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书展示 > >> 信息详情

物语天坛东

发布日期:2021-11-19 17:41:26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物语天坛东 / 金毓平著. --北京:团结出版社,2021.10
(南吟北唱 / 张露群 杜哲 主编)
ISBN 978-7-5126- 9193-3
 
Ⅰ. ①秦… Ⅱ. ①金… Ⅲ. ①散文集-中国-当代
Ⅳ. ①1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21)第 196188 号



                                  目  录
                                  content
 
引  言 …………………………………………… 001
子游传学言偃里 ………………………………… 005
春日东郊观斗鸡 ………………………………… 008
宋文帝建台望耕 ………………………………… 014
高桥门外祈泽寺 ………………………………… 017
刘骏明堂置东南 ………………………………… 022
建康城东纸官署 ………………………………… 026
刘瓛居檀桥教授 ………………………………… 029
沈约园墅筑东田 ………………………………… 032
文惠太子萧长懋 ………………………………… 038
梁武帝郊坛祭祀 ………………………………… 043
梁武帝作《籍田》诗 ……………………………… 047
范云宅立城东南 ………………………………… 050
陶弘景宅白杨巷 ………………………………… 054
徐勉建旅舍诫子 ………………………………… 059
白杨巷与谢几卿 ………………………………… 063
南梁曾置同夏县 ………………………………… 067
徐嗣徽高桥被拒 ………………………………… 071
庾子山高桥建宅 ………………………………… 075
陆彦恭建五城桥 ………………………………… 080
李昪讲武铜驼桥 ………………………………… 083
东南一隅祭词帝 ………………………………… 088
佛道同尊大仙寺 ………………………………… 092
运粮河上过兵桥 ………………………………… 094
贯通东西杨晏桥 ………………………………… 097
一入高桥诗兴多 ………………………………… 100
文征明诗咏高桥 ………………………………… 103
两破清江南大营 ………………………………… 108
七桥瓮上话古今 ………………………………… 113
工兵学校今犹在 ………………………………… 116
陵园西瓜实难舍 ………………………………… 119
百岁将军顾节鼎 ………………………………… 123
收藏大家夏同浩 ………………………………… 125
工程院士钱七虎 ………………………………… 131
夫子庙花鸟市场 ………………………………… 135
崛起之白下高新 ………………………………… 138



引  言

        明代南京天坛,亦名天地坛、大祀殿,位于今南京光华门外光华路东端南侧四方新村。据《洪武京城图志》载:“天地坛,在正阳门(今光华门)外、山川坛东。按:古以南北二郊分祭,扫地以行事。国初尝因之,风雨寒署,屡致弗调。皇上断自宸衷,以王者父天母地,无异祭之礼,乃以天地合坛而祭,配以仁祖淳皇帝,严以殿宇,左右列坛。以日月星辰、岳镇海渎、风云雷雨、山川太岁、历代帝王、天下神衹,及有城隍之神从祀,礼意极殷,定为万世之制。每岁率以正月中旬亲祀,至为简当。自此年谷顺成,祯祥叠见。”天坛殿宇,早已荡然,现存的遗址仅为将军潭东侧一段南北长 77 米,高约 10米、底宽 22 米、面宽 5 米的天坛埂。但是,雪泥鸿爪,该地区至今尚有许多相应的地名,如天堂(坛)村、石门坎、观门口、四方(城)新村等。穿越时空,人们依稀可见当年天坛殿宇的宏大巍峨。

       明代洪武、建文、永乐三朝,正阳门外不仅建有天地坛,还有山川坛、先农坛、籍田坛和神乐观等,是皇家郊祀的主要场所。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已经消灭了陈友谅,西路无忧,遂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称吴王。此后,随着杀韩林儿,灭张士诚,收降方国珍,大军北伐中原等一系列的胜利,促使朱元璋坚定了称帝之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敕命右丞相李善长等传军令:着郭英领兵三万于南郊筑坛。其时,李善长还奉敕撰进《郊祀议》,略言:“王者,事天明,事地察,故冬至报天,夏至报地,所以顺阴阳之义也。祭天于南郊之圜丘,祭地于北郊之方泽,所以顺阴阳之位也。”复经礼官议定,择来年戊申岁(即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日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

       初建的天坛(圜丘),规模已相当宏大,据《明史·卷 47·志二十三》载:“圜丘坛二成(层),上成(层)广七丈,高八尺一寸,四出陛,各九级,正南广九尺五寸,东、西、北八尺一寸。下成(层)周围坛面、纵横皆广五丈,高视上成(层),陛皆九级,正南广一丈二尺五寸,东、西、北各杀五寸五分。甃证砖阑楯,皆以琉璃为之。壝(内垣墙)去坛十五丈,高八尺一寸,四面棂星门,南三门,东、西、北各一。外垣去壝十五丈,门制同。天下神衹,坛东门外。神库五槛,在外垣北,南向。厨房五楹,衹在外坛东北,西向。库房五楹,南向。宰牲房三楹,天池一,又在外库房之北。执事斋房,在坛外垣之东南。坊二,在外门外,横甬道之东、西。燎坛,在内壝外东南丙地,高九尺,广七尺,开上南出户。”整个坛址,占地辽阔,设施齐备,尽显皇家的威严和气派。

       此外,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又令建山川坛于正阳门(今光华门)外天地坛西,凡十三坛,合祀诸神。建有正殿、拜殿各八槛,东西庑二十四楹,西南先农坛,东为具服殿,殿南籍田坛,东旗纛庙,后为神仓,周垣七百余丈,垣内地种谷蔬,以供祀事之用。保证了南郊祭祀场所的日益完善。

       洪武四年(1371),改筑圜丘,规模稍减。洪武十年(1377),废弃北郊方丘,改定天地合祀,重新扩建天坛,建大祀殿及附属建筑,外垣墙增筑石门,俨然一座宫殿。朱棣迁都北京,所建天坛,完全按照南京的制式。据《明史·卷 47·志二十三》载:“‘洪武四年,改筑圜丘。’‘十年,改定合祀之典,即圜丘旧制,而以屋覆之,名曰大祀殿,凡十二楹。中石台,设上帝、皇地祗座,东西广三十二楹。正南大祀门六楹,接以步廊,与殿庑通。殿后天库六楹,瓦皆黄琉璃。厨库在殿东北,宰牲亭井在厨东北,皆以步廊通殿两庑,后缭以墙。南为石门三洞,以达大祀门,谓之内坛。外周垣九里三十步,石门三洞,南为甬道三:中神道,左御道,右王道。道两旁稍低,为从官之地。斋宫在外垣内西南,东向。其后,殿瓦易青琉璃。洪武二十一年(1388),增修坛壝,坛后树松柏,外壝东南凿池二十区,冬月伐冰藏凌阴,以供夏秋祭祀之用。成祖迁都北京,如其制。’”天地坛与山川坛之间,还建有神乐观。朱元璋在《敕谕神乐观》中指出:“朕设神乐观,备乐以享上下神衹。所以拨钱粮若干,以供乐舞生。”神乐观,据《金陵玄观志·卷十三》载:“神乐观,在都城外,天坛西,东城地,去洪武门一里许。国初,举郊庙之祀,合用大乐,乃就坛近地设观,选乐舞生,习教其中,名神乐观。基址四里:东至天地坛,南至官河,西至山川坛,北至城河。”观内建有山门、高真大殿、祠堂、会食堂、醴泉大门、东岳殿、仓房、公廨、道院等,共 234 间房屋。在编乐舞生 270 名,候缺道童 270 名,提点官 1 员,知观 1 员,管理观内事务。每年大祭南郊的前一日,参祀僚众都必须到神乐观演习,翌日方可从祀。洪武十二年(1379)正月,朱元璋亲作《大祀文》,率领诸王皇子、随从百官,到天坛大祀殿,合祀天地。朱干绛节,白羽黄冠,犹列两阶,而陈九奏之乐。坛壝之宏伟,殿宇之炫华,奠仪之盛大,汉唐宋元以来,历朝均无盛逾此者。

       世事无常,盛极而衰。朱棣迁都以后,南京天坛郊祀,逐年从简,终致废弛。据《客座赘语·卷三》载:“弘治十八年(1505),礼部题准:今后凡遣大臣于南京祭告天地、太庙、社稷、山川等坛,前期致斋三日,不用摆列金鼓队伍,惟用太常寺厨役,铺排扛抬品物。或入大内,由承天等中门而入;或出郊外,由正阳门中门而出。钦遣大臣不可后随,亦不可用仪仗,祭品用脯醢酒果,百官亦不陪祀,并无饮福受胙之仪。”应景不足,敷衍有余。规格之低,令人不齿;时过境迁,辉煌不再。

       清初,明皇城改建为八旗军驻防城,正阳(今光华门)、朝阳(今中山门)两门长年关闭,正阳门外郊坛历经兵燹,复经数百年风雨,全部沦为草莽。唯外壝石门数重,横卧路中。行人向东,多出通济门经过郊坛遗址,方可东去,故有“石门坎”之谓。据《金陵览古·卷一》载:“自旧内东出通济门,又东,循河行,过正阳门,至郊坛。河水从东来,绕坛西流入大江。坛侧建神乐观,以贮乐器。长林插天,高柯负日;飞檐鸱尾,迎风拂云。观旁多种梅花,每花时,游冶纷沓,今柴燔祀废,惟层台孤立于牧泽之旁。观宇荒凉,梅花零落,无复向时之盛矣。”所幸神乐观尚存,“神乐仙都”为清“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及至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占领南京,光华门外石门坎地区不仅有太平军驻扎,还有清军在其北建立的江南大营,双方军队十几万,犬牙交错,争战不停。至同治三年(1864),十年之间,郊坛全被夷为平地,神乐观亦随之荡然。唯余神乐观之醴泉残碑和石雕六角井栏,现移于太平门外白马公园内。

       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辛亥革命爆发。十一月,苏浙联军在光华门外石门坎至高桥门一带,全歼清军张勋辫子兵统领王有宏部,确保了南京的光复。1937 年 12 月,守卫光华门、石门坎的国民党 87 师将士,与日寇浴血奋战,数次击退敌军进攻,直至 13 日城陷。在日寇血腥的大屠杀中,光华门外石门坎地区亦惨遭日军烧杀劫掠,残垣颓壁,不忍目睹。此后,其地遂成一片荒原,人迹罕至。

       今天的光华路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昔日颓景,一扫而空。代之以大道如砥,高楼林立;人烟辏辐,广厦万间;工农商学,百业并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的盛世气象。(濮小南)



上一:秦淮夜谈

下一:风景在路上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