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书展示 > >> 信息详情

齐下胡各庄

发布日期:2017-06-29 17:38:20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齐下胡各庄 / 冯连满,蔡学文 主编. -- 北京 : 团结出版社, 2017.8
(槛外华章 / 杜哲,黄娜主编)
 ISBN 978-7-5126-5262-0
Ⅰ. ①齐… Ⅱ. ①冯… ②蔡… Ⅲ. ①民间故事-作品集-中国 Ⅳ. ①I277.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32239号
 


 
 
 
 
 
目 录
 
 
 
远去的风景
 
历史上的古建筑3
魁星楼和文昌宫6
观音堂的传说9
药王庙格局13
州判署17
东门楼上“气冲北斗”20
广福庵和响杨树23
老爷庙的传说26
庙产失窃之谜29
靳玉如庙产兴义学34
一两银巧修州判署38
老爷庙的神秘旗杆41
义仓故事43
舟船涌溯西门外46
 
神奇三件宝
 
药王庙前“望海镜”51
老爷庙前“分水岭”55
观音堂上“滴水瓦”58
 
药王庙传奇
 
麻公建庙祭药王63
药王庙求雨66
药王庙供养神佛70
铁拐李仗义帮药王73
拜药王求子78
药王庙里的“捣药声”81
圣水井槐叶救人84
小辫情深87
泥三心善得真传90
药王巧惩“猴模子”93
 
庙会那些事
 
“三头儿”庙会99
庙会三俗103
德义社兴盛药王庙会106
齐下胡各庄109
药王“写戏”114
车上房·驴骑人·猪上树·铁帽子117
老乞丐智擒小毛贼121
庙会会头密老爷124
七嘎子审狗128
莲花落声动药王庙132
 
药王有高徒
 
药童转世139
梦受神艺144
奇方治杂症147
姚旭升雨夜出诊150
老鹳草驱顽疾153
一针救孕妇156
姚旭升巧解两家怨,三间房终成一家亲159
三针救两代162
“捉妖”记165
神医施手救德生168
姚旭升结“德义社”171
 
关于五德堂
 
郝老太爷和他的五德堂177
七嘎子的“万民伞”180
智德堂帮困郑家人183
大戏唱在祠堂外188
郝秀清割肉救婆母191
郝智巧计解难题195
朱老胖托孤,郝人缘仗义相助198
郝文远领功大瑶山202
信德堂的仁义木匠206
张仙人三试郝人缘209
五德堂仗义散财213
 
奇闻与轶事
 
泥鳅打鼓219
药王收徒223
观音显灵助孝子226
曹胡屯曹姓绝嗣之谜228
香油果子点迷津231
有求必应236
“神针王”巧治牙疼238
皇封进士麻子墨242
 
当下的骄傲
 
质朴真淳靳之林249
主编有话说(后记)254
 
 
历史需要记住,往事应予怀想(序)
  一次与连满弟宴聚,他说正组织编纂《齐下胡各庄》一书,并委我为之作序。这是唐山民俗研究领域里的一件大好事,我自然痛快地应允下来。事后曾想,一个弹丸小村有着怎样厚重的历史,才足以撑起一部书的分量?
  不久,20万字的书稿送上我案头,读罢,我彻底惊异于胡各庄这个沿海小镇辉煌的过往了。
  胡各庄地处滦州南部,北依燕山,南濒渤海,历来为多民族流动迁徙、聚集融合之地。富庶繁华之外,这一地带在历史上曾有过无穷尽的征战和数次移民。经过辽、金、元、明历史战乱之后,胡各庄的历史在元末明初激烈的社会变革中折断了、淹没了。关于“靖难之役”(当时俗称燕王扫北),地方史志有载:“燕军所至,村城成墟,人非杀即逃。”那时候,胡各庄人烟寂寥,一片惨败景象。后来,胡各庄在明永乐二年(1404年)的大移民中得到了重建。
  明清二世,胡各庄可以说是名闻全国的一方名镇。
  胡各庄北依泝河,而泝河早在汉唐之际就已成为一条重要的水上运输线,舟来船往,被誉为当时的水上丝绸之路。到了元代,由于泝河南经蚕沙口、通渤海,北接滦河、上仰草原金莲川元代上都城(今多伦县境内),是北方重要的河海水运四大路线之一。泝河因为岸、底坚实,水流宽厚平稳,利于漕运,素有“铜帮铁底运粮河”之称。有了泝河这条黄金水线,就有了胡各庄后来逐步兴盛的坚实依据。所以,至明清时期,这里再次繁荣起来,使之与蚕沙口、倴城、马城、滦州一并成为泝河航运线串起的冀东明珠。
  胡各庄的繁荣,源于泝河,却兴于庙会。
  据载,胡各庄药王庙为当地先民麻宗禹首建于明代万历丙申年(1596年)。有了药王庙,就有了信众香火的聚集,就有了闲散看客的围拢,针头线脑、香粉胭脂,鱼虾果品、玩物美食、锹镐锄耙蜂拥而至。这样,就有了胡各庄往日不曾有过的热闹和繁华。如此,渐渐就形成了庙会。于是,各地商人、艺人也纷至沓来,呈现了“齐下胡各庄”的景象。每每庙会期间,就会有叫买叫卖、马戏斗采、鸟市争鸣、歌舞戏曲轮番上演,只让人耳目无暇。后又有各地医者、药商多来此聚会、义诊、会药、献药,成一时盛景。这些,由经泝河过往客商四面传扬,而使胡各庄药王庙会远近闻名。逐步,胡各庄又相继建起观音堂、关帝庙、财神庙、广福庵、马姑堂等,可谓古庙林立。除诸多的庙宇外,还建有魁星楼、义仓及州判署、河厅署等滦州府的分署衙门,足见其物事繁盛。
  胡各庄的兴盛繁荣,或人或事,或景或物,说道起来令人口耳丰盈。
  数百年来,在胡各庄渐已远去的风景里,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和儒家思想完美结合一起,随时代变迁,经岁月冲淘,而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之魂。于这样厚重的文化底蕴里,自然会诞生许许多多神奇瑰丽、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奇闻轶事。如,一并被称“胡各庄三宝”的药王庙前“望海镜”、观音堂上“滴水瓦”、关帝庙的“分水岭”等曼妙神奇的传说故事。它们,成为永远的记忆,一直被后人欣赏、品味、陶醉,并且世代传扬,绵延不止。这片沃土,自然也养育了诸多先贤志士。如,初建药王庙的麻宗禹、领功大瑶山的郝文远、受领万民伞的好知县“七嘎子”、割肉救婆母的郝秀清、庙产兴义学的靳玉如、当代画坛巨匠靳之林……一直成为后人的自豪。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站在历史的高度,本着以史为鉴的观点,人们越来越感到历史的重要。胡各庄人充分认识民俗的文化地位、社会功能和现实功能,于2016年夏筹资兴建了药王广场。是年,河北省确定100个特色小镇,胡各庄位列其中。
  历史需要记住,往事应予怀想。这时候的胡各庄人,更加有了强烈认知和愿望,他们把民俗的保护、抢救、挖掘、继承、传播、创新和发展,列为建设特色小城镇的主要课题,并组织当地民俗研究力量勤奋挖掘,编纂《齐下胡各庄》一书,尽力将胡各庄过往的繁华兴盛、历史事实、掌故传闻予以还原。同时,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尽可能原汁原味原生态地留给当下和未来,使其发挥认识历史的作用,让后人知道“原来我们曾是这个样子!”
  《齐下胡各庄》凝聚了编者及作者辛勤挖掘、整理的心血与汗水。在这部书籍中,亦史亦野,亦实亦虚,内容丰富,史料详实,故事奇妙,阅读性强,偶尔闲来一读,定是颇有意趣。
  是为序。
                                       2017年1月18日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副主席、唐山市民俗学会主席  郁立安  
 
 
 
 
 
 
 
 
 
 
 
 
 
 
 
 
 
 
 
 
 
 
 
 
 
 
 
远去的风景
  历史上的胡各庄,是一个蜚声京东、名闻遐迩的滨海小镇。这里依傍泝河,可北接滦河,南通渤海连接江浙,东达辽、金故都,北溯大漠草原,水路便利,航运发达。她与蚕沙口、倴城、马城、滦州一并成为泝河航运线串起的冀东明珠。
  胡各庄的兴盛,得益于泝河水运,得益于人们的勤奋。其地虽不过方圆数里,却在明、清两代建起了以药王庙、观音堂、关帝庙、魁星楼、文昌宫等古庙群以及河厅署、州判署、义仓等古建筑。数百年来,在这些即将远去的风景里,流传着那些幻化玄妙的故事……
 
历史上的古建筑
  胡各庄曾于明清时期建有众多庙宇,这些古建筑群聚一地,足以见证弹丸小镇过往的辉煌。那么,历史上这里有过哪些古建筑呢?且听一一细数——
  先说药王庙。药王是民间对古代神医的尊称,各地各时供奉多有不同。古时候缺医少药,常有各种瘟疫疾病横行肆虐,每每叫人捐财弃命,家破人亡。在这些病痛灾难面前,人们又是那么的脆弱和无助。药王、神医在人们心目当中,便成了唯一而又神圣的寄托。那些名医仙逝以后,就成了人们最为理想的供奉对象。这些“药王”们,都曾经是当世名医,和现实当中的郎中(医生古称谓)比较起来,不仅技艺超群,无与伦比,又是那么的侠义和正直,那么的悯生和救世。于是,药王庙便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人人崇敬,处处供奉,香火信众连绵不绝。
  胡各庄也不例外。胡各庄药王庙里,正殿供奉的是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三皇神塑。左右两侧为孙思邈、华佗、扁鹊、张仲景等十大药王,而以唐代医圣孙思邈为主神。
  据所遗碑文考证,胡各庄药王庙,由乡间耆老麻宗禹发起,始建于明万历丙申年间(1596年),后历经清康熙年间、民国年间两次重修,占地四十多亩,庄严巍峨,宽阔大气,精雕细作,十分考究。
  说起药王庙,必说胡各庄三宝之一“望海镜”。据传,这望海镜设在药王庙影壁墙上,影壁雕云刻水,各种图案,中间五尺高的地方,镶嵌水晶石镜一副,站在影壁后头,过镜南望,可以看到三十里外滔滔渤海。海上白帆点点,渔、商互竞,清晰可见。可惜日后竟然失落,不知所踪。
  药王庙更有大铁钟一口,晨钟响起,声闻十里,仿若仙音缥缈,如幻如梦。
  药王庙建立之后,立见香火旺盛,车马繁华,四乡八邻信众,天南海北客商,纷纷前来礼敬朝拜,引出了无数故事。比如一位生长于胡各庄的名医姚旭升,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自认药王孙思邈弟子。滦州一地,更有姚旭升药童转世、梦受神艺种种传说。
  姚旭升联络各地仗义郎中,聚结医社“德义社”,每年四月二十四药王庙会上,为众位乡亲义诊义疗,分文不取。姚旭升仙逝之后,他的弟子代代传承,历世不衰。也是受了他的感召,胡各庄人世代德义传乡,至今依旧。与其说姚旭升是药王孙思邈的转世弟子,不如说姚旭升是对药王孙思邈医德思想的强烈认同和精神皈依。
  胡各庄药王庙会以姚旭升及众郎中聚会切磋、义诊名播遐迩,愈见兴旺,所以人们又叫它“药会”,当时盛事。
  药王庙南,大路西行数步,就是胡各庄东门“魁星楼”。该楼城楼式建筑,高四丈还多,正面匾上写“气冲北斗”。据老人们讲,东门规制,竟然超过滦州城门许多。须知,这在古代,僭越规制,可是大忌。除非皇帝封敕,断不可为。只可惜,到今天,其中故事早已失传,竟然不可考证。
  进了东门(魁星楼),西行百十步远,路北就是观音堂。这里供奉的观音,不是端坐在莲台上的,而是脚踏鳌鱼。这鳌鱼长相似鱼非鱼,似龟非龟,似龙非龙,是一种恶兽。平时吃牛害猪,俘犬掳羊,嚣张跋扈,横行无忌。后来,终于被观音菩萨收服,常常驮了观音海上巡游。
  说到胡各庄观音堂,有一事不可不提,就是胡各庄三件宝贝之一“滴水瓦”。胡各庄南距渤海三十多里远,北又依傍泝河,驶船下海,捕鱼捉虾,也是常事。再加四野肥沃,稻麦两收,预知风雨非常重要。那时没有天气预报,只能靠人们依据经验揣度,常常失准。轻的造成不便,严重的就会葬身鱼腹,这种事也是时有发生。自从观音堂建立之后,人们惊喜地发现,观音堂檐上一片青瓦,每逢雨前就会滴下水来,屡验不爽,这就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这片青瓦,真是宝物一件,令人称奇。
  《滦州志》载: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村人靳玉如,一县名流,以观音堂庙产创办一所义学,使本镇贫苦子弟都能免费入学读书。后来,靳玉如又商请胡各庄镇药王庙和文昌宫的香火地,一并归义学所有,并将义学改为“蒙养堂”,这就是滦州属地的第一座小学堂。
  观音堂西行数步,正南方向百十步远,有财神庙一座。庙中供奉财神赵公明,骑黑虎,举钢鞭,煞是威风。
  观音堂西行五十步远,为河厅署和州判署,庄严隆重,占地五十亩。河厅署管理河道运务,州判署是审理关押犯人的机构。
  顺便提一句,观音堂、河厅署中间对过路南,又有义仓一处,仓廒两座,各有三间,秋收春贷,荒粜丰籴,平抑物价,更兼赈济灾害。
  河厅署西行五十步远路北,有关帝庙一座。庙中供奉大帝关羽,悍将周仓。
  关帝庙神祇,人称“分水岭”。这分水岭有两处奇异,一是据说乾隆年间,一次雨后洪水骤至,泝河难撑其重,加上滦河洪水又窜入泝河,竟至泝河堤岸大开。一时洪水滔滔,四野肆虐,唯独洪水冲到关帝庙前,竟然急转南下,胡各庄村中洪水无害,人畜平安。其后,洪水偶起,也是如此。关帝庙地势又不见高,你说奇不奇怪?乡村耆老口耳相传,至今不衰。还有一奇,就是下雨天气,别处疏密有致,唯独关帝庙上没有滴水降落。这关帝庙分水岭,正是胡各庄第三宝。
  关帝庙西行数十步远,出高大西门,路北又有文昌宫一座。占地也有四十多亩,十分宽阔。庙中供奉玉皇大帝,头戴冲天冠,上缕日月七星,身穿明黄蟒袍,颌下五缕黑须,飘逸端庄。左侧文曲星张亚子,又称“文昌帝君”“梓潼帝君”。右侧武曲星狄青,北宋名将。狄青,字汉臣,善骑射,使双锏,武艺超群。
  文昌宫东南角阁楼里头,又塑魁星,左手砚,右手笔,金鸡独立,站在鳌鱼头上,形态癫狂。
  文昌宫南行百十步偏西,又有广福庵一座,占地也有三十多亩,分为前后两殿。前殿供奉观音菩萨,后殿居住女子出家修行,却是一座尼姑庵。
  还有一座马姑堂村外孤悬,民国元年(1912年)滦县第三高等小学就建在马姑堂里,靳玉如亦曾于此任教。
    胡各庄一地,群庙繁多,足见当时热闹繁华。
                    (刘爱春)
 
魁星楼和文昌宫
  早先,胡各庄正街建有东、西两门。西门朴素平实,东门却是古代城门楼式建筑,高大威严,气派豪华。城墙主体长砖垒筑,高有三丈还多,底下中间留有门洞,有洞无门,正对着东西大街,方便人们进进出出。“城墙”的门洞上方又建魁星楼,斗角飞檐,高有丈二,横匾写“气冲北斗”。楼里供奉魁星,泥塑彩绘,青面赤发,巨齿獠牙,头生二角。右手执巨笔高举,作点画状;左手揽腹横出,右肋下托住墨斗。右腿微屈,站在大鳌鱼头上,取“状元夺魁,独占鳌头”之意。左小腿向后提起如钩。面目神态庄重严肃之中,又见灵光妙思涌动,衣带翩飘,举止张扬。神采韵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这魁星塑得生动灵活,究其原型是谁,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人说,这魁星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星,主文章才气、仕途运数。后来,因世代科举取士制度,“奎”音同于“魁”,且魁字又有“冠首”“第一”的意思,更见吉祥。所以渐渐野胜于史,通假转化,以讹传讹,干脆就写作“魁星”了。
  还有人说,魁星就是史上唐代的钟馗,胸怀锦绣,满腹文章,陕西钟南山下户县石井镇欢乐谷人。生得豹头环眼,塌鼻海口,铁面虬髯,相貌雄奇。为人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唐朝先开元年(712年)八月赴长安应试,赋诗五首取为贡士头名。殿试的时候,因为相貌丑陋,竟被夺去状元资格。钟馗抗辩无功,激愤难当,一头撞在大殿柱上,死了。
  传说后来唐明皇骊山讲武过后,久病不愈。一日午睡,梦见钟馗捉住一个小鬼,撕碎吃了,明皇病患才得痊愈。唐明皇连忙召命吴道子,按梦中情形绘画《钟馗赐福镇宅图》,并封钟馗“赐福镇宅圣君”,钟馗也就成了神。因为钟馗生前才华横溢,诗文冠绝,所以民间就又有了“拜请钟馗,金榜得魁”的说法,盛传于世。“馗”又与“魁”同声,大吉,钟馗也就成了“魁星”。
  还有的地方,供奉宋代文人奎星。据说此人才高八斗,满腹文章,也是因为形貌丑陋丢了状元,悲愤投江而死,遇大鳌鱼相救飞天成神,主文运文章。情形描摹钟馗故事,不见新奇。
  不过,不管各地所供魁星,人们心目当中究竟是谁,形状样貌都十分靠近传说中的钟馗,样子怪异雄奇,张扬不羁。正如文章气脉,直冲北斗。那时候,各地文人学子对于魁星楼,莫不顶礼膜拜,希冀文章仕途显耀通达。
  胡各庄依傍泝河,通滦入海,商业发达,财富广聚,文人学子人才济济,建有魁星楼也不稀奇。奇的是,把魁星楼建成城门楼形状,又在路口修成出入村镇大门,这个却是少见。且到了今天又碑记无存,始建于何年,又因何人何事修建?如果说是门(东门),那么规制却远远超过滦州城门(三丈九尺五寸),这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简直不可想象。除非是奇人异士,功名卓著,得到皇家表彰封敕,才能超出规格修建。
  然而,岁月久远,随着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种种因素,竟至世事渐渺,不可考证。就如供奉魁星究竟是谁一般,扑朔迷离,如谜似梦。也正是这种如谜似梦的境界,才又美过真实的历史。也许,是胡各庄的先贤们用心良苦,才故意巧妙地把魁星楼建在路口,庄严大气,让后人们进进出出,时刻不忘学习上进,同时又规避了城门、牌楼建筑的等级规制。
  巧的是,那时候胡各庄西头,大街北面又有一座文昌宫,占地三四十亩,宽阔大气。里头供奉玉皇大帝,左有文曲星梓潼星君张亚子,右有武曲星狄青两旁陪祀,也是古代文人学子拜祭祈愿的地方。
  进了山门(庙宇大门),东南角又有一座阁楼,虽然小巧,却又不失威严。这座阁楼名字叫“魁星阁”,里头供奉的正是魁星,形状样貌与东门魁星楼中魁星无二,举笔托斗,脚踏鳌鱼。
  文昌宫,当地人又叫它“玉皇庙”或“三官庙”。说起这样的文昌宫,那时候倴城街上也有一座。一层山门一层大殿,占地远不及胡各庄文昌宫宽阔,里头供奉却是相同。只是,倴城文昌宫的魁星阁就是大庙山门。魁星像后木隔扇上有对联一副:泰山竣极增一篑,文光射斗;教泽澜溢育八师,奎壁生辉。横匾悬挂:鹤鸣九皋。
  倴城街上这座文昌宫时运也差,正是因为魁星阁“文光射斗”一句对联,惹下大祸。据说乐亭崔刘张史四大家族之一的刘石各庄大财主刘梦斗,因为乐亭街上买卖偶尔赔钱,怒气填胸,不知到哪儿撒气,先是因为乐亭城中魁星阁悬挂“魁星射斗”横匾,认为影射了他的名字“刘梦斗”,伤了刘家财运,不惧神威,砸了“魁星射斗”横匾。后来,又到倴城文昌宫砸了“文光射斗”对联。从此以后,原本香火旺盛的倴城文昌宫,香火零落,渐渐衰败了。
  你看,封建社会当中,文字狱不仅兴于皇家朝廷,乡绅富贵,官吏财阀也用,而且不只用在人的头上,就连神权威严,也不能幸免,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社会文化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倴城文昌宫,“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知州王南珍在滦州东南城上建文昌宫,后州内镇多效之”。由此来推,或者胡各庄文昌宫、魁星楼(分离出来,隐蔽规制建成东门),也是脱胎于倴城文昌宫、魁星阁吧。其中究竟,只可存疑,不能确说。
  按说,刘梦斗位高望隆,财力更是逼人,做起事来颐指气使;胡各庄热闹繁华,更有药王庙会、德义社、古庙“三宝”、郝家五德堂等件件传奇,名噪京东,声闻遐迩,更何况胡各庄街上又有刘家数处商号买卖,刘梦斗也没少来。不知是魁星楼的“气冲北斗”(写在东门上更显耀眼)说得清楚明白,此“北斗”不是彼“梦斗”,还是胡各庄郝家、麻家等各个族姓,人才济济,声望气势直追其后,刘梦斗才没有癫憨动手,胡各庄魁星楼方得以幸免,没有遭遇被砸的命运。毕竟,店大压客、客大压店的事从来都没少上演。
  这些前朝旧事,随着岁月渐行渐远,愈发光怪陆离,虚幻缥缈,谁又说得清呢?
                     (刘爱春)
 
观音堂的传说
  相传胡各庄不仅有药王庙,还有关公庙、仙女庙和观音堂等庙宇。据当地老人们讲,观音堂里供奉的观音不是坐在莲花座上,而是脚踏鳌鱼。在“五十三参”海岛图中,也有观音菩萨脚踏鳌背,神态庄严、慈祥而又洒脱的神像。
  那么观音菩萨又为什么会脚踏鳌鱼呢?
  《观音得道》一书记载:鳌鱼似鱼非鱼,似龟非龟,头生得和龙头相似,但没有须,身披一重厚甲,也有四只脚。平时藏身水底,觅食时浮出水面,大如船只,行动极快。它既能在水中游泳,也能上岸爬行,凭着锋利的牙齿和坚厚的甲壳,敢于肆无忌惮地横行于世。它不仅要吃牛羊猪狗,而且特别喜欢吃人。沿海居民要打打不死它,要避避不开它,实在拿它没办法。观音菩萨得知此事,便找了十万八千根蚕丝结成一个羂索,又取宝瓶中的杨柳削成九个倒刺钩儿,贯在羂索的一端,再取海滨的沙土捏成一个人形,九个倒刺钩儿藏在泥人腹内。看到此鳌出现,便将泥人迎头摔去。 那鳌鱼一见有人吃,便张开血盆大口,囫囵吞下。那泥人一入鳌腹,立刻融化开来,羂索上的九个倒刺钩儿扎在它心脏四周,痛得它在沙滩上直打滚。观音菩萨道:‘孽畜在人间已久,不知残害了多少生灵,理当诛灭。我本慈悲之旨渡你到南海去修行,忏除夙孽,你愿也不愿?说着放松了手中羂索。那鳌鱼毕竟有点灵通,连连点头。于是观音菩萨便踏上鳌背,航海而去。
  据说观音菩萨有三十三种化身像,各地都有不同的供奉,胡各庄的观音堂供奉的为什么是鳌鱼观音呢?
  佛经上讲:“苦海无边,观音脚踏鳌鱼,为的是救苦救难,在汪洋大海中四处巡游,普度众生出离茫茫苦海。”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胡各庄这里离海很近,人们靠下海捕鱼为生。那一年,王母娘娘用玉簪划海疆,见这里一片沃海良田,水草丰美,老百姓安居乐业,便绕过胡各庄,在它的西面划出了泝河。
  泝河是入海的通道,相传这里每到八月十五月圆时会出现一道门,只要越过去,便会成仙,鱼虾蟹贝便在这里潜心修炼,希望能入海成仙。不知什么时候,从外地来了一个水怪,它修炼了五百年,一心想成仙,打听到泝河能入海,八月十五之时如果能越过龙门便会成仙,便来到了泝河。
  水怪仗着自己有五百年的功力,在泝河里横行霸道,每天吃鱼吃虾,泝河里的鱼虾蟹贝们整日提心吊胆,东躲西藏。好不容易盼到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只见泝河入海口,浪花纷卷,高高竖起,好像一道门,这就是龙门了!那些鱼虾蟹贝都聚集在门下,努力地想跳过龙门,跳过去,就成了仙,这可是大家一直盼望的。
  水怪一看,急了,大吼:“谁挡我的成仙之路就得死!”
  水怪一运力,拍起水花,那些鱼虾蟹贝有的被浪花打得粉身碎骨,有的被拍晕过去。水怪哈哈大笑着,站在龙门下,使劲往上纵身一跃,眼看它就要跳过龙门成仙了!
  一只对虾精见水怪这么可恶,也急了眼,心说,水怪平时在泝河里就横行霸道,如果成了仙,不就更欺负我们了?于是,一跃而起,用长长的尖尖的大虾枪狠狠地扎在水怪的尾巴上!水怪一半身子已经跃过了龙门,可是被对虾精这么一扎,痛得大叫一声,掉了下来!
  鲤鱼没跳过龙门,变成了龙头鱼身,水怪没跳过龙门,却头还是水怪头,身子还是水怪身子。水怪气极了,转身向对虾精扑来,对虾精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变成一只小虾,藏在水草下面。
  水怪没能跳过龙门成仙,变得更加残暴了。它一边等待下一年的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一边继续在泝河横行霸道,有时候,它尾巴一甩,泝河便会发水,淹了两岸的庄稼和房舍,有时候,它张嘴一吸,泝河水就被它吸干,人们便没了水浇庄稼,弄得百姓们苦不堪言。
  胡各庄有个叫泥娃的小伙子,一心想除掉水怪,他搓了九十九条麻绳,每条麻绳上拴了九个鱼钩。他拿着麻绳和鱼钩来到泝河边,故意破口大骂,激怒水怪。水怪听到泥娃骂它,从水里出来,恶狠狠地看着泥娃说:“我还从来没吃过人,既然你今天送上门来,就让我尝尝人肉的味道!”说完,张着大嘴扑向泥娃。
  泥娃也不害怕,把九十九条麻绳冲水怪甩过去,麻绳一条一条落在水怪身上,鱼钩一个一个扎进水怪的肉里,可是,水怪却一点也不在乎的样子,哈哈笑着:“你们凡人的鱼钩怎么能扎伤我呢?”
  水怪狂笑着朝泥娃扑过来,眼看泥娃就要被水怪吃到嘴里了,泥娃也没有害怕,他攥紧手里最后一只鱼钩,心想,就是你把我吃到肚子里,我也要钩你的肠子,扎你的心!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然空中传来声音:“凡人的鱼钩怎么就不能扎进你的肉里呢?”
  泥娃抬头一看,只见观音菩萨脚踏鳌鱼和龙王站在半空中。原来,观音菩萨闲来无事,约了渤海老龙王在海上闲游,正好看到水怪要吃泥娃。渤海老龙王也已经知道泝河里水怪作怪,正想派龟帅去惩治它,没想到,泥娃竟然有胆量来斗水怪。
  水怪一见观音菩萨和老龙王,转身想逃,只见观音菩萨用柳枝轻轻往水怪身上一甩,“哎呀,痛死了我了!”水怪觉得身上扎着鱼钩的地方好痛啊,好像有千万把钢刀在扎一样,血流了出来,血流在身上,就像在火堆里炙烤一样火烧火燎的痛,它连忙钻进水里,水好像都被它身上的温度烤热了,水怪钻进泥里,这才觉得身上舒服了一些。
  观音菩萨见水怪钻进了泥里,收回柳枝说:“既然你喜欢待在泥里,以后就住在泥里吧!”
  水怪被观音菩萨收回了法力,变成了一条光溜溜的怪鱼,成天地待在泥里。身上被泥洼的鱼钩扎破的地方,流出的血,变成斑点印在了身上,所以,我们有时会在河沟里捕捉到这种丑丑的喜欢待在泥里的怪鱼,却叫不出它的名字。
  泥娃回到家,告诉大伙儿是观音菩萨脚踏鳌鱼治服了水怪,从此,再也不用担心水怪作怪了。人们听了泥娃的讲述,为了表达对观音菩萨的感激之情,便修了一座观音堂,观音堂里的观音塑像,脚踏鳌鱼,手拿净瓶,法相庄严,面目慈祥,护佑着胡各庄一带百姓的平安。
  科举时,在皇上大殿里迎接殿试时,状元位置居中,稍前于榜眼、探花,如三角形的顶角位置,正好站在第一块御道石正中镌刻的巨鳌头部,踏站在鳌头之上,所以,人们便把考中头名状元叫作“独占鳌头”。
  相传,状元脚下踩的鳌鱼,是龙王的三太子因为偷吃玉帝的琼浆被罚到东海变成的鳌,龙头龟背鱼尾,人们喜欢把它刻在房脊和墙壁栏杆上,皇家喜欢把它刻在御道上。
  因为观音堂里供奉的观音脚踏鳌鱼,所以胡各庄一带的学子们,每逢科举之年,都要到观音堂里烧香跪拜,祈求菩萨保佑金榜得中。或许心诚则灵,胡各庄这里真得人才辈出,仅永平府志记载,胡各庄一带历代在朝为官的就有数人。
                        (耿湘春)  
 
药王庙格局
  胡各庄药王庙坐落于村东,始建于明万历丙申年,于清康熙丙辰年重修,又于民国二十八年再修,毁于新中国建国后。提起药王庙,一些健在的老人仍记忆犹新。
药王庙,是用青砖围砌的一座大院,东西宽约40米,南北长约80米,墙高3米。大院坐北朝南,南侧是广场。大院由东西两部分构成。西半部为主院,东半部为跨院。主院大门外一部分突出来,与主院形成“凸”形结构。院南侧皆登一级台阶而上,使影璧广场、主院外墙与跨院墙形成一个整体。
  ——影壁广场
  影壁长5米,厚0.5米,底座高1米,掩映着庙门。底座腰身檐线上壁身高约1米,用青砖围框,里边甩泥浮雕“丹凤朝阳”。图案上方中间有一小碗大洞口内嵌“望海神镜”,据说从神镜南看,可看到海上渔船。影壁背面镶嵌一石碑,刻字迹,具体内容已无从查考。碑顶砖瓦翘脊,双面滚水。影壁到庙门的周围地面用青砖铺就,周围形成了东西长约12米、南北宽约10米的小广场。影壁两侧台阶下,东侧有一带孔巨石,供庙宇插旗之用;西侧有巨大红色石臼,乃舂米之具。
  ——主院
  主院东西宽约25米,房殿建筑及墙体建筑将主院分成了前、中和后三院。
  庙门宽约5米,高约4米,门顶呈瓦房屋脊状,双扇木大门红漆刷就,金色门丁。脊瓦下挂着“药王庙”的竖匾。大门属砖木结构,顶盖下雕梁画栋,造型优美,蔚为壮观。
  庙门两侧的墙上留有便门,可从大门和便门进入前院。右侧设有钟楼,拾石级而上,呈“冂”字的石柱上,悬挂着一口大铁钟。钟的下口呈花瓣状,形成十二个角瓣,钟面上铸有图案和文字。敲击不同钟瓣发出的声音各有不同,或低沉或尖刻。初一、十五是烧香日,庙里须在前一天的晚上撞钟,告知大家明天是烧香的日子,发出的钟声悠扬悦耳。如果村子遇到紧急情况,也敲钟,失火或遇盗贼敲的钟声急促而刺耳;遇不祥之兆也要敲钟,如出现“天狗吃日(即日食)”“天狗吃月(即月食)”等天象,钟声则沉闷而缓慢,祈求“天狗”把日月吐出来……那钟一响,传出数十里,古刹钟声,或悠扬回荡 或平和绵长,如天籁动,似空灵荡,仿佛让人与禅结、同神语……
  庙门往里六七米,又见一道影壁。影壁掩映主殿大门,壁身开一洞穴,可供人里外观看。影壁两侧各有一棵高大的柏树,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影壁左侧稍前树立着两座石碑:其一碑身雕刻内容是清代修庙记事,记录清康熙丙辰年麻航舫、靳天增等重修庙宇的情况(具体内容已无从查考),碑顶是“二龙戏珠”透雕图案,那龙活灵活现,跃然眼前;其二载民国重修庙宇记事,碑顶是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文内容是:
重修药王庙碑记
   稽据,胡各庄药王庙,建筑之始为明万历丙申年,乡耆麻宗禹首创也。嗣于清康熙丙辰年,复经麻君航舫善士靳天增等重修,经营之壮丽,规模之宏伟,以及灵验之显著,香火之隆盛,往昔已传遍遐迩。至今犹昭昭在人耳目焉。只以年湮代远,栋宇傾颓,墙垣坍塌,庶民之瞻仰无从前人之功德,殆尽不有重修善举何以表现敬仰之诚哉?民国丁卯年胡镇东会诸君子缘,倡议药王庙重修,募捐醵资,鸠工庀材,历时数年之久,耗材一千余元,始建成功。此因诸君子热心之结果,亦药王显著之感应也。不然募捐之远何以东达辽沈,西及平津,南迄江浙,北至朔漠也?自滋庙貌巍峨,龛壁阴耀,美轮美奂,斯翼斯飞,前贤之乡第替香火之盛,益彰居民之敬仰,所归者,今更远盛于昔矣。诸君子皆感于不可无石以寿其事,吾谓录前善、劝后世以不朽者,此石为有力焉。
                      胡各庄小学校长:杜邦达     
                      清庠生 李赞廷书之并撰额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四月 谷旦立  
  由影壁墙再往里行七八米,是药王庙前殿。前殿三间,建在台阶之上,瓦房翘脊,四角镶嵌“五脊六兽”;中间脊顶镶嵌一颗精美的宝葫芦,工艺精美,简练古朴;大殿三间重檐下,各挂一横匾,三匾分别用隶书、草书、楷书写了“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大殿装饰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三间明连,正面供奉三尊神像,中间是天皇,光身裸姿,熠熠红光,头长犄角,赤手空拳;东侧地皇,赤体坐姿,体呈灰色,肌肉丰满,双目圆睁,手持八卦,搭于胸前;西侧为人皇,身着汉服,善目慈眉。“三皇”像两侧,左右有站神站,像护卫又像侍卫。主殿两侧是偏殿,相连相通,南北排列各供奉着五尊神像,都呈站姿,各握名牌,乃古代“十大名医”神像:针灸之祖黄帝、脉学介导者扁鹊、外科之祖华佗、医圣张仲景、预防医学介导者葛洪、药王孙思邈、儿科之祖钱乙、法医之祖宋慈、药圣李时珍、《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十尊药王像个个慈眉善目,形象逼真,千姿百态,神情自若。东西五尊药王像的北侧各有执方人和药童,那药童手捧药囊,十分滑稽。
  绕过“三皇”神像,可从前殿后门出来来到中院。前殿两侧有围墙,左右各开便门,可从便门入中院。前殿后,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厢房,南墙各开一圆窗,与前院两便门成一直线。走下台阶,中间砖砌的硬路通向后殿和两侧厢房。后殿、厢房皆为瓦房,飞脊翘檐角,镶嵌五脊六兽像。硬路两侧,四棵参天古柏,苍翠葱郁。
  沿过道来后殿,横贯东西五间,中间三间是正殿,呈前出廊结构;两侧有偏殿,偏殿便门对走廊,从走廊可直接进入。正殿偏殿共宽五间,实为一体。中间三间前出廊,明柱子用麻皮缠绕,包了灰浆刷了红,显得蔚为壮观。后殿雕梁画栋,壮观俏丽,别具一格,美轮美奂。三间正殿明敞连通,中间砖砌的底座上,是一排柜橱,唤作“佛堂柜”,格状的厢筒内,摆放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铜佛像,另外摆放着历次建庙修庙的征地文书、建筑图纸、捐助名单等。佛堂柜左后一米处,竖着一尊明代石碑,石碑上的字迹已斑驳陆离,黑石白字雕刻了明万历丙申年建造药王庙的《建药王庙记》(因年代久远,此碑已淹没在历史的沉积中,碑文内容也无以考证)。碑后堆放了一摞摞的陶瓦,供村上死人“压阳终”所用。
  后殿没后门,去后院须从后殿与东厢房中间的便门绕过,后院南北长约20米。临街东北角处有两间瓦房建筑,一为车门,一为尾房。后院空敞,供堆放柴草等杂物,院内有拴马桩、厕所。
  ——跨院
  跨院并列于主院东,用墙相隔,东西宽约15米。
  跨院南临街处建有三间首房。首房为平房建筑,建于台阶之上,与影碑广场、主院大门构成一体。西间南北留便门,从南便门可上街,从北便门可进跨院;中间,北有窗,与西间明敞无界山,内有锅灶器具,可煮灶生火;中间与东间有门,东间南北有窗,供人居住。
  跨院北临街处建有三间尾房。瓦房结构,与主院尾房车门相连合成一体,房顶飞檐翘脊,四角镶五脊六兽。中间为堂屋,有门,除锅台灶具外,北侧的砖砌台座上供奉着三尊大铜佛像。左右内室供人居住。
  跨院由一道高三米高的墙分割成南北两园。首房在南统领南园,尾房在北统揽北园。南园内有一水井,清水甘洌,被人们尊为圣井、药王井。南园和北园皆为菜园,有便门相连,南园与庙区中院有便门相通,后园与寺庙后院有便门相通。几个院落互成沟通,相互关联。
  药王庙建筑群虽有主院和跨院之分,但从外围看却是一座整体,构思巧妙,布局合理。主院是祭祀区,跨院是生活区。无论整院还是主院、跨院,均是北方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主院的寺庙区呈中轴线对称建筑,符合中国北方寺庙建筑风格。内部的排水、通风设备设计极为合理,做到了“雨不内涝,暑无闷热”。整个院落居于高处,房子建筑均用台阶抬高,木质栋柱均用基石提垫,过道处皆用青砖硬化,是我国古代科学建筑的巨大典范。
                      (戴成龙)
 
州判署
  清代州县吏制豪放粗疏,有些“偏僻简小”的州县,朝廷甚至只遣印官一人,至于州同、州判、县丞、主薄等州县佐贰官一概不设。报酬上也是轻俸重补,州县官员的“养廉银”也发到了正常俸禄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这也造成了地方权力的过度集中,州县长官鞍前马后,身左身右,屁颠屁颠跟着跑来跑去的,甚至长随轿夫也都是州县老爷们自己掏钱雇来的。地方政务,就由这么一个一个的“个人团队”掌控经营着。
  不过,事情也有例外,要是一些“冲繁之地”地要物繁,则又不得不配置一些佐官。历史上滦州就是这么一个“冲繁之地”,胡各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以泝河、滦河通联渤海形成的水上运输线,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公元206年,曹操北伐乌桓,开挖“新河”,沟通海河、泝河、青河、滦河联运水路。兴盛则是始于辽金,鼎盛又在元代。据传,泝河因河水上溯可通漕运而得名,因为泝河河床河岸坚实,不淤不塞,人们都叫它“铜帮铁底运粮河”。
  到了清代,滦河洪水漫溢西突,在马城北边冲进了泝河,侵占了泝河河道。有了滦河水助益,泝河水流更显宽厚扎实,水上运输贸易愈加繁荣起来。那时候,人们还把滦河西突形成的这条水线叫“二滦河”。地方志上记载(见光绪版《滦州志》滦州水道图),也把这条河流称作“二滦河”,泝河之名不见,为其掩盖。方志所载二滦河与泝河其实大部分就是一条河流。
  二滦河或者说泝河水上贸易水上运输日益繁忙,还牵动了滦州史上的一件大事。
  清朝建立以后,时间不久,滦州一地繁华再起,渔商盐农、水运贸易日渐兴旺。州府政务繁忙,便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增设了“判官”,也叫“州判”,并在滦州府衙西边开建了州判署。《滦州志》载:到了乾隆六年(1741年),“因州南一带五镇八社地广事繁,移置胡各庄镇大街,兼理河道”。滦河水向西突入泝河,折而南下,沿泝河故道南行数十里,又折向西,在这一段恰好经由胡各庄北,至喑牛淀再折而向南,曲曲弯弯逶迤入海,河上航运贸易繁荣。
  州判官阶从七品,主要职责是分掌钱粮、水利、河道、巡捕,由于坐落于胡各庄的滦州州判署,主要就是在泝河水道上管理河道事务,比如行船调度、课税缴费、查验缉私,所以人们都习惯叫它“河厅署”(见《滦州志》胡各庄镇图)。其实正称实为“州判署”,河道事务也在州判署办理。由此来看,当年州判署迁至胡各庄大街,和泝河水运兴盛繁荣本就有着直接关系。
  按《滦州志》所载粗略统计,从乾隆六年州判署迁至胡各庄到清朝灭亡废弃,中间经历了171年,历任州判就有五十多位。时至今天,那些州衙县署早已毁损殆尽,难睹其貌。那么,当年这个坐落于胡各庄大街上的州判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州判署,坐落于胡各庄大街上正当中的位置,署院宽阔,占地数亩。这一点跟县城署衙、州城府衙选择地理位置一样,取“居中而治”的意思。
  署衙对面街南,过街照壁(影壁墙)一座,高大宽厚,其上塑绘“指日高升图”,寓意署官官声清廉,政绩卓著,不日即将高升,是为鼓舞。
  过街北看,门前石狮一对,威严庄重,大门之上琉璃覆檐,堂皇富丽。大门三开,中间正门,左右角门,门洞门房完备。
  大门两侧为榜廊,也叫“榜壁”“榜房”。民间争讼、官府批词、庭审告示都发布在榜廊上头。
  拾级而上,入大门,中正甬道,铺砖砌石,通贯署衙。仪门(礼仪之门,是署衙的第二道门)一座,仪门前左(东)为土地祠一座,右(西)为监房数间,遵从“东祠西监”格局。
  进仪门,左右耳房各一。左侧为工科房,一排数间;右为兵房、皂隶房一排;正北为大堂,宽阔高大,壮丽威严。大堂前卷轩三楹,堂前月台。堂左(东)设鼓,遇有大事,使人击响;堂右架上挂锣,州判出行威仪开道。工科房、兵房、皂隶房、大堂前皆有穿廊相通。大堂左右各有两间房屋,各自独立。东为州判办公之所,西为案牍文件库房,遵循“东慕西库”规制。院中,在仪门至大堂的甬道中间,有一座石碑独立,碑下台座高约三尺,是戒碑,又叫戒石碑。碑上书刻:
尔俸尔禄,
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
上天难欺。
  传为宋太宗赵光义摘出孟昹《偷守令铭》之中四句,“颁布天下,后世因之”。其后历朝历代官府衙门都会树立此碑,以为告诫。大门前照壁上雕绘“指日高升”鼓舞,戒碑上铭文告诫,可见朝廷用心,立意良苦。
  过大堂进入二堂。二堂房屋数间,规制小于大堂,矮下不少。这里是州判日常办理事务、接待来访的地方。二堂又有东西耳房数间,是州判延请辅助事务人员的住所。
  二堂后又有住房数间,是内宅。
  一衙四院,“目”字形结构,整座署衙四壁合围,四向独立,不与其他建筑相连,威严高大,好一派衙门气象。
                       (刘爱春)
 
东门楼上“气冲北斗”
  古时候,人们因为缺乏科学知识、生产力落后低下而常常迷信风水,小到盖房建屋,大到开城立廓,都要勘察风水气脉,挑选一处合适的地址,这在古代还形成了一门学术,叫“堪舆”。风水堪舆盛行,甚至明争暗斗,你设我解,相互斗法,也就发生了不少跟风水有关的故事,甚至是笑话。说起来荒诞离奇,听起来却也新鲜有趣。
  清代乾隆末年,滦州南部胡各庄建有一座魁星楼,也是庄上的东门。城门楼式建筑,高大宽阔,比滦州城门还要高出许多,上头供奉着魁星,门楼匾额题写“气冲北斗”四个大字。魁星原称“奎星”,说的是北斗七星中间那一颗,也叫“天权星”,主文章文运,一般都和文人有关。题写“气冲北斗”“文光射斗”彰显文气豪迈,古代各地魁星楼、魁星阁上随处可见,并不稀奇。
  可是,咱们说的胡各庄魁星楼上“气冲北斗”四个字,却又和风水息息相关,这是咋回事呢?
  胡各庄东北方向有个叫东庄店的村子,村里余家按照风水先生指点把茔地选在了村南的余家岭地块儿上。风水先生说这里有一条土龙,起伏蜿蜒,南北一线,余家岭正在龙脊上,选此做茔地可保余家文运兴旺,后世子孙必会显赫腾达。只是这处茔地正在龙肝位置,十分霸气,随着葬入先人越来越多,就会尽夺龙脉风水,这条龙脉上别处的人们也不免会受到影响,气运衰落。余家人自然十分欢喜,厚厚打点了先生。
  依此来看,南面的胡各庄正好也在这条龙脉上。
  说来也真是奇怪,自从余家选了余家岭这处茔地之后,胡各庄果然运气衰败,不仅买卖财运上差了不少,就是各家各户年纪轻轻的大小伙子也常常病病歪歪,文章科举更是人才寥落。时间长了,各家各户的人们总感觉不对劲,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庄上各族的老人们聚在一起商量,请了一位南来的风水先生,据说还是远来的江浙人。众位族老相陪,这位风水先生围绕村子里里外外查看一番,先生问:“这几年是不是常有怪事异象发生啊?比方说村子里那口水井,平日里清澈甘甜,每当茔地打墓埋坟,井水就会变得浑浊不堪、苦涩伤口,然后干涸几日。”老人们一听都说:“是啊是啊,先生真是神人,连这都能知道。不仅如此,每逢井水干了的时候,村东药王庙里的那口大铁钟还会不撞自鸣,不知是怎么回事。”风水先生听了,说:“这就是了,贵地的风水让人给破了。”“这可怎么办呢?还请先生给想想办法,破解破解,消灾免祸。”老人们都着急地说。
  风水先生听了,惨然一笑,说:“哪有那么容易啊?不妨跟你们直说,这地方是一条土龙气脉,让人动了手脚,问题就出在东边的那片茔地上,他们选的茔地霸气异常,每当有人离世,破土开墓的当儿,就会如此。办法虽有,破解起来伤身害运,于我反而不利,我可不敢出手,你们还是考虑搬家离开这儿吧。”老人们知道风水先生是在要钱,都说:“还请先生援手施救,祖宗在这开创基业也有几百年了,这么多人一起搬家也不是个办法,至于先生的酬劳上头,倒好商量。”风水先生为难犹豫了一阵,伸出两个指头,严肃郑重:“若要在下出手,非有二百两银子不可。” 
  二百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十八九万块,这还了得!老人们一听,犹豫起来,拿不定主意。
  风水先生也不意外,笑说:“各位不必着急,好在在下还要在贵地各处行走,一时也不远去,就住在贵庄临街的客栈里头,此事日后还可商量。”
  事情搁置下来时间不长,也就有个十来天的样子,恰巧东庄店余家一位长者去世破土掘墓,胡各庄东边那口井水又变得浑浊起来,而后干涸,药王庙的大铁钟又自己响了。人们难免惶惑不安,各族老人联合起来,跑到余家岭茔地上阻止理论,甚至还惊动了县上的父母官。
   这风水争斗虽然自古就有,可是到了公堂上,看不见摸不着的事,就不好作为定案的依据了,双方又是互不相让,调解不成,县太爷只好劝回胡各庄的老人们,支持了余家,茔地照旧,毕竟离世入土也是头等大事。
  说理阻挡这条路是行不通了,老人们不免又想起了风水先生,回到庄里召集众人计议,只好各家各户集资出钱,富多困少个人心意,答应了风水先生二百两银子。
  风水先生收了银子,说:“这事虽然凶险,破解起来倒也不难。”说着,叫人准备松墨、斗笔、朱砂,来到东门魁星楼下,取下原来“魁星楼”匾额,重新涂刷,墨里加入朱砂,大吸一口气,憋住不出,一连写下“气冲北斗”四个大字,再挂到门楼上头,这就得了。
  风水先生倒是轻松容易,可是二百两银子花出去了,到底行不行,管不管用啊?人们心里难免狐疑不安。
  第二天,再去临街客栈探看,老板说,今天一大早那人就结清店钱走了。人们都说怕是上了当了。
  不过从那以后,不关余家有人离世,再怎么开挖茔地,胡各庄的井水也没有浑浊和干涸过,药王庙的大铁钟也不自己响了。胡各庄此后果然财通人旺平平安安。只是,没人能够理解里头的奥妙和联系。
                         (刘爱春)
 
广福庵和响杨树
  老辈子,胡各庄有一棵大杨树远近闻名。这是一棵大响杨,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毛白杨。奇的是,在靠海这么近的盐碱薄瘠地上,咋就生长了这么一棵“一翻眼儿高”的大树呢!
  这棵响杨,是京东的树王,这一带的树没有高过它的。好多人指点问路的时候,都会用手一指,说:“走,从这儿往前走不多远,你就会看到影影绰绰一片云彩,朝着那儿一直向前,云彩下边就是胡各庄。”在那年代,这棵响杨树就成了胡各庄的地标。
  胡各庄北依泝河,通滦入海,水运商业自古兴旺发达,很多人都选择了经商,山南海北闯荡,离家之际,莫不回望。走出二十多里远,直到那棵大树渐行渐远,渐行渐渺,隐在雾气之中。归家之际,又要引颈期盼,直到那棵响杨枝叶如云似盖,渐入眼中,这才长吁一口气:“到家了!”其实,还有二十多里的路程要走,脚下的步子也就加了把劲儿。这棵树,不知寄托了多少人的离愁别绪,不知俘获了多少人的思乡泪水,又鼓舞了多少人的归乡之念。
  这棵响杨树,长在胡各庄,确切地说,是长在胡各庄的广福庵前。
  广福庵是一座尼姑庵,是专供女尼出家入佛、修行悟法的地方。据说,这座尼姑庵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起因是胡各庄的一户曹姓人家,因商致富,盖起了豪宅大院,广置田亩,使奴唤婢,属当时富户。
  这户人家,共有三个小少爷。大的叫田喜,二的叫田乐,三的叫田得,家趁人值,一派喜庆。你看,曹家虽是以商兴家,却仍是土地厚重,“田”为根本。
  二少爷田乐,长到十七岁,秋后吹吹打打,喜气洋洋,把邻村如桂姑娘娶进家门。如桂十六岁,小田乐一岁,夫妻二人婚后喜乐初尝,如胶似漆,恩爱非常。
  婚后数月,正值寒冬腊月,田乐几个兄弟相约,到南边苇泊中凿冰取鱼。冰洞大开,收获不菲。兄弟几个正在喜庆,田乐脚下一个蹭蹬,失足落水滑入冰洞。田乐落水,心里慌乱,失了方向位置,只在冰下水中挣扎,一时竟找不到洞口。冰上伙伴手忙脚乱,呼喊营救,终于无效。等到弟兄几个找到冰下田乐位置,破冰救出,田乐早已浑身乌紫,牙关紧咬,气绝身亡。
  曹员外痛失爱子,只好厚置棺木,把田乐埋了,入土为安。苦的是新媳妇如桂,十六岁年纪,刚刚嫁到曹家数月,就守寡了。八九月后,如桂产下一女。曹府上下,不仅没有一丝喜庆,倒是哭声一片。你说这娘俩的命苦是不苦?
  一年半后,刚过哺乳期,如桂找到曹员外夫妇,说要立志守身,誓不再嫁。只是心灰意冷,要找一处庵堂出家修行。曹员外夫妇听了,不禁又惊又喜。喜的是媳妇年小志大,立志守节;惊的是这孩子心志已决,定要离家入庵,去做尼姑修行。曹员外夫妇前思后想,想想亡故爱子,再看看面前遗妇如桂,十分无奈。
  后来,曹员外跟如桂说:“你要出家修行,我也赞成。只是要是离家远了,日常用度是否周全,身体是否安健,一概不知,叫我怎么能够放得下心?不如只在咱家田地中选取一处,为你建造一座庵堂。”如桂见公爹诚心,自然十分愿意。
  心意已通,曹员外择地备料,动手修建起来。庵址选在村外西南不远自家地中,名字叫“广福庵”,取为如桂,也为天下苍生祈求福泽之意。广福庵收纳各处有志出家入佛修行尼姑四五位,庵中用度、米面油粮、柴薪绢布,曹员外自然多有照应。
  广福庵供奉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四乡八邻各处善男信女,香火倒也殷勤。后世又数经修葺扩建,占地竟达四十多亩,入庵尼姑四五十位,供奉神佛罗汉也多了起来,拥地四十多亩,香火鼎盛。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如桂入庵修行,心志安定,每日晨钟暮鼓、青灯古佛诵经礼拜,倒也清净。曹员外又从马城庵中请来一位年长女尼,做了广福庵中主持,广福庵就算正式建成。
  一天早上,早课过后,如桂正在院中洒扫收拾,忽听庵堂上头一阵“嘎嘎”聒噪,抬头一看,却是两只乌鸦头上旋飞闹腾。仔细打量,一只乌鸦口中叼着一只幼鸦,一阵叫闹盘旋过后,两只乌鸦居然飞落院中,放下那只幼鸦,又飞回空中去了。
  如桂走近一看,那小鸦安安静静不躲不避,仔细观察,却是不知怎么折了翅膀,血迹浸染。难道不成真是乌鸦灵性通神,竟来佛门寻求救助?
  如桂心中一阵惊异,连忙捧起那只小乌鸦走回堂中,为它敷药包扎。如桂把小乌鸦养在庵中,喂食喂水,换药包扎,精心照料。这只小乌鸦恢复也快,一个月后,已经能够自在飞翔。如桂放它飞出,这只小鸦就随父母去了。
  原来这一个月中间,两只乌鸦每天来庵前飞旋叫唤,如桂担心小鸦伤势没有痊愈,才没有让它飞出。
  没承想,乌鸦最有灵性,可以养熟。之后,小鸦却是常来庵中,屋里屋外追随,找寻如桂玩耍。时而落在如桂手上,时而落在如桂肩头,还不时衔来一粒豆子、一粒谷粟放在如桂手中。要不就藏在屋角被缝,在那叫唤一声两声,引如桂寻找,萌态可亲,甚是喜人。
  数年后,这只小鸦已是长成,但仍如先前一样,常常飞来庵中游戏玩耍。
  早春一天,这鸦又衔来一段响杨树枝,新鲜嫩绿,四五寸长,拇指粗细,放到如桂手中,连连鸣叫,不知什么意思?
  如桂看那树枝生意旺盛,又见乌鸦情状,动了心性,就把树枝拿到庵门外头,挖了一个小坑,浇水敷土,土埝圈定,把那树枝栽植下来。不想,日后那段树枝竟然抽枝放绿,渐渐生长,茁壮起来。
  多年之后,乌鸦已去,如桂西行,独有这棵响杨,树下成荫,繁茂旺盛,长成参天大树。机缘天意,这棵响杨终成广福庵前圣物,万众敬仰。
                         (刘爱春)
 
老爷庙的传说
  很早以前,胡各庄庙宇很多,而且都有各自的传说。老爷庙的来历就有着非常神秘的色彩。
  元代的时候,胡各庄曾叫“曹胡庄”,这里住着六七十户姓曹和姓胡的人家。曹胡庄东南不远有一个大水泊,方圆二三里大,里头蒲苇丛生,鱼肥蟹美。水泊周围杂草丰茂,藏獾匿兔,隐狼伏狐。曹胡庄的人们靠着在大水泊里打鱼摸虾,杂草丛中猎狼射兔,田地里种些谷粟为生,生活得很好,衣食无忧。
  传说,有一天这儿忽然来了一只大牤牛,体格硕大雄壮,满身青色,两只犄角粗壮锋利,两眼放着霸气的凶光,“呼哧呼哧”喷着粗气,左顾右盼,见人就追,伤人无数。意思再明白不过,这里水草丰美,是个好地方,所以青牛想霸占水泊。有时还把人们的渔网又顶又挑,弄得破烂不堪,小渔船也掀翻在水里。人们为了逃避它的攻击,跳到水泊里头,它还会游着水去追,十分凶恶。
  自从青牛霸占了水泊,人们就几乎断了生计,十分无奈。按说这里的人们常年捕狼射狐,有弓箭有猎叉,也都算是猎户,怎么会让它在这儿称王称霸,胡作非为呢?不能捕鱼射猎,生计就没了着落,这可怎么办啊?
  曹胡庄里住着一双曹姓兄弟,哥哥曹猛弟弟曹武,是村里最出色的猎手,十分勇敢。这时候曹猛曹武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带上猎叉弓箭,要去猎杀那只青牛。兄弟俩来到水泊边,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陷坑,上头和周围盖上杂草伪装,伏在附近草丛里守候。
  过了半天,那只大青牛忽然从西边跑来,像是早就发现了曹家兄弟,直冲过来。离有十几步远的时候,兄弟两个张弓急射。不成想,箭射到青牛身上,就像树枝一样弹落下来,根本伤不到它。曹猛曹武急中生智,连忙把青牛引到了陷坑前头,青牛不知是计,一下踩塌伪装跌入坑中。兄弟两个急忙回身用猎叉来戳,竟然也刺不伤它。青牛怒了,“哞”一声叫,从陷坑里跳出,朝着曹猛猛撞过来。曹猛没有防备,躲闪不及,一下子被牛角洞穿胸口。曹猛一惊,感觉疼极了,自知生机无望,忙冲着弟弟喊:“兄弟快走,这牛是妖!”一边说着,使尽浑身力气,抱住那牛前腿,任凭那牛又戳又踩,死也不肯松手。曹武知道哥哥生还无望,舍命相救,急忙逃回了村子。
  曹武回到家里,终日以泪洗面,想方设法要为哥哥报仇。这一天,庄里来了一个货郎。说是货郎,可是不推车,也不担担,只在手上拿了一个货郎鼓(拨浪鼓),“啵楞楞,啵楞楞”摇着,嘴里吆喝:“不为金,不为银,祖上传神箭,只寻有缘人。”曹武正在炕上躺着,寻思报仇除害的事,听街上货郎嚷嚷的话,疑心正是冲着自己来的,连忙起身跑出来看。只见街上货郎五十多岁年纪,左手拿着一把弓,身后背着箭囊,右手摇着拨浪鼓在那招呼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