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天地 > >> 信息详情

《 王 朝 安 危 的 地 理 密 码》第十五章 地域文明的迁徙(王颖)

发布日期:2021-12-06 11:35:53 



 
 
                                   第十五章  地域文明的迁徙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代表文明的首都在东迁

 
        华夏的文明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次变化的,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由西向东的迁移。
夏王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个王朝,根据史书记载,大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都城在以下地方变迁:斟鄩、安邑、阳翟、商丘、纶城等。
夏朝共经 4 代,共 17 帝王,延续约 471 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商朝(公元前 16 世纪 ~ 公元前 11 世纪)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 14 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 ~ 公元前 771 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东周(公元前 770 年 ~ 公元前 221 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秦朝(公元前 221 年 ~ 公元前 206 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3 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东汉(公元 25 年 ~220 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三国(公元 220~280 年)魏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吴的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公元 265~316 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晋(公元 317~420 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文本框: 第十五章	地域文明的迁徙南北朝(公元 420~589 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公元 493 年,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隋朝(公元 581~618 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唐朝(公元 618~907 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公元 907~960 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北宋(公元 960~1127 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公元 1127~1279 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元朝(公元 1271~1368 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 1368~1644 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公元1421 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应天迁往北京。
清朝(公元 1644~1911 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 1644 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天的北京城。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
 
 
 
 


文本框: 王 朝 安 危 的 地 理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一?
这是中国历朝主要国都的迁徙图,在洛阳—长安—洛阳的几度拉锯后,再迁到了南京、杭州,最后到了北京城。
由西到东,再由南到北的走向十分明显,这说明中华民族的文明源头最早在黄河源,随着黄河一路向东,一直到沿海地区。还有第二个特点,那就是中国的文明与人口的集居从黄河
流域向着长江流域迁移,也就是从北方向南方迁移。
中国的黄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9 个省区,最后
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 5464 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过去,黄河流域的大城市颇多,有果洛州—兰州市—银川市—乌海市—包头市—榆林市—太原市—西安市—三门峡市—郑州市
—济南市—东营市。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城市的风光不再,现在最兴盛繁华的城市当数长江流域了。
文本框: 第十五章	地域文明的迁徙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 19 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
第三大流域,流域总面积 180 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它涵盖了川、渝、鄂、湘、皖、赣、苏、沪等 10 省市、167 个大中城市,流域面积 180 万平方公里,人口 4 亿多,占全国人口40%,生产了全国 1/3 的粮食,创造了全国 1/3 的 GDP,提供了全国 36.5%的水资源。
长江十大城市是:重庆、宜昌、荆州、武汉、鄂州、安庆、铜陵、芜湖、南京、上海。这每一个城市的人口都在 100 万至 1000 万之间。
其中重庆人口有 542 万;南京市到 2020 年总人口可能突破
千万。上海市的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为 2301 万人。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在汉代,东南方与南方是落后地区
 
文本框: 王 朝 安 危 的 地 理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一?
秦与汉代,在西安成为繁华的大城市时,中国的东南楚越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域上,自北而南,有着东瓯(也称东越)国、闽越国、南越国三个小国,都是汉朝属国。然而这一片地方,却是比汉朝的中心地区显得落后与荒芜。
毛泽东在《清平乐·蒋桂战争》词中云“: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瓯者,是古代杯盘一类的容器,南北朝时的梁武帝曾说:“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所以本意是恢复了一片残缺的领土,但也表示红四军由江西进入福建,已踏入当年汉朝东瓯国之地了。
汉景帝前元三年(前 154 年)二月,吴王刘濞反,东瓯王附之。景帝遣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将兵击之。《越绝书》亦称: “(吴王濞)还奔丹阳,从东瓯。越王弟夷鸟将军杀濞。东瓯王为 彭泽王,夷鸟将军为平都王。”东瓯王得以功折罪,还军归国。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 138 年),闽越王郢受吴世子的挑拨,发兵攻打东瓯。瓯越人为闽越兵围困粮绝,便向汉朝廷求援。武帝使中大夫庄助发会稽兵浮海往救。末至,闽越王引兵而去。闽越撤兵后,瓯越人的新领袖、广武侯望迫于闽越压力,主动请求内附,被安置在江淮流域的庐江郡。东瓯随之国除。

 
自周元王四年东瓯立国至安朱被废,历时二百五十二年
(前 472~ 前 221 年)。而自摇复兴东瓯至望内迁江淮,则历时五十五年(前 192~ 前 138 年)。
南越国自赵佗于公元前 206 年称南越武王,至术阳侯赵建德被擒杀,共历五帝,九十五年。
文本框: 第十五章	地域文明的迁徙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 110 年),汉武帝灭南越后,在南越设9 郡。其中珠崖、儋耳二郡就在海南岛上,而珠崖郡郡治也就在今天的海口市一带,这标志着从此海南正式列入了中国版图。
西南夷是南夷与西夷的合称。是汉代对分布于今天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和甘肃南部广大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诸部落经济发展不平衡,夜郎、靡莫、滇、邛都等部族定居,主要从事农耕;昆明从事游牧;其余各族或农或牧。与巴蜀有商业的往来。
《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嵩、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嵩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笮都最大;自笮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娏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中说:“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东接交阯,西有古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其人皆椎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外又有嵩、昆明诸落,西极同师,东北至叶榆,有莋都国, 东北有冉娏国,或土著,或随畜迁徙。自冉娏东北有白马国,氐种是也。此三国亦有君长。”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君长以什数”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什”等同于“十”,但又不限于“十”,是不确定性的十几个的意思。
文本框: 王 朝 安 危 的 地 理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一?
这些西南夷中的氐羌部落后来相互融合,成为近代汉藏语系藏缅语各族的先世。百濮分布在云南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汉武帝在夜郎(今贵州省西、北部及与云南、四川二省邻接地区) 置牂牁郡,是彝人聚居地区,《铜鼓王》中有用铜鼓作为葬具埋葬彝族古代首领的记载,这在其他彝族经籍《禳占星解经》等中的记载相符,并且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考古发现的“铜鼓套头葬” 相互印证了夜郎与彝族先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濮水(今红河) 流域居民鸠僚就是西汉初的滇越。东汉永平十二年(69 年)设永昌郡(今大理、保山、临沧、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鸠濮已同闽濮、濮等部落杂居。
光西南夷的地方,面积约七十余万平方公里,汉朝设立了八个郡;再加上东南面的浙江一部和福建、广东等地,包括海南岛, 又设立了九郡,汉朝这时候的地盘,已达到了一百零三个郡,辖一千五百多个县,真正成了一个中央大国了。
然而总体说来,这几个地方都属于汉朝的边疆之地,都比长安落后了许多。

 
 
 
 
气候的驱赶是一大原因
 
文本框: 第十五章	地域文明的迁徙在历史上,我们还有一大疑问:为什么汉武帝只在西域和亲了乌孙国,设了西域都护,却没有西征,尽收西域的三十六国,纳入大汉的版图。这是为什么呢?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西域的形势,汉武帝以前,那里多国林立。公元前 138 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当时在现在新疆境内域外的西域一共有三十六个国家,经考证在如下地方:(1)乌孙国——现新疆伊宁市及附近几县是乌孙当时一部分。绝大部分,为沙皇俄国侵占。(2)龟兹国——现新疆库车、拜城一带。(3)焉耆国——现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4)于田国——现新疆和田一带。(5)若羌国—— 现新疆若羌东南,罗布泊西北,离古阳关最近。(6)楼兰国—— 现新疆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旁沙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现存有楼兰遗迹。(7)且末国——现新疆且末县西南,现有周围二十里古城兀立,墙垣断续。唐玄奘取经,在此停留过。
(8)小宛国——现新疆且末臣河南,人口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国家最小。(9)戎卢国——现新疆于田县南。(10)弥国——现新疆              出版#出版网#出版流程#出版费用


 
 
 
 

文本框: 王 朝 安 危 的 地 理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一?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南疆策勒县东。(11)渠勒国——现新疆策勒县南。(以上四个小国,全在现和田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沙漠湮没)。(12) 皮山国——现新疆皮山县东南,藏桂附近,尚有汉皮山国城墟, 当地人叫破城子。(13)西夜国——现新疆皮山西南。(14)蒲犁国——现新疆叶城东一带地方。(15)依耐国——现新疆英吉沙东南东勒库尔依耐和蒲犁,两国虽小,但是汉唐以来东西交通要道。唐玄奘从天竺(现印度)取经回国,取道于此。(16)莎车国
——现南疆莎车县,后被于田吞并。(17)疏勒国——现新疆喀什市和疏勒县一带。(18)尉头国——现新疆南疆乌什、巴楚地。(19) 温宿国——现新疆阿克苏和温宿一带。(20)尉犁国——现新疆库尔勒、尉犁地方。后被焉耆吞并。(21)姑墨国——现新疆南疆拜城一带。(22)卑陆国——现新疆阜康县以北。(23)乌贪訾国
——现新疆离现玛纳斯北和昌吉附近。(24)卑陆后国——现新疆阜康县东。(25)单桓国——现新疆玛纳斯东北。(26)蒲类国
——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27)蒲类后国——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28)西且弥国——现新疆乌苏县东南。(29)东且弥国——现新疆昌吉县以西。(30)劫国国—— 现新疆呼图壁东北。(31)狐胡国——现新疆吐鲁番以北。(32) 山国——现新疆南疆尉犁县东。(33)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交河城。(34)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及附近地方。(35) 师车尉都国,现新疆吐鲁番东南。(36)车师后城国,现新疆奇台周围。此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十几个属于西域的国家,现都不在我国新疆境内了。

 
当时,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大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唯独乌孙国肯与汉朝和亲,迎娶了两次大汉的公主。
如上所叙,西域的面积太大,形势极其复杂,汉朝想要吞掉这头大象,恐怕力有不逮。
文本框: 第十五章	地域文明的迁徙问题还在于,整个西域地区在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时间里, 经历了干旱化和沙漠化的一个过程,导致了人类在其中生存的困难。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在地质的某个年代,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据有关专家论证,塔里木盆地的形成可能是元古时期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撞击坑;亦或是古地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地堑与地垒的地形地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漂移的多次冲撞中,在距今两百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运动中随青藏板块被大幅度隆起。
塔里木盆地四周被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山脉、及阿尔金山脉所环绕。这些高大山脉的平均海拔高度超过 4000 米。塔里木盆地由于本身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其大气环流的格局: 一方面受四周高大山脉的屏障作用,阻挡了印度洋湿润气流的北上,和大西洋湿润气流从欧亚大陆的东进,以及太平洋湿润季 风的深入;另一方面受青藏高原干冷空气在高原上聚集加强的影响,与塔里木盆地内上升的暖湿气流进行水热交换。在这种大气环流系统的逐步演变过程中,盆地内湖泊中蒸发的水汽随气流上升后,在四周山脉的迎风坡遇冷形成降雨或降雪,上升气 流中部分的水汽在四周高大的山峰遇冷凝霜成冰;冰雪融化后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再回补到盆地中。这应当是一个蒸发与降雨加冰雪消融回补的动态平衡。
 
 
 
 
 
 
文本框: 王 朝 安 危 的 地 理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一?
新疆的山脉与盆地
而正是由于盆地内湖泊中水分的蒸发造就了四周高山的千年冰川。其中包括藏北高原的冰川、昆仑山冰川等。同样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湖泊中水汽的蒸发,又共同成就了三江源地区的降水,以及祁连山脉的冰川和积雪。
但由于这些冰川和积雪的融化,以及盆地湖泊中水汽的蒸发在三江源区形成的降雨,随着长江黄河的滚滚东流而去汇入大海,打破了这种内流区域水循环的平衡,即水分蒸发与回补的动态平衡。
不知经过多少个世纪,随着长江黄河的奔流不息,流走了塔里木盆地内湖泊中的水,露出了干涸的湖盆底部。在塔里木盆地流水经过的地方,也形成了众多的河流湖泊,并滋生出了繁茂的绿洲和森林。这里曾经是一个四季分明,风和日丽,气候温暖湿润,降雨量适中的天府之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各种野生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当然后来也有了人类的活动。

 
中国史籍中最早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根据记载,我们知道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建国于盐泽边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这里的“盐泽”,指的是罗布泊。到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书》时,楼兰王国有 1570 户人家,
文本框: 第十五章	地域文明的迁徙共 14100 口人,国都名“打泥”。《汉书》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境“: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柽柳(红柳)、胡桐(胡杨)、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它。能作兵,与婼羌同。”
但随着塔里木盆地的水域面积在日益缩小,年均降雨量也渐趋缩少,气候渐趋干燥,众多的河湖慢慢干涸,沙漠化进程开始。源于盆地内部天山山麓的孔雀河因而也慢慢断流;与此同时,河两岸的绿洲牧场也因缺少雨露的滋润而荒漠化。随着气候的日趋干燥,风沙渐多渐强,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开始日趋肆虐,大约公元三世纪后,由于风沙天气渐趋强大的原因,风沙淤塞阻断了塔里木河通往罗布泊的下游河床,塔里木河水被迫改道南流,这是促成楼兰古国最终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由于长江黄河的几千年或几万年的奔流不息,也成就了柴达木盆地的盐海之称。
每到夏季,受藏北高原及昆仑山脉低温高压带的影响,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部盛行西北风,使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沙漠东部盛行东北风,使沙丘向西南方向移动;但塔克拉玛干流动沙丘总的移动方向是自北向南。因而造成塔克拉玛干沙漠不断向南扩张。据有关史料的考证,近 2000 多年来沙丘向南移动了


 
 
 
 

文本框: 密 码 系 列100 千米左右,使丝绸之路南道的绝大部分的古城被风沙湮没。而河西走廊又汇集了来自北疆准葛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
文本框: 王 朝 安 危 的 地 理 密 码
?中国历史中内存的密码系列之一?
漠的沙尘暴,成为强沙尘暴多发地区。曾经的古丝绸之路的中心,汇集了中、欧、伊斯兰文化合璧辉煌的莫高窟,因环境的恶化而湮没在历史的漫漫黄沙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罗布泊蒸发完了它最后的一滴水,只留下一片一望无际的盐壳沙床。
这就是塔里木盆地过去及现在的发展历程。由于西部区域内水资源的流失,便导致了本地区地理地貌的变化——由湖面变为裸露的地面;以及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变化:由温带大陆性的湿润气候——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半干旱干旱气候的一步步转化,从而完成了到极度干旱的沙漠化的进程。
这一切都说明,由西向东,由于天气与季风的影响,仿佛有一条“赶羊鞕”,将一片大沙漠往东赶了过来,中国的大片土地被沙化与荒漠化。先是新疆,然后是甘肃、宁夏,一直赶到那陕西的西边,这里形成了毛乌素沙漠。因此榆林市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毛乌素沙漠面积约 4.22 万平方公里。
这种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了人类自然而然地也被赶着向东南迁徙。如此一来,慢慢地,黄河流域的城镇由大变小,由小至消失,而中国的长江流域,包括整个东部与南方就发展起来了。这是天候改变地理的一个例子。也是西方威胁消失的一个
原因。
而正是由于这种趋势的存在,造成了北方民族与西方民族向东南方向的压迫,北方与西方的民族起先并不是就想着要攻

 
占中原的王城,夺取首都,自己来当中原的皇帝。而是要抢掠食物、财富,获得生存的权利,继后看到中原的腐败与内斗,就产生了抢个皇帝来当一当的想法。这也是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本框: 第十五章	地域文明的迁徙在人类与“天气”的战争里,这个“敌人”是看不见的,但是十分强大,它比任何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还厉害,它蚕食着大西北的土地,将那里的人向中原地区逼迫、驱赶,将他们拖入了争夺土地与粮食、城池的战争。于是,随着这两种“战争”的持久而反复进行,大西北沙漠化了,成了蛮荒之地,使得中国的东方与南方开化起来,繁华起来,造就了今天的繁荣与文明。
地球上有了水,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生存。水流向哪里,那里就有了生命。从这一角度看,古代在西方还有丰富的水源,而正由于中国是“地倾东南”,愈来愈多的水流向了东南方,于是中国的文明也随水势而行向了东南,这是一个非常明白的道理。出版一本书需要多少钱#出版一本书要多少钱#出版一本书多少钱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