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天地 > >> 信息详情

《外族侵华的博弈密码》第二章中国历史初乱的那个时代(王颖)

发布日期:2021-12-09 11:16:34 


                                                  乱象纷呈的春秋战国

 
       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鉴于镐京残破, 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平王于公元前 770 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今天的洛阳)建立了东周王朝。
对于姬氏建立的大周朝来说,到东周已进入了衰退时期。西土为秦国所有。在今山西的晋国,山东的齐、鲁,湖北的楚国, 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都吞并了周围一些小国之后,强大起来,成了大诸侯国。于是,全国大乱,诸侯争霸的互搏局面形成了。
东周,第一个阶段称为春秋,是以孔子修订《春秋》时间为准,从前 770 年~ 前 476 年(另一说,前 770~ 前 403 年),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在这段时间里先后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据史书记载,春秋期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所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
三家分晋,是晋国三个有势力的家族瓜分了晋国,前 403 年周威烈王正式认可了这次瓜分,册立韩、赵、魏为侯国,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在晋文公重耳流浪半生,回晋即位的时候,有不少随从随他回国,结果这些人渐渐在晋国成为世袭贵族,而晋国的国政亦落入这些贵族的手中。前 455 年,晋国贵族只余下智、赵、韩、魏四家。智氏出兵攻赵氏,并胁迫魏、韩两氏出兵。战事持续两年后, 赵氏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史称三家分晋。
这个时期的战争更加频繁。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前 475 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 221 年)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甚至几十万人。从此而进入战国时期。七强并立形势形成。
这七个大国是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中原边境的外族与中原的发展也息息相关。匈奴、东胡、林
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威胁导致了战国长城的修建,秦、燕、楚、魏等国都修筑“限戎马之足”的长城。
周赧王在位时,周天子地位已经徒有虚名,前 256 年周赧王病逝,秦国攻入雒(洛)邑,周朝灭亡。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秦国灭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那个驾驶员司机灭掉了坐骑上的老爷。
东周共传25 王,历经公元前770 年~前256 年,历时515 年。到春秋中叶以后,狄与戎在地域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文本框: 外 族 侵 华 的 博 弈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三?
“戎”是中国西北的少数民族,亦称“西戎”。在周人兴起时, 西戎仍是在陇济及泾洛一带游牧的鬼戎,其实也是许多部落的总称,并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
“狄”一般称作北狄,是中原诸夏对北方一些部落与国家的称呼,并非是他们的自称。
进入战国,他们有一部分随胡人南下后已融入胡人之中,成为匈奴的重要来源之一。
战国晚叶,胡人兴起,匈奴最为强大。胡人以东有东胡,北有丁灵。战国末年及秦汉以后中国古代所称北狄,都是指胡人、东胡族系各民族。其中丁灵及以后铁勒、敕勒等译名,都在语音
上可以与狄相通。而丁灵、铁勒、敕勒只是对这些民族的汉语译名。
春秋早期,戎狄势力强盛,中原华夏诸小国受其威胁严重。即使晋、齐等大国也经常遭到戎狄的侵

戎狄与东周王国形势图

袭。从春秋中期开始,华夏

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通过称霸而相互联合,增强了对戎狄


   
  文本框: 第二章	中国历史初乱的那个时代
 
的防御能力,不少戎狄渐被华夏所征服。赤狄、白狄大部分为晋国所灭、齐国灭莱夷、秦国灭西戎,楚国吞并数量甚多的蛮人或濮人的小国。由于各族长期和华夏聚居在一起,不断相互影响, 文化礼俗等方面的差别也日趋减少。
在历史上,犬戎是华夏民族最可怕的敌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还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间,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这个“犬戎”的“犬”字带有强烈的侮辱性,但说戎狄是“豺狼”也准确地指出了犬戎或戎狄族具有狼的性格和对狼图腾的崇拜。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秦国的强敌。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研究中国的游牧民族、游牧精神和游牧民族的图腾,也必须从古匈奴荤粥和犬戎开始。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
 
三大氏族分晋之后,出现了魏、赵、燕三国。在赵国,有一个赵武灵王(? ~ 前 295 年):名雍,赵肃侯之子,周显王四十四年
(前 325 年)即位。赵武灵王十九年(前307 年)的时候,他下令“胡服骑射”。胡服:战国时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窄袖短装,皮靴皮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带,头戴羽冠;骑射,就是骑着马在奔驰中射箭。
这个故事出现在《资治通鉴》中,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是:
文本框: 外 族 侵 华 的 博 弈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三?
赵武灵王向北进攻中山国,大兵经房子,抵达代地,再向北直至数千里的大漠,向西攻到黄河,登上黄华山顶,与国相肥义商议让百姓穿短衣胡服,学骑马射箭。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但聪明的人会明白的。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要这么做,一定能把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都夺过来!”于是下令改穿胡服。
国人都不愿穿胡服,其中,公子成称有病,不来上朝。赵王派人前去说服他“:家事听从父母,国政服从国君,现在我要人民改穿胡服,而叔父您不穿,我担心天下人会议论我徇私情。治理 国家有一定章法,要以有利人民为根本;处理政事要有一定原则,要以施行政令为重。宣传道德要先让百姓议论明白,而推行 法令必须从贵族近臣做起。所以我希望能借助叔父您的榜样来完成改穿胡服的功业。”公子两拜谢罪道“:我听说,中原地区在圣贤之人教化下,采用礼乐仪制,是远方国家前来游观,让周边地区学习效法的地方。现在君王您舍此不顾,去仿效外族的服装,是擅改古代习惯、违背人心的举动,我希望您慎重考虑。”使者回报赵王。赵王便亲自登门解释说:“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是楼烦,与秦、韩两国接壤。如今没有骑 马射箭的训练,凭什么能守得住呢?先前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兵,侵犯我们领土,掠夺人民,又引水围灌鄗城,如果不是老天保 佑,鄗城几乎就失守了。此事先王深以为耻。所以我决心改穿


   
  文本框: 第二章	中国历史初乱的那个时代
 
胡服,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面的灾难,一报中山国之仇。而叔父您一味依循中原旧俗。厌恶改变服装,忘记了鄗城的奇耻大辱,我对您深感失望啊!”公子成幡然醒悟,欣然从命,赵武灵王亲自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戴入朝。于是,赵武灵王正式下达改穿胡服的法令,提倡学习骑马射箭。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第六代君王。在位期间,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频仍,兼并之势愈演愈烈。当时,赵都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其周围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国包围着。时人称赵为“四战之国”(或称“四战之地”),其形势之险恶可以想见。赵武灵王即位前,赵的国势很弱,往往无力抗击二三等小国中山国的侵扰。赵武灵王即位后,在实行“胡服骑射”前的 18 年中,赵屡败于秦、魏,除损兵折将,国力大衰外,还不得不忍辱割地。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也乘机连年向赵发动军事掠夺,赵国几乎无还击之力。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赵武灵王下令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削除中山国这个“心腹之患”,进而继承先祖赵襄子“兼戎取代,以攘诸胡”的事业,靠中原传统的步兵和战车配合作战的方式是不能成功的,因为笨重的战车只宜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运转十分不便;众多的步卒也无力对付那奔驰迅猛,机动灵活的骑兵。必须学习诸胡的长处,壮大自己。只有以骑兵对抗骑兵,才是增强赵国军事力量的唯一出路。同时, 只有改中原地区的宽袖长袍为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


 
 
 
 

文本框: 外 族 侵 华 的 博 弈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三?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胡服,才能适应骑战的需要。在普遍以中原正统和华夏礼乐文化自负的氛围中,他敢于改革传统的舆服制度,而取法胡人的服饰习俗,足见他是一位雄才大略、气魄宏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胡服骑射初期,赵武灵王攻占了原阳(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黑水河南岸),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美,是一处良好的天然牧场,也是训练骑兵的理想场所,加上这里的人民素有骑射的习尚,容易取得成功,于是,此地便成了胡服骑射的练兵场。赵武灵王通过在全国,特别是在北方近胡地区人民中招募善于骑射的人,改组部分步兵为骑兵;收编边地游牧族的胡骑等途径,迅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并通过在代地经营胡马和迫使林胡王献马等渠道,获得了大批良马,为骑兵部队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随着军事改革的发展,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得到提升,多年来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之一变:赵于东北攻灭了“心腹之患”中山国, 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一跃而成为北方的军事强国。继而赵武灵王在北方东起无穷之门(今河北张家口外),向西沿阴山直到高阙塞(今内蒙古五原西北黄河东流处)修筑长城,置军戍守, 并实行进步的民族和睦政策,使边地免除了胡骑的侵扰,保护了边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巩固了北方边疆,加强了局部统一,为后来秦汉统一北方边疆奠定了基础。赵武灵王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雁门、代三郡,解放内地依附于吏大夫的奴隶, 让他们充实九原等地,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胡服骑射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它对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赵武灵王变穿胡服是出于骑射的客观要求,但事实上,胡服


   
  文本框: 第二章	中国历史初乱的那个时代
 
不仅只适应于作战的需要,它比中原原来的衣冠更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所以除当时楚、齐两国已有人效法外,汉代即成为官定武服。
晚清梁启超认为,商周以来四千余年,北方少数民族世为中国患,华夏族与戎狄战争中胜者不及十分之一,其稍为历史之光者,仅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宋武帝四人。他甚至称赵武灵王为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这可以说明,赵武灵王的确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改革家,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个人自费出版#个人自费出版网#个人自费出版流程#个人自费出版费用
 
 
秦始皇为什么要筑长城
 
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这个例子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由于多次发生与戎狄的战争,而且是胜少败多,促使有些有识君王及将领努力思考如何改变被动的局面,另辟防御的思路与战法。这个过程应当说是自然而然地到来的,因为不改变就表示着生民涂炭和国家灭亡,只有改变(改革)才能取得胜利。这种改变(改革)在历史中的两个明显的案例,除“胡服骑
射”外,另一个就是修筑万里长城。
前面言及,在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战国时代,秦、燕、楚、魏等国已经在边界上修筑长城了,而到秦始皇一代,这种做法更有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过之。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这个诸侯国位于最西面,它代替了西周的位置,与西戎诸部交界,秦国就是在戎狄的包围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所以它感受戎狄的侵略尤为深切。
文本框: 外 族 侵 华 的 博 弈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三?
进入春秋时期,诸戎在战争中分化瓦解、迁徙整合,散布于西北各地,而且在中原与各诸侯国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可分为镐京与岐周地区、伊洛地区、鲁西及豫北地区、晋国周围地区、陇山与陇西地区的戎族部落。
公元前 750 年(周平王二十一年),秦文公击败西戎,“于是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秦又经过几十年与诸戎的斗争,至秦武公灭戎人彭戏和小虢,于是东至华山。公元前677 年(周僖王五年),秦德公迁居雍(今陕西省凤翔市),从此秦在崤函以西发展为强国,而秦与西戎的斗争转向陇山及陇以西地区。
伊洛地区,在平王东迁以前已经有不少戎人部落,其中见于
《左传》有名可考者有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公元前 638 年(周襄王十四年),秦穆公与晋惠公迁陆浑之戎于伊川,同时迁姜戎于晋南。陆浑戎“允姓之奸,居于爪州”。允姓,因猃狁而得姓, 与鬼方愧姓相同,西戎本有九州之名,瓜州大概为其中之一,在秦雍都附近,泾、洛二水中上游及陕北一带。秦因陆浑与姜戎近都,务在驱除,而晋惠公原逃亡在外,得秦国支持才获得晋侯地位,他的母亲又是允姓戎之女,允姓戎是他的舅族,因而迎合秦国,招允姓陆浑之戎安置于伊水流域,嵩山附近,而姜戎安置于


   
  文本框: 第二章	中国历史初乱的那个时代
 
晋南。
公元前 606 年(周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公元前 525 年
(周景王二十一年),晋国灭陆浑,陆浑酋长奔楚,而余众属晋,不久晋国即完全吞灭九州之戎而筑城。
秦国从襄公受周王之命从西戎手中收复歧周镐京地区,到秦昭王灭义渠戎,在陇山地区及陇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原为诸戎分布之区均已设立郡县,前后经历了 5 个世纪。在这 5 个世纪中,秦族自身完成了由西戎而华化的转变,并奠定了统一诸夏的基业,秦国郡县以内原有的诸戎也都华化,成为华夏民族的部分来源。
从秦襄公至秦武公将近百年,主要精力放在收复汧陇以东、华山以西的平原地区,也已开始了兼并陇山地区诸戎的尝试。公元前 688 年,即秦武公十年,“伐邽、冀之戎,初县之”。这是 秦国设县的最早记录,也是春秋时期最早的设县记录之一。秦邽县,西汉改为上邽县,属陇西郡,应劭说:“即邽戎邑也”,故址 在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冀县在汉代属天水郡,故地在今天水市  西北甘谷县。但从西河以西,包括今陕北及陕甘交壤地区,仍为  诸戎比较集中分布之区。秦自公元前 627 年,即穆公三十三年被晋国及姜戎大败于崤山之后,即停止了向东方发展的进程,一  直到战国时期以前,秦国主要是向西兼并诸戎。秦穆公用由余, “西戎八国服于秦”。《史记》戎与狄不分,实际上辽西、燕山地区是山戎,与东胡族属相近,河套一带可能属匈奴,在北狄一节叙 述,陇山地区及陇以西则自夏商西周以来,都是羌戎分布之区。


 
 
 
 

文本框: 外 族 侵 华 的 博 弈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三?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由余的祖先是晋人,他本人也“能晋言”,在戎人部落中被称为圣贤。当时诸戎中自有君长,但无宫室积聚,也还不知诗、书、礼、乐、法度之治,酋长与部落民之间,“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还是比较简朴的。其风俗大异于诸夏的是火葬,诸戎中最强大的义渠国,其亲戚死,积柴焚尸,熏烧烟往上冲,认为死者随烟升遐,生者尽了孝道。秦国为了离间戎王与由余,遂送给戎王“女乐二八”,戎王十分着迷,长年乐此不疲,由余屡谏不听,终于受到戎王的排斥而投奔秦穆公。公元前 623 年,即秦穆公三十七年,“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在黄河上游,今青海与甘青接壤地区,三代以来本有许多部落,秦穆公时,即战国初叶,有羌人叫爱剑的,不知出自哪个部落,被秦所俘,沦为奴隶。后来逃归河湟赐支,各部落以为爱剑得到了天神的保佑,才大难不死,共推他为首领。当时河湟间, 少五谷,多禽兽,以射猎为事。爱剑教之田畜,遂见敬信,落种人依之者日益众。羌人谓奴为无戈,以爱剑赏为奴,故因名之。其后世世为豪。两汉时河湟赐支地区,有许多羌人部落,首领大多是无戈爱剑的子孙。
分布在河西走廊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乌孙、月氏、塞种等,其中月氏在战国末已建国称王。
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
秦统一后,对秦统治形成威胁的主要是北方的匈奴。为解


   
  文本框: 第二章	中国历史初乱的那个时代
 
除匈奴奴隶主对秦王朝的威胁,遂发起了北逐匈奴的战争,但并未能完全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为维护和保障中原地区的安全, 防御匈奴南下掠夺和滋扰,公元前 214 年前后,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

《史记·蒙恬列转》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 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 居上郡。”
内蒙古秦长城遗迹 摄影:龚建中
秦始皇修筑的长城大致为:西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黄河以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文本框: 外 族 侵 华 的 博 弈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三?
自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都修筑过长城,但其长度少则数百里,多亦不过两三千里,只有秦始皇是所筑长城逾万里之上, 自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由此我们也可以猜测出,在战国到秦始皇时代,散于诸侯国之间的各戎都已经被消灭或同化,而游牧于北方的戎狄混合而产生出来的匈奴,则成为真正的威胁,所以秦始皇只得仿照其他诸侯国的做法,采取了修长城以限制匈奴的马足,因此,我们可以说:胡服骑射与修筑长城,就是华夏民族抵抗北方游牧民族骑兵侵袭的两种战略性的转变。个人自费出版一本书多少钱#个人自费出版一本书需要多少钱#个人自费出版一本书要多少钱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