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天地 > >> 信息详情

《城中村》长篇小说连载7、8(作者:张星利)

发布日期:2023-04-04 10:56:07 

                                                                   7

金水村的砖瓦窑烧第一窑砖的时候就失败了,开窑门那天,万万满怀期待,但是看了烧好的砖是生的,没有烧到位,最后全部拉出来一看,好的红砖不多,是次品,有炭油子的居多,大部分是夹生的,这样的砖是盖不了房的,只能用来砌猪圈墙,没想到第一窑就烧失败了。人们都说找的这个河南人把式不行,光知道找女人了,把火候都忘了才烧出生砖。
万万的脸上就挂不住了,咋能闹个这事情,这可咋办。头一回的砖大都分给金水村的村民白白拉走了,拉回家主要是砌猪圈、砌隔壁两邻的院墙,也顺带着把土院子的有些地方铺一点砖,再咋说,生砖也是砖呀,总比土墙强啊,这也是见过火候的砖呀。
万万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开第二窑的时候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了,结果第二次红生生的砖就出来了,这次大获全胜,次品很少,大部分都是合格的红砖,这次算是工夫没有白费,成功了,村上的、镇上的人都来了,拉砖的拖拉机排成长队,那个时间,把村道的地面都让拖拉机轮子压瓷实了,下雨泥就少了。万万在后来烧得几窑砖基本上都还可以,虽然还有一些次品,但是比起第一次烧得砖那是好多了,所以在供应外面的同时,金水村的村民也有人买了一些砖,放在门口等着经济条件好了的时候盖房。乡党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盖房,给娃娶媳妇,抱孙子,晒太阳。
万万的砖瓦窑场开了约有三年的时间,就开不下去了,主要原因是最后烧得砖越来越不好,中途的都可以,但是用砖的最后都是一些建筑户,没有钱给,就一直拖欠。有的砖钱收回来了,有的砖钱没有收回来,所以最后造成了恶性循环,砖瓦窑场就这样塌伙了!人们看到河南人卷起铺盖走人了,万万变卖了部分的烧窑设备,有的就留在了那里,经过风吹雨淋就生锈了,成了锈迹斑斑的一堆废铁,还有一部分能用的都让村上和邻村的二流子给偷走当烂铁卖了。
乡党们看到落魄的万万走过堡门口。再后来,每到过年前,信用社的信贷员都会登门要账,万万没有钱给,信贷员就找大队,大队是担保人,还得找万万,这样就来回找,你找我,我找你,反正就是没钱还信用社帐。乡党说,有一年过年前逼得急了,万万当场拿出刀来要砍来人,让人拉住了,以后信用社来人要钱只找村大队,再不找万万了。二流子说,横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村上拿啥还贷款,窑厂失塌了,哪来得钱?
万万的砖瓦窑就这样光明正大的失败了,留下破败的一百多亩的坑洼地,荒草丛生,还有一座大土山,像一座埋皇上的大冢,娃们在这里爬上爬下,溜溜板,倒也其乐无穷。荒草长得一人高,夏天成为蛐蛐、黄鼠的乐园,还有各种鸟儿,蛇坐窝打洞。乡党们试着再种些麦子,种出来的麦子稀稀疏疏,大部分都是薜薜,没有麦粒,就再也没有人在这里种地了……
没有人说失败后怎么处置,地就这样荒芜着,麦子地没有挣成钱,却沦为一片荒地,成为废弃的存在。

 
                                                           8
 

“姐呀,你要走了,地方远,你把妹子烙的锅盔馍再吃一回。”夏一可的母亲抱着夏一可拉着要远赴黑龙江的本家姐的手说。
“哦,妹子,姐会想你的,好好养着可可,这可是咱夏家的苗苗!” 本家姐说。
这个姐是随丈夫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回到村里的,因为单位上说她丈夫是什么右派分子,就拖家带口一块回来了。因为老家就在金水村,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回农村咋啦,还不让人活咧!
夏一可的妈说姐是个好人,因为离的近,所以经常抱夏一可去串门。现在,国家落实右派平反政策,他们单位来通知了,给于平反,补发下放期间的所有工资,还有各种补助,仍回原工作单位上班。这不,就要走了。
本家姐是坐着拖拉机去火车站的。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有时也很无奈,不管是无奈与精彩,总是要面对的。
余力公社在一夜之间就没有了,取代的是余力镇政府。镇政府有镇长,有书记。村上的大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但是村上人还是习惯叫大队部,还是习惯叫社员,说当了几十年的社员,还要继续当下去。不管是村委会还是大队部,乡党们认为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村上的事无非就是计划生育,征收公粮。
此后,多年,夏一可母亲经常对他说本家姐走的时候你还小着呢,看,一下就几十年过去了!
夏一可后来见过这个本家姐,但是基本没有什么感觉,他对这些事情是模糊的,根本没有什么认知,也没有什么概念。
时间的变化最能说明一切,人们不再一起了,开始可能还会想念,还会写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逐渐冷淡,一切逐渐平静,从此无话可说,形同陌路人。因为人家爱说单位上的事,你守着农村围着锅头转,能有啥出息。跟着男人生几个娃,一辈子就结束了,这也是人生么!人家在外面,见大世面,也是一辈子。
一辈子就一辈子。
夏一可的母亲是典型的中国妇女,吃苦耐老,虽然也都是一般农村家庭,但她把家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典型的中国妇女,相夫教子,生活和谐美满,没有什么攀比,人生虽然波澜不惊,但也不大起大落,没有妄想。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色彩斑斓的。看着娃们一天天的长大,一颗滚烫的心慢慢收拢,过活自己的日子,吃自己的饭,活自己的人。
夏义惠由于把工作调动到县上的工厂,所以离家近了,也就每天中午都能回来吃饭。他时常会带回来一些调味的东西,有一次夏一可居然能把盐吃了一嘴,咸的大哭。夏义惠有时也会带几张过期的报纸在院子慢慢看,虽然夏一可不认识字,但是也学着大人的模样像模像样的看报,逗得大人哈哈大笑。夏义惠有时候会在院子慢慢踱步,他的心里有想法,这几年先盖一个三间鞍间房,缓解一下家里的住房情况,因为厦子房也建了十五六年了,下雨的时候还漏雨,两间房子,还有一间做灶房,往后娃大了,还要给娃结婚娶媳妇,这都是人生大事。自己也四十好几的人了,时间不等人,时间也不饶人啊!
厦子房,就是俗话说得周宁六大怪里说的“房子半边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其实,并不是说得是肥水不留外人田,而是两家合伙打一面山墙,即是院墙,也是山墙,你靠你那边盖,我靠我这边盖,互不牵扯,这样节省木料,节省盖房钱,因为经济能力有限,条件不允许,所以只能半边盖,待条件允许后,再盖正式的房子。农村基本上都是这样盖房子,谁也不笑话谁,这样的结果是两家都受益,两家都不吃亏,和和美美。
院子里的柿子树,叶子肥大,每到秋天,满树金黄色的柿子,不但大,而且甜,甜得沁人心脾。不光是自家院子里有树,村里乡党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有树,夏天可以遮荫凉,果树还可以吃果子,一举两得。
夏义惠是个比较幸运的人,赶上工厂在农村招工,因为家庭成份是贫农,加上九爷的为人好,就成为一名工厂的正式工人。那个年月,能出去当工人可是一件令人羡慕、高兴的事情,谁能有那么大的能耐,这可是国家的正式工人,铁饭碗,吃一辈子呀!以后娃们还能接班,子孙后代都享福。再说,我们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咱就是工人啊!
夏义惠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跟着九爷学写毛笔字,因为解放后都用自来水笔了,毛笔不方便,从实用性来讲,不利于书写。虽然上学还学过描红,但是多年不动笔,都已经很生疏了,加上还有油笔,有时候需要记账,基本就不用毛笔了,只能等以后退休了,慢慢写,到那时候,就有的是时间了。
夏义惠还喜欢针灸,他觉得大夫就是世上的圣人,救死扶伤,医德高尚。所以,他有时候会看一些民间的医书,也会按压一些穴位,他喜欢这些,但谈不上多么执着,因为生活的担子太重了,自己是老大,有几个妹子,远处还有在北京的姐姐。那个年月啊,都是日子过得艰难,但人心还是不坏,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