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天地 > >> 信息详情

《外族侵华的博弈密码》第十三章 长城与围楼 (作者:王静)

发布日期:2021-12-23 09:57:39 

                                      炼制成“熟”的华夏子民
 
       据估计,在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到西汉的整个时期,中国的汉民约占全部人口的 80%~90%。
经过五胡乱华之后,到了隋唐时期,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全国真正的原住户汉民只剩下 50% 左右,而那个时候,其实不能叫汉民,而只能叫新汉民或唐民了。
       继后,经过辽、金、元少数民族的不断入侵与统治,原始汉民继续下降,最终大约还有 30%~40%。
再继后,经过清军入关后的大屠杀,原始汉民的比例更少, 最多也仅剩 5%~10% 而已。
每次入侵都是一场大屠杀,都是原住户汉民遭了殃。就拿忽必烈的元朝来说,蒙古开始西征前(1200 年),中华界域(南宋,金,西夏,大理)约有人口 1.4 亿,到 1290 年元朝第一次做出人口普查,计 13,196,206 户,约 5800 万人。但这个数字疑问很大,《元史类编》记载至元 13 年刚占领临安时户口有 1500 万,元朝一代的人口普查经常不计算南方洞民、流民和匠户,它刚统一时的实际人口应该在 8000 万左右是个合理的数字,也就是说超过
6000 万人死于战乱中。在历史反复过五六个回合之后,不断进入了北方的少数民族居民,陆续被汉民所同化,完成了他们思想理论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的适应,使一个“生”民像八窨花茶、九制话梅一样炼成了“熟”民。这里面的灵丹妙药就是儒家思想与宗教信仰。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例子是北魏的文化。北魏(386~557 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今天我们看到了电视剧《锦绣未央》就是写的那个朝代的作品。
386 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 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 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 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 年, 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一个转折点,北魏迅速汉化,学习汉族文化、儒家思想,光大佛教。在佛教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北魏臣民兴起移风易俗之风,促进了魏民迅速转化成了汉民。达到了两个民族的融合。
        例如,他们不再说自己是居住偏远的少数民族,而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故以“魏”为国号,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北土之人则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土德后代。
        孝文帝拓跋宏干脆还将王族改为汉字单姓“元”氏。进入隋朝后,鲜卑族拓跋氏嫡系主流最终仍然改定为汉姓元氏,而庶支拓跋氏则汉化姓氏繁多,诸如长孙氏、李氏、王氏、郑氏、金氏、赵氏等,不一而足,都世代相传至今。
        就这样,久而久之,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姓氏就混同了。
        同时,在龙门修筑石窟,雕刻佛像。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 400 余年之久,南北长达 1 公里,今存有窟龛
2345 个,造像 10 万余尊,碑刻题记 2800 余品。
        北魏建国是 386 年,到魏孝文帝年代是 471~477 年,可以这样说,鲜卑族只经过了一百年时间,就完全达到了汉化。
        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人说是: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实再简化一下就是忠君与爱人。
        而佛家恐怕就是牺牲自己,教化百姓,一个简单的比喻是: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割肉饲虎。”
两者的共通之处都是忠君恕人,慈悲为本,不加反抗,乖乖让老虎吃掉,而不是要学习打倒老虎的本事。在这种学术的教训下,华夏的族民们就有腿不会逃跑,有手举不动枪刀,有脑袋昂不起头来了。下场只有一个——“任人宰割”。
        这就造成了一个可怕的循环。凶狠无教的少数民族侵入华夏,杀人占地,等他们成了汉民,服了汉教、汉俗之后,又不会抵抗了,就被新来的侵略者屠杀,周而复始,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血泪历史。
 
 
                                 长城只是一堵墙,圆楼只是一个堡
 
       公元前 7 世纪 ~6 世纪的春秋时代,许多诸侯国开始在边地上建造数百里或上千里的不封闭的城墙,这种长城是由当时已存在的烽火台与列城等建筑扩展而成,早是烽火台,再有防御城堡,然后将它们连结起来,构成了一段长城。
       先是由楚国,然后是中山、燕、赵、秦、魏等国都分别在自己境内修筑了长城。秦国的长城修建于秦昭王期间,它起于甘肃临洮县,东南行,再转向东北,达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再由固原县折向东北止于陕西省神木县黄河西岸。
       这种长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侵,一有什么异动,烽火台就点起烽火,然后就是城上的士兵惊起而备战。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下令拆毁中原地区各国所建的长城,一方面派出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并于公元前214 年开始在北方修筑长城。根据《史记》记载和近年来的实地勘察。秦朝长城西起甘肃临洮县,东达辽东,其间经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北行过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神木等县,再折向北至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南之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一段则由内蒙古自治区内阴山西段的狼山,东向直插大表山北麓, 再向东经集宁、兴和、河北省尚义县境,后东北行折到围场县,再东行经辽宁省抚顺、本溪,向东南止于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延袤万里,规模比春秋时期的长城更加宏伟。
        我们前面提到的鲜卑族所建立的北魏,它统一了黄河流域之后,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柔然开始日益壮大、强盛,这就像我们在前边讲到的一个新的循环又开始了。柔然日渐有了吞并北魏的野心。为了防止柔然南侵,北魏于公元 423 年修筑了东起今河北省赤城县,西至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境的长城。公元 446 年又筑畿上塞围,东起今北京市延庆县之居庸关,向南至河北省灵邱县,再西行经平型县、北楼县等止于山西省河曲县,因其环绕北魏的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之北,用于保卫首都,故名“畿上塞围”。
       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公元 540 年,东魏权臣高欢主持在肆州北部修筑长城,这道长城起于山西省静东县,止于山西省代县的崞阳镇。
       公元 550 年,高欢子高洋代魏称帝,建北齐政权。为防御北方突厥、柔然、契丹等游牧民族的威胁,又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 从 552 年起到 563 年,修到了东抵大海的地方。出版#出版网#出版流程#出版费用
        这几乎成了一个规律,凡是北方草原上的民族,他们到处游牧四处掠夺,并不需要什么长城来保护自己。一旦霸占了中原某地,坐稳了江山,就开始了长城的修筑。这个长城实际上就是他们的宣言(也像动物世界中的占地规则):我不会向北侵占你们的土地的,请你们也就此止步。
        但是,北方的草原民族并没有止步,而南方的政权,不论是汉民族的政权还是少数民族的政权,都要固执地修筑这一道长城。
        隋朝杨坚,为挡北方突起的突厥势力,七次改修长城。
       金朝政权为挡北方蒙古人入侵,大力构筑北方长城,当时称“界壕”或“边堡”。
       明朝建立后,为防蒙古残余势力和女真的崛起,也大肆修筑长城,后人称之为明长城。
       明长城东起辽宁省鸭绿江畔,西抵甘肃省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余里。
       可见这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周而复始的规律性的东西。那就是无论是汉民族的政权,还是少数民族的政权,只要进入中原之地,用今天的说法就是进入了河北与山西、陕西之地,离开了内蒙草原,就必得修筑长城,以防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
       这一点,几乎成了整个中华民族固有的历史特征。
       作为一个小国或者地域性国家,就必须修筑好都城,把城池建筑得十分坚固,以防被别的国家打破城池,灭了国家。
       而如果作为为一个村庄、山镇,就必须筑一个牢固城堡,以

 
防范强盗与山匪抢掠等。
文本框: 第十三章	长城与围楼有些城堡实在是有巨大防御作用的。从历史实战来看,最坚固的城池应该属于宋代四川的钓鱼城或者宋代的襄阳城。襄阳城在无救兵的情况下,固守十三年。钓鱼城则在没有救兵的情况下,上演了全世界唯一一次击杀蒙古统帅的大戏,而且被击杀的是蒙古的可汗蒙哥。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蒙古人还没有因同样原因的战败纪录。但是钓鱼城坚守的时间没有襄阳城长。钓鱼城之战,或称钓鱼城保卫战,或称合州之战。是指南宋与蒙古发生于 1259 年的战争。
1239 年,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间,命甘闰初筑钓鱼城, 其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采纳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于 1243 年复筑钓鱼城,屯兵积粮,抗击北侵的蒙古大军,并作为保卫重庆的屏障。当时蒙古建国后正横扫欧亚大陆, 1258 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进攻鄂州、察塔儿进攻两淮及兀良哈台进攻云南,自己则领兵往四川。1259 年 2 月,蒙哥大汗亲自率领 4 万军队到钓鱼城下,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坚严辞拒绝并杀了使者,蒙哥开始进攻钓鱼城,然而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大将汪德臣战死,蒙哥更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蒙古军因此撤退。直至 1279 年,在
守将王立带领下钓鱼城军民投降,正式结束钓鱼城 36 年的抵抗历史。
在蒙古军队横扫欧亚大陆后,宋独立支撑数十年,是最后一个亡于蒙古军队的国家。宋蒙战争从公元 1235 年全面爆发,至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1279 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而发生于重庆市合州钓鱼城的钓鱼城之战,是蒙古势力崛起以后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的一场战争。

文本框: 外 族 侵 华 的 博 弈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三?
还值得说一说的,则是福建颇具特色的土围楼。
福建土围楼


围楼之内部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市,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福建土楼包括永定土楼、南靖土楼和华安土楼。土楼属于客家人集体性建筑,其直径大约为 50 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
文本框: 第十三章	长城与围楼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当时北方汉民因战乱而迁居南方,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中,而他们又不懂土家人的方言,无法交流的情况下,故而建造这种土楼,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外敌入侵。
只要我们试想一下即可明白,一声锣响,全楼听见,举矛射箭,狭小的箭窗等于是城楼上的射箭孔。除非敌人有现代化的炸弹,不然在圆楼面前全然无法下口。
所以,它就等于一个家族的“长城”。
可见,在中原地带生活的汉族子孙,头脑里早就根深蒂固地有了注重防御的意识。有军事常识的读者一定知道,坦克是一种既防守又能进攻的武器,它的装甲是防御的,而它的火炮则是可以打击敌人的。而福建的圆楼,就像是一辆大的坦克,只是它不能开动罢了。
从长城,到城市的城墙,再到土围子、圆楼,这些都说明了中国人的防御意识很重,但是这种圆楼与各式城池,都不像坦克那样生了脚会走,它们都是焊死在当地的,所以只能防不能攻,这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就是中国人主要的反抗模式。
以此来探讨一下中国人的思维意识,这种意识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保家卫国,这自然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的可贵特征。他们不会去侵略别人别国,也不允许豺狼来践踏他们的家园。
文本框: 外 族 侵 华 的 博 弈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三?
不过,这种意识也存在着一个缺陷,在这个国家盛世强大之时,还看不出什么问题来,到了山河破败之时,就会在意识形态上也筑起了围城——就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关起门来过小日子,不与邻国交通往来。
于是,别国在干什么不知道了,与别国的贸易交往没有了, 别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也学不到了,别国的侵略准备也无法探查了,这等于被塞住了耳朵、蒙上了眼睛,最后只剩下被动挨打、抵抗的份儿。
满清朝的晚期就到了这种时候。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盲目的排外,就不可能与外界沟通、交流,最终导致自己的落后。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经济上都难以追上世界的潮流。
一旦与日本人打起了甲午战争,与八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开战,那就必败无疑了。
但是,我们没有必要责备我们的祖先,他们生来就是守势, 只想保护自己的江山国土,人民住家,并不想去并吞他人的土地

 
财富。
当然,城堡围栏的概念,不仅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例如欧洲的许多国家从中世纪始就修筑着各式各样的城堡。
在英国,就有那一座温莎城堡。
文本框: 第十三章	长城与围楼温莎城堡位于英国英格兰东南部区域伯克郡温莎 - 梅登黑德皇家自治市镇温莎,是英国王室温莎王朝的家族城堡,也是现今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大城堡的一个。
温莎城堡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威廉一世时期,城堡的面积大约有 4.5 万平方米。与伦敦的白金汉宫、爱丁堡的荷里路德宫一样,温莎城堡也是英国君主主要的行政官邸。现任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每年有相当多的时间在温莎城堡度过,在这里进行国家或是私人的娱乐活动。她的另外两栋宅邸则是王室的私人住宅,分别是桑德林汉姆别墅及巴尔莫勒尔堡。
温莎城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当时统治的英国君主。在和平时期时,温莎城堡会扩建许多巨大且华丽的房间;在战争时期, 城堡则会加强防卫,这个模式直到现在仍然不变。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温莎也有城堡,那么是否表示英国人在那个时候也并不富于侵略性呢?
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入侵中原大地的,总是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在这些民族的土地上,并没有城堡,也没有城堡的概念。我们一定知道那首叫《敕勒歌》古诗文: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而敕勒川,在现今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文本框: 外 族 侵 华 的 博 弈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三?
我们欣赏这首诗,第一个感觉就是大气,把无限的天空比喻成一个大蒙古包。它笼盖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这就是草原牧人的真实感觉。
他们没有城墙、围塞、圆楼的概念,他们是在围城之外的,总想闯进围城去体验一下那是什么样的生活。而飘游在海上的海盗也不会有城堡的概念,他们想侵入城堡里去抢劫一下。所以, 凡是没有什么围挡而生活在天地间的人,总是无拘无束的。他们自然也没有孔子的那种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干的羁绊。有什么建筑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建筑影响人的思想,人的思想也会决定建筑。
按照古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长城之外的游牧民族就不是中国的国民,中国人只算作长城以内的民众,这些民众只有围城概念,而无无边无涯的草原概念,所以他们只有防守概念,而无外侵意识。但是英国不同,它存在着大量的海盗,这部分人只有海洋意识,而无城堡意识,所以他们是主张扩张与掠夺的。
英国海盗出现于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据说,伊丽莎白一世
(1558~1603年在位)被人称之为“凶狠的老母鸡”,她是“海盗之母”。这个女人为了国家的统一与强大而终身不嫁。她的一世铸

 
文本框: 第十三章	长城与围楼就了个人的辉煌,同时也成就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伊丽莎白时代。在其近半个世纪的英国女王生涯中,使英格兰从蕞尔小国逐步发展为海上强国。伊丽莎白一世凭借自己高超的“航行技术”,支撑英格兰之船于惊涛骇浪、险滩暗礁之中,终于顺利地把英格兰之船驶入更加广阔的世界海域,为日后“日不落帝国” 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她被称为荣耀之神、古典神话中的圣贞女、“世界凤凰”。而这一时期的海盗活动成为伊丽莎白女王劈荆斩浪的利器,对英国解决政治和经济困境,反对西班牙的商业霸权和海洋霸权产生了深远影响。伊丽莎白一世也因此被称为“海盗女王”。一位著名的英国传记作家曾这样描述伊丽莎白一世:“这只凶狠的老母鸡一动不动地蹲着,孵育着英吉利民族,这个民族初生的力量,在她的羽翼下,快速地变成熟,变统一了。她一动不动地蹲着,但每根羽毛都竖了起来。”
让我们再回到中国的历史上来,正因为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轮回的,从宽阔无边的同时又是肥沃的草原上轮着班地崛起了一个又一个少数民族,在他们被养得人强马壮之后,就开始侵略南方。占领南方人的长城、城围、与村寨,杀了或者征服了城池里的汉民,然后大言不惭地鸠占鹊巢。这些少数民族就又重建长城与城池,防范北方草原上新迁来的新的少数民族(或者是他们本族那些未进入围城的民众)。而在草原上又被养肥了的新种族,就再次南侵,再次成为城里的居住者。如此周而复始地侵略与反侵略,筑城与破城,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侵略史与反侵略史。一部血淋淋的又是在屈辱中融合的历史。#出版一本书需要多少钱#出版一本书要多少钱#出版一本书多少钱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