏053
    3. 解放初期对于刘宗敏和其思想的批判056
  (三)实执其政牛金星057
    1. 举人被逼上梁山058
    2. 义军中一展身手060
    3. 牛金星的结局062
    4. 为何选择退隐这样一个结局063
    5. 被后人不正确的评价065
    6. 自身的不足067
  (四)神人宋献策068
    1. 参加起义军068
    2. 屡献奇策069
    3. 对于科举制的看法072
    4. 最终的归宿074
    5. 病死于泉州说076
    6. 宋献策测字077
  (五)一个被拔高的小人物李岩081
    1. 有关李岩的真真假假081
    2. 才能不高的一面084
    3. 一份内容空洞奏章090
    4. 在北京的所作所为092
    5. 被杀之谜098
  (六)对于这四个人的一个小结104
    1.四人在德行方面的缺失104
    2.学历不高104
    3.没有从政经验104
    4.执政时力不从心104
 
大顺政权建设历程回顾
 
一、大顺政权建设历程106
  (一)与共产党人相比李自成太忽视政权建设了  106
  (二)大顺政权建设历程107
    1.革命十年政权建设交出一张白卷107
    2.初建政权失败108
    3.无奈的“平其城”109
    4.初建政权110
    5.西安扩建大顺政权110
    6.北京时期的大顺政权111
二、李自成所建立是一个不成功的封建割据政权112
三、北京啊!北京113
  (一)明太祖攻克元大都(今日北京)瓜熟蒂落113
    1.西安只呆了四个月时间114
    2.要政治上未做好接收明政权115
    3.宁武关前的迟疑115
    4.北伐兵马人数不足115
    5.北伐中未能实现对山东、河南等地的有效占领116
    6.强大的军事力量不能形成合力116
  (二)未作好攻取北京的准备116
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116
  后人对于李自成与崇祯帝和议的误读116
  (一)劝降说117
  (二)势大说和外加117
  (三)皇帝不知说118
  (四)有旨约封说119
  (五)再与他谈说120
(六)和议背后战略侦察任务121
1.我们先看投入122
2.李自成给崇祯开出和义条件主要内容如下122
3.擒贼先擒王122
4.对于攻克北京信心123
5.战略上的侦查123
6.后人的误解123
五、被忽视的时间问题123
    (一)、对于大中城市短暂的占领124
 
内政篇——草台班子中的皇帝与大臣
 
一、屡次劝进与匆匆称帝和后人的品评128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