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天地 > >> 信息详情

人才兴则家国兴/ 反间计成功倍半/红颜祸国谁之过/仓鼠厕鼠位不同/(作者:郭彦全))

发布日期:2021-09-23 16:33:29 

                                 
                                          人才兴则家国兴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人才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兴亡。我国历代王朝的更迭以及当今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取决于人才。正因如此,我国古代开明的政治家,无不高度重视人才问题。
《资治通鉴》记载:“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乗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更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徒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愧色。”这段对话表明,魏惠王以珠宝名物为珍宝,齐威王则以国家各方面所需要的有杰出才能的文臣武将为宝贝。齐威王的看法显然要高于魏惠王,因此魏惠王听后面带愧色,自愧不如。试想一个国家的君主,若只是沉湎于物质生活的富有和享受,而不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必然会玩物丧志,在战乱频仍、竞争激烈的时代,就会亡国,珍宝也自然保存不住。
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对刘禅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诸葛亮的这段话,紧密联系历史和现实,从前汉的成功与后汉的倾颓正反两方面论述了重用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宠幸小人对国家的祸害。这些论述可谓振聋发聩,令人警醒,遗憾的是,刘禅这个“扶不起的阿斗”,最终还是违背了诸葛亮的谆谆教导和一片苦心,宠幸小人,疏远贤臣,加速了蜀汉王朝的灭亡,因而使九泉之下的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朝杜佑在《通典》中说:“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高颖,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高度评价了人才在兴国建业中的巨大作用。唐宪宗与群臣的一段对话也令人深思。“上问宰相:‘玄宗之政,先理而后乱,何也?’崔群对曰:‘玄宗用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頲、韩休、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为乱之始,臣独以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所分也。愿陛下以开元初为法,以天宝末为戒,乃社稷无疆之福!’”《资治通鉴》中这一段话,则是联系唐玄宗重用贤臣与小人的事实,来说明国家理乱之因。用贤臣则理,这就是唐玄宗执政之初能够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之因;用小人则乱,到后期唐玄宗宠幸小人李林甫、杨国忠而导致国家混乱,安史之乱最终爆发,生机勃勃的开元之治走向衰落,欣欣向荣的大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
人才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何谓人才呢?这在开明贤主与昏庸君王的眼中看法肯定是不同的。昏庸之主眼中的人才往往有以下共同特点,就是会阿谀奉迎,溜须拍马,为君主安排珍宝女色、狩猎游乐,或大兴土木、营造宫室,令其荒废朝政,乐不思政,以便自己独揽朝政,胡作非为。而开明君主眼中的人才,则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人才均是相对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自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以高大全、完美无瑕甚或吹毛求疵的观点来选拔人才,那往往就会落空,得出社会没有人才的结论。《资治通鉴》载:“上(唐太宗)令封得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封得彝惭而退。”封得彝对人才“久无所举”,无非有以下原因:一是因其价值观、世界观所致其眼光的偏差。他本身就是一个嫉贤妒能者,让他选才,无异于问路于盲;二是对人才求全责备,吹毛求疵,使人才失之于交臂。正如唐太宗所说,每个朝代都会有每个朝代的人才,人才不可能借于异代。害怕的是统治者和选材者眼光有问题而不能识别人才,使之遗之在草泽,因而诬蔑天下无才。记得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只要破除论资排辈的条条框框和陈腐观念,人才就会站在你面前。
二是有一技之长者,即为人才。古人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古代战国四公子平时爱才养士,而其门下三教九流,有不少人还曾有劣迹,但在关键时刻却能起到重要作用,排忧解难,使局势转危为安。这些起了重要作用的各式各样的人,就是人才。战国时齐缗王二年,齐王派孟尝君去秦国,秦昭王打算用孟尝君为相。这时有人对秦昭王说:“孟尝君贤能,又是齐国的贵族。如果用他做了秦国的宰相,他一定先齐而后秦。那样的话秦国就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准备把孟尝君拘禁起来杀掉。这时孟尝君就派人四处活动,找到了秦昭王的宠姬请求帮忙。秦王的爱姬说:“我想要得到孟尝君的白狐皮裘。”这件白狐皮裘非常珍贵,可谓价值连城,天下无双,然而孟尝君来到秦国之后已经把它献给了秦昭王。孟尝君非常着急,遍问宾客无计可施。此时末座上有一名做过贼的人说,他可以弄来白狐皮裘。于是他晚上像狗一样潜入秦宫仓库,把白狐皮裘偷了出来,送给了昭王爱姬。这个爱姬就向秦昭王求情,秦昭王答应她的请求就把孟尝君放了。孟尝君脱身后,连夜就驾着车马飞速离开,并更改姓名过了关卡,半夜就来到了函谷关。此时秦昭王忽然改变了主意,就派人快马加鞭追赶孟尝君。按照秦国规定,关卡天亮后才能放人。这可急坏了孟尝君,如果等到天亮,秦国追兵就会到来。在此千钧一发之际,随行中有一位宾客会学鸡叫,他一叫关卡附近所有的鸡都叫了起来,孟尝君这才得以出关。他们离开不久,秦国的追兵就赶到了。
这些鸡鸣狗盗之徒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可以算是人才,孟尝君平日养士没有白养。不过,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不同意孟尝君的做法,他在《读孟尝君传》中写道:“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北宋另一个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也批评孟尝君养士说:“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耳,乌足善哉!”王安石的这个看法值得商榷,有点抬杠子的味道。孟尝君用鸡鸣狗盗之徒而成功脱险,总要比兵戎相见、血流成河地死伤很多人去营救好得多,这就叫不战而胜。司马光的批评则有点上纲上线,孟尝君之养士,说到底也是为君王服务的,他出使秦国也是齐王派出去的。士应该是由多种多样的人才来组成,有能运筹帷幄者,有能攻城拔寨者,也应有些鸡鸣狗盗之徒。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各种人才应用自如,相得益彰。
三是人才只是专才,很少有通才。刘邦取得天下大宴功臣谈到“汉初三杰”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作为一名杰出的统治者,能够取三人之长而为我用,集思广益,因而战胜项羽,取得天下。一些统治者不能成功,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发挥人才之长,干了一些让张飞捻线、李逵绣花的蠢事。古诗说得好:“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负重,渡河不如舟”,反映的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四是正确地识别和善待人才。历史上齐威王识别和考察官吏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资治通鉴》载:“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三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非,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这段记载告诉我们,即使有了人才,还要善于识别和考察人才。考察和识别人才,必须联系实际,到实地调查,而不能只是听左右的汇报。如果齐威王只是满足于听左右的不实报告而考察官吏,那被烹掉的极有可能是即墨大夫而非阿大夫。齐威王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考察干部,得到的是实干者脱颖而出,受到重用;弄虚作假者身败名裂,文武大臣惊悚畏惧,莫敢饰非,于是“齐国大治,强于天下”。可见有一套正确的考察和识别人才的办法是何等重要。
如何获得人才也是统治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封建社会无非有以下几种途径。
首先是毛遂自荐。战国时秦国攻打赵国,大胜赵军,秦将白起率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情况十分紧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需率20名随行人员去楚国请求救兵解围。赵胜在其门客中挑来挑去只挑了19名,还需再挑1名。这时门客中有名叫毛遂的自告奋勇,向平原君推荐了自己。平原君问他到门下有几年?毛遂答道已有3年。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上就像锥子一样,他的才能会马上显露出来。先生在我这里呆了3年,而没有人称道你的才能,你还是别去了”。毛遂听后答道:“我不过今天才进到囊中,如果我能早处于囊中,其锋芒早就露出来了。”平原君见他如此坚决,也就答应了,但随行的19人都看不起他。到了楚国后,毛遂果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楚王和平原君相谈甚欢,但却不提出兵之事。这时毛遂按剑上殿,面对楚王毫无惧色,并慷慨陈词,逼迫楚王终于答应出兵。毛遂自荐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出使楚国的任务,别人也对他刮目相看。自荐是一种充满自信的表现,同时还应有自知之明,能够正确地掂量自己吃几碗干饭,不干那种没金刚钻而揽瓷器活儿的事情。
其次是官吏们的推荐。荐贤者往往要胸怀宽广,出以公心。《吕氏春秋》载:“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也’。”祁黄羊荐贤能够出以公心,而把个人恩怨是非置之度外,举荐的人才经实践证明又合格胜任,因而他的做法得到了孔子的表扬和赞美。当然,封建社会官吏荐贤是要负连带责任的,这对荐贤者也是一种约束。
历史上封建统治者为了取得政权,不少人求贤若渴,对人才志在必得,礼贤下士,这方面留下不少传颂千古的佳话。如刘备三顾茅庐恳请诸葛亮出山,最终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萧何为了获得韩信这个杰出人才,得知韩信不辞而别后,为了争取时间,披星戴月追回韩信,并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终于被封为大将,有职有权,为刘邦夺取西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故事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了。
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真正做到不以年龄、不以出身、不以贫贱论英雄。周文王在渭水之滨遇到姜尚时,姜尚大约已70多岁,而且又是一个齿豁发白的渔翁,仅听他一番言辞后就决定重用他,实属不易。殷商时期的傅说,本是一位筑墙的奴隶。殷商王武丁求之于野,并拜他为大宰相,举国大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贤相。史载“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悦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也。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这些君臣思想之开放,选贤之广博,任贤之力度,比之今日也毫不逊色。
真心实意地善待人才。《战国策》中记载,燕昭王欲求贤,一位智者郭隗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国君欲出千两黄金去购千里马,多年来买不到。听说一个地方有一匹千里马,然而购马者去后马已死了,于是购马者用五百两黄金把死马买了回来。国君看到后非常生气:“我让你们购买千里马,你们怎么花这么多钱购匹死马呢?”购马者回答说:“您舍得花五百万两黄金购买死马,何况活马呢?这个消息传出,肯定就会有人为您提供活马。”果然过了几天,就有人送来三匹千里马。郭隗接着说:“您要招揽人才,先从我这开始。像我这样的人如果都会受到重用,那么那些本事强于我的贤才就会闻风而来。”燕昭王听了郭隗说的故事和提的建议,深受启发,于是拜郭隗为师,并为他建造宫殿。结果魏国军事家乐毅,齐国阴阳家邹衍,赵国游说家剧辛,一下都涌向燕国,出现了“士争凑燕”的局面,燕国一下子也由弱国变成了强国。
还有《韩诗外传》载:“成王封伯禽於鲁,周公戒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也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对待贤士的态度,真令人感动。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并且担负着辅佐成王的重任,可谓位极人臣,位高权倾。但却无一点骄横之气,常常在洗头时多次握着自己的头发会见贤士,吃一顿饭几次停下来接待来访者,唯恐失掉天下贤才。周公这种为巩固周王朝统治、废寝忘食、鞠躬尽瘁、礼贤下士的精神,深深感动后人。曹操在《短歌行》中称赞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诚如斯言也。
因吸引人才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爱护贤才、善待贤才这方面的故事多如牛毛,举不胜举。但也有一些统治者在选拔任用人才上采取了一些匪夷所思的做法。
《五代史》中记载,李存贤年轻时力气颇大善于角抵,角抵类似一种摔跤的活动。后唐庄宗即皇帝位后,每次宴会必与王郁私下角抵斗胜,王郁每次都败于庄宗,庄宗也颇为得意。有一次,庄宗对李存贤说:“与尔一搏,如胜,赏尔一郡。”最后庄宗角抵败于存贤,存贤被赏蔚州刺史。好身体、好气力竟然成了得官的本钱和资本。
辽道宗在政治上昏庸无能,政事混乱,史载“帝晚年倦勤,用人不能自择,令各掷骰子”,以采取者官之。(耶律)俨得胜采,上曰:‘上相之征也。’迁知枢密院事。”这是凭运气和手气来做官,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明代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据说因嫉恨臣下结党,挑选阁臣居然采取枚卜法,也就是用抽签的办法。先焚香礼佛,然后从推举上来的人中抽签。抽签抽的六个阁臣中,既有东林党人,也有阉党余孽。用这种办法挑选国家重臣,焉得不亡!最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又是咒骂大臣,又是滥杀亲人,最后找到了他自己的归宿——煤山歪脖槐树上一吊了之。
 
诗云:
珍珠非宝宝非金,须进贤良远小人。
骏马尸朽天价购,黄金台耸霸才亲。
筑墙奴隶殷商治,渭水渔公暴纣焚。
狗盗鸡鸣脱困境,不拘陈陋俊才鑫。
选自出书一般多少钱

 
                                     反间计成功倍半
 

 
 
反间计是《孙子兵法》中第三十三计:“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就是利用间谍打入敌人内部迷惑敌人,或是通过散布虚假信息使敌人上当受骗,以离间敌方君臣将帅,使之不和,互相猜忌残杀,从而达到我方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孙子兵法》云:“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为太子时,不快于乐毅。田单乃纵反间计曰:‘乐毅与燕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惠王闻之,即使骑劫代将,毅遂奔赵。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间谍,以间其将;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这一段话则是简要联系历史举例说明。
公元前284年,乐毅统率赵、楚、韩、魏、燕五国联军,浩浩荡荡,攻打齐国。乐毅连战连克,经过五年征战,攻下齐国70余座都城,同时把齐国的珍宝器物等运回了燕国。燕昭王大喜,即封乐毅为昌国君。此时齐国只剩莒和即墨尚未攻破。此时乐毅认为,仅靠武力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而收服人心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对莒和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在此大好形势下,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其子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当太子时对乐毅就有所不满。齐国的田单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采用反间计,挑拨燕惠王与乐毅的关系。于是齐国散布谣言说:“齐国只剩两个城池没有攻下,原因是乐毅与新国君有怨仇,故意拖延时间等待时机而想留在齐国称王。齐国害怕的是,其他将领而来”。燕惠王对乐毅本来就有所不满,现在乐毅统率五国联军,势如破竹,连克齐国70余城,声名远播,燕惠王心中已十分忌惮,听到谣言后就更加不安了,就急忙派骑劫代替了乐毅。乐毅明白燕惠王派别人代替自己就是不怀好意,被迫向西投奔了赵国。骑劫取代乐毅后,田单设计骗局欺骗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大败燕军,很快就收复了丢失的城池,并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
公元前261年,秦王派大将王龁攻打赵国,赵军兵力不敌,退守长平。赵王派老将廉颇前往增援,秦、赵双方展开战略决战。当时的形势是秦强赵弱,赵军退守丹和,占据了有利地形,秦赵双方隔河对峙。“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史记)。秦、赵长平之战,两军相持三年,粮草和军力消耗巨大,双方都谋求速战以解决困境。这时,秦国在谋略上作了调整。利用赵国使者到秦国议和的机会,殷勤招待赵使,给各国制造秦赵和解的假象,拆散了赵国与其他国家合纵的可能。与此同时,秦国又采用反间计,派人赴赵国用重金行贿于权臣,并散布说:“秦军所厌恶的,只是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廉颇好对付。廉颇久拖不战,就是为了投降秦国。”赵王本来就生气赵军多所伤亡,作战又多次失利,廉颇又坚壁不战。听到秦国散布的谣言后,就让赵括代替廉颇为将。秦国听到赵括为将后,就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统率全军,而且不让走漏一丝风声。赵王欲用赵括为将,蔺相如和赵括母亲坚决反对,但赵王一意孤行。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后,一反廉颇的正确所为,更换将佐,改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企图一举击败秦军,夺回上党。秦军则采取更换主帅,诱敌深入,分割包围而聚歼的策略置赵军于死地。长平之战,赵军主将赵括被乱军射死,赵军40万人全部投降,除了240名幼童之外,全部被秦军主帅白起下令坑杀。长平之战就这样结束了。秦国一个反间计葬送了赵国40万人的生命,国家柱石、屡建奇功的老将廉颇被迫赋闲在家,门庭冷落。教训至为深刻。
三国时被苏轼称赞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东吴年轻统帅周瑜,也是一个善于成功运用反间计的高手。“蒋干盗书”就是周瑜成功运用反间计的杰作。赤壁大战之前,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顺江而下,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刘表旧部望风而降。曹操驻兵长江北岸,与周瑜隔江相对。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曹操意欲横渡长江,直捣东吴。此时曹操手下的谋士书生蒋干,献计于曹操说:他与东吴统帅周瑜,自幼同窗读书,可以渡江劝说周瑜来降。曹操听说,觉得如果真能劝降周瑜,兵不血刃地夺取东吴,不妨一试。于是派蒋干渡江劝说周瑜。此刻的周瑜也在盘算,曹操尽管号称百万之众,但军队疲惫,已属强弩之末,特别是北方军不习水战;东吴军队要战胜曹操,优势则在于水战。然而,刘表的旧部蔡瑁、张允投降曹操后,被任命为水军都督,帮助曹操训练大军,此乃心腹大患。于是决定利用蒋干劝降之机,实施反间计,借刀杀人,杀死蔡瑁、张允。蒋干来访后,周瑜大摆筵席进行款待,并喝得酩酊大醉,夜里还与老同学同室而眠。周瑜事先让人伪造了蔡瑁、张允私通东吴的信件置于室内。蒋干见周瑜喝得大醉,并不时说着胡话,就悄悄地翻弄起周瑜的书信,看到蔡瑁、张允私通东吴的书信后,大吃一惊,就连夜拿了信件偷偷地潜回了曹营,向曹操献上了书信。曹操此人生性多疑,信奉“宁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的信条,见信后勃然大怒,不容蔡瑁、张允分辨,立斩于帐。事后才发觉上了当,已悔之晚矣。之后,黄盖又上诈降书,庞统巧使连环计,经一番精心策划,终于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曹操统一全国的美梦顿时化作灰烬,此战基本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
清皇太极运用反间计使明思宗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也是一起成功的案例。正当明军节节败退之际,崇祯皇帝起用袁崇焕,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和广渠门大捷等胜利。1629年,后金皇太极率数万人分路进攻龙井关、大安口,袁崇焕星夜驰援京城,驻扎广渠门。此时士兵们已很疲敝,袁崇焕请求入城稍加休息,却遭崇祯皇帝拒绝,只得立刻投入战斗,结果与敌互有伤亡。因当时进入的关口是蓟辽总督的管辖范围,京城的一些人埋怨袁崇焕“纵敌拥兵”,有些朝臣还因他曾派使者与后金议和,就诬陷他此次行动是“引敌协和”,将为“城下之盟”。正在此时,皇太极设下反间计,故意放回两个被俘的明朝太监,让他们报告朝廷说袁崇焕暗中与敌人勾结,图谋不轨。崇祯皇帝本来就是一个刻薄猜忌之君,听了两个太监的谗言,宁可信其有,就把袁崇焕逮捕入狱,定为谋叛罪。1630年8月,袁崇焕在闹市中被残酷地凌迟处死,兄弟妻儿被流放3000里之外,家产也被抄没一空。皇太极审时度势,略施小计,利用明思宗的性格弱点,成功地除掉了袁崇焕这个心腹大患。
以上大量的历事实告诉我们,反间计离间攻击的对象往往是敌国敌军中位高权重、关系战役胜败乃至政权生死存亡者。如果被反间计击中,会给本人或者敌方以致命的打击。轻则本人被迫投奔他国,以保存性命;重则脑袋搬家,就像袁崇焕被凌迟处死那样。中反间计的结果,等于自毁长城,自取灭亡。田单反间计的成功,使燕国72城得而复失;秦国反间计的成功,使赵国付出40万人的性命;周瑜反间计的成功,使曹操百万大军顷刻灰飞烟灭……也因为被反间计所攻击的是位高权重者,这些人本身就存在功高震主的嫌疑,再加上敌人流言蜚语的散布,无异于雪上加霜,就使君主们深信不疑了。反间计散布的罪名往往是“叛国篡权”或“勾结敌人”,这又击中了君王们的“七寸”,因而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漏网一个”,一桩桩冤案也就酿成了。
 
诗云:
反间诡计最难防,同室操戈枉自戕。
乐毅惧诛齐地保,廉颇遭诬赵军殃。
范增归去刘邦乐,崇焕罹刑国士殇。
小丑盗书曹魏误,蔡张怨魄荡潇湘。
选自出一本书要多少钱

 
                                        红颜祸国谁之过
 
 
 
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淫书”的《金瓶梅》开卷词云“丈夫只手把吴钩,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请看项籍并刘季,一例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这首词专道女色的巨大杀伤力。即使是能扭转乾坤、气雄万夫的豪杰之士,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往往在女人面前气短,免不了吃败仗。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从表面上看,因女子而坏了大事甚或亡国丧命的统治者也不在少数。
周幽王时宠妃褒姒,今陕西汉中褒城县人氏。本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公元前779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而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之后,视若掌上明珠,立即封为皇妃。后来竟废掉了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皇后,其子伯服为太子。褒姒入宫后,过不惯宫廷生活,加之其养父又被太子宜臼所杀,所以尽管深得幽王宠幸,锦衣美食,风光无限,却还是高兴不起来,总是板着脸,成为一个“冷面美人。”这种情况不免扫周幽王的兴致。于是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让宠妃褒姒发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了“烽火戏诸侯”的所谓妙计,被周幽王采纳。烽火本来是报告敌情的重要信号,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各路诸侯看到烽火报警后,纷纷带兵前来营救,他们发觉受骗后十分生气。而站在烽火台上的褒姒,看到各路诸侯风尘仆仆、慌慌张张前来略带狼狈的样子,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宠妃高兴了,周幽王也免不了眉开眼笑。之后,周幽王又多次点燃烽火而戏弄诸侯,取悦于褒姒,然而却一步步失信于诸侯。后来太子宜臼被废后逃到申国,申联合犬戎举大兵犯境。军情万分火急,周幽王又点燃了烽火,可是却再无诸侯带兵前来救驾。结果这次周幽王和褒姒再也笑不起来了。周幽王被杀死在骊山,美女褒姒成了战利品被掳走。褒姒因此也背上了“红颜祸国”的千古骂名。
对褒姒的遭遇,作者曾写一首小诗《汉中褒姒故里行》:“秦岭巍峨南北分,名妃生长是斯村。一条褒水穿山岭,万古传闻贯古今。碧水氤氲浮脂气,灵山俊秀毓其人。谩言女子毁家庙,滥语陈言未必真。”很显然,本人是不同意褒姒妖孽、专门祸国这种看法的。
与西施、貂蝉、王昭君、并列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唐代美女杨玉环,也背上了“亡国祸水”的骂名。
杨玉环其祖籍为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其本人出生于四川成都。唐玄宗女儿咸宜公主举行婚礼时,杨玉环见到了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唐玄宗在宠妃武惠妃的要求下,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两人婚后感情深厚。然而,唐玄宗在宠妃武惠妃去世后,郁郁寡欢,后宫佳丽成千上万却无中意者。于是有人进言杨玉环“资质天挺,宜充掖庭”,唐玄宗就把杨玉环收入后宫。为了掩人耳目,唐玄宗又以为其母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天宝四年,唐玄宗册立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名正言顺地把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册立为贵妃。因唐玄宗废掉王皇后后再未册立皇后,所以杨贵妃在宫内的地位相当于皇后。杨贵妃天生丽质难自弃,入宫后导致“六宫粉黛无颜色”,而且又擅长歌舞,一下子获得了唐玄宗的宠幸。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社会里,其家族皆沾杨贵妃之光。其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姐为虢国夫人,八姐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获得朝廷脂粉钱十万。其远房兄弟杨钊,本属市井无赖,无德无才,因沾杨贵妃之光,被赐名国忠,并获得高官。杨氏一族娶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生活奢侈腐化,糜烂透顶。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批评杨贵妃奢侈生活的真实写照。杨贵妃得宠后,其兄杨国忠大权在握,胡作非为,排斥贤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也试图打通杨氏关节,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如胡人安禄山,本与杨贵妃年龄相当,却拜杨贵妃为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身处温柔乡中的唐玄宗,有花容月貌的杨贵妃舞厅、浴池相依相伴,醉生梦死,春宵苦短,“从此君王不早朝”,已把国家政事抛在脑后,交付给了杨国忠之类的野心家、阴谋家。于是安禄山发动了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途经陕西马嵬坡时,禁军哗变,六军不发,唐玄宗被迫下令缢死杨贵妃,杨死时仅38岁。
简要回顾历史上几位被人们称为“红颜祸国”的著名美女,她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出身较为贫寒。褒姒其父母,不过是做小买卖的生意人;越国美女西施,也是民间乡村百姓的浣纱女子,他们若不被统治者发现,将会一辈子默默无言,老死乡村湖畔而已;她们均姿色出众,有所谓“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们又都是多才多艺,善解人意,能够博得统治者的欢心,同时又都是统治者纵情泄欲的工具和紧急时刻的替罪羊和牺牲品。被人们广为赞颂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所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然而当六军不发,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和统治时,唐玄宗既不从自身找原因,又不与杨妃同生死、共患难,而是赐给杨贵妃一条白绫自缢了事。
本人有一首小诗批评唐玄宗:“纵佞却贤宠贵妃,渔阳鼙鼓帝亲擂。白绫应缢玄宗首,青史何冤孱弱女”,宠幸杨贵妃及其兄弟胡作非为激起民愤的是唐玄宗自己;不理朝政,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是唐玄宗自己;酿成安史之乱烽火遍地、鼙鼓连天结局的是唐玄宗自己,杨贵妃只不过是替罪羊而已。一个国家政权的灭亡和兴盛,自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起决定作用的是最高统治者,远非几个红颜女子所能左右。
 
诗云:
孰对孰非论似麻,红颜祸政罪枉加。
骊山烽火君亲点,鼙鼓渔阳帝自挝。
纵欲吴山留屐印,保身马嵬狠摧花。
羞花闭月成何辜,无数冤情欠洗刷。
选自出书需要多少钱
 
                                                           仓鼠厕鼠位不同
 
 
 
秦朝丞相李斯,年轻时曾经在郡里当过掌管粮食仓库的小吏。有一日,他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偷吃粪便时,一副惊恐万状的样子,生怕有人靠近。不一会儿,他又来到粮仓里,看见大屋子里的老鼠,肆无忌惮地大吃大嚼白花花的粟米,优哉游哉,安详自在。不禁感慨起来,说:“人当中的贤人与不肖真同老鼠一样,在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啊!”于是下决心跟荀子学习治国理政的学说,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命运。
南朝萧梁时无神论者范缜也说过一段话,其意也与此差不多。《南史·范缜传》云:“竟陵王子良精言佛教,而范缜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缜答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开藩篱落于粪溷之中’。”无论是李斯还是范缜,他们都认为,仓鼠与厕鼠,落于茵席还是粪溷之花,都是由命运中注定的,实际上仓鼠未必就比厕鼠高明,茵席之花也未必就比粪溷之花艳丽。
环境不同,地位不同,待遇也就不同,但环境、地位也是可以改变的。在封建社会里,有所谓“学而优则仕”,学好就可以当官。由此,寒窗苦读,废寝忘食,就成了读书人博取功名、封妻荫子的巨大动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旦成名天下知”,这是世世代代的文人之梦。
读书人试图用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无可厚非的。而封建社会的农民们,因家境贫寒,没有条件读书,为官之路就给堵上了。再加之繁重的苛捐杂税,靠种田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命运显然不现实。封建社会战乱频仍,农民起义不断,当兵从军,就成了农民们改变自己命运的良机。最早的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首先在于他们不相信命运,不满足仓鼠厕鼠的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于是陈胜大胆地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仓鼠厕鼠岂是天生注定,不可易乎?有一日,赤日炎炎下给人佣耕的陈胜在田地里,忽然扔下锄头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动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念头。这时一起佣耕的同伴,觉得陈胜是被烈日烤昏了头脑在说胡话:你陈胜既无权无势,又没有文化,靠给别人耕种糊口,还想富贵?你自己还富贵不了,还不忘我们?于是大家免不了嘲笑他一番。陈胜则认真地回敬他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之后陈胜、吴广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一时天下响应,从者云集,吹响了秦王朝灭亡的号角。竟连司马迁也对陈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并把陈胜列入世家给予礼遇。之后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是靠元末农民大起义登上皇帝的宝座。
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得靠走正道,如果走歪门邪道、旁门左道,甚至“倒行逆施”,虽然也可得势一时,位居高位,但最终是不能持久的。比如,汉代的主父偃,就说过“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总之,这一生要轰轰烈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倒行逆施”。主父偃幼时家里贫穷,又无处借贷,四处游荡,谁都看不起他,处境十分窘迫,类似厕鼠所处的地位。后来他投靠大将军卫青,并连续向汉武帝上疏,立刻时来运转,得到汉武帝的召见。他上疏所言九事,有八事被写入律令,其中有一件劝汉武帝停止对匈奴的战争,论述有理,切中时弊,深得武帝赏识,汉武帝对他大有相见恨晚之慨。汉武帝立即把主父偃封为郎官,并一年之中四次升迁。之后主父偃又因拥立卫皇后有功,更得武帝器重。朝廷大臣见他如此受宠,也纷纷贿赂他,累计收受黄金千斤之多。于是,主父偃越发骄横不羁,到了暮年,觉得好日子不多了,要“倒行逆施”。最后,赵王使人上疏汉武帝,状告主父偃收受诸侯黄金,并逼死齐王。汉武帝大怒,即刻命人审讯,最终主父偃被灭族,应验了自己“五鼎烹”的谶言。
看来改变命运和环境,走正道最为靠谱。像主父偃这样颇有点小人得志,没有把持好自己,由厕鼠而变仓鼠,又由仓鼠变成了死鼠。据说判刑灭族时,无一人看望。其人品可见一斑。
还有东晋军事家、权臣桓温,曾因剿灭蜀汉“成汉”政权而名声大震,又因三次北伐前秦、后秦、前燕而战功显赫,然而他并不因此而满足,史书载其“素有野心。”他曾经躺卧着对亲信们说:“这样默默无闻,将会让历史上文、景之帝所笑。”接着又抚枕而起说:“既不能流芳百世,也要来个‘遗臭万年’啊!”他在征战中曾经路过同代叛逆王敦之墓时,连声赞叹:“可人,可人!”称赞王敦能行非常之举。王敦的非常之举就是发动叛乱,意欲篡夺东晋政权,后病重而死。死后被掘尸枭首,挂于南京城头。欲效法王敦的桓温,也想行篡位之事,曾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因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郁郁而死。一般来说,思维正常的人都愿意建功立业,流芳百世,只有那些乱臣贼子,才会不择手段,倒行逆施,结局只能是遗臭万年。
再说李斯本人,虽然靠自己的努力和钻营,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高位,彻底改变了厕鼠的地位,但他的结局却非常悲惨,当然这也是咎由自取。秦始皇巡游死在路上后,李斯与宦官赵高勾结一起,篡改秦始皇诏书,逼令太子扶苏自杀,扶植胡亥登上了帝位。之后,李斯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与赵高沆瀣一气,怂恿胡亥胡作非为,横征暴敛,修建阿房宫,把国家推向深渊。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斯为了自保,就与朝中几位大臣劝阻秦二世停建阿房宫,轻赋薄徭,结果正值二世与宫女们饮宴作乐,二世大怒,下令将他们逮捕入狱。在狱中李斯给二世写了很多信,都被赵高扣了下来。赵高又向二世说李斯与儿子李由谋反,在严刑逼供下李斯被迫承认,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长安。李斯死时,看着自己的儿子说:“多想牵着黄狗,臂上架着苍鹰,走出故乡上蔡东门,追逐狡兔,还能这样吗?”反映了自己不知急流勇退以致罹患的追悔莫及的复杂心情。李斯年轻时只看到仓鼠的好处,没看到正因为仓鼠之位好,竞争也自然要激烈得多,而且这种竞争甚至要以生命为代价。而偏安一隅的厕鼠,虽然待遇差些,倒不会引起注意和嫉妒,容易保全自己。
仓鼠厕鼠地位不同、环境不同,待遇也就不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厕鼠输在与仓鼠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仓鼠凭借有利环境和条件,就可以吃香喝辣,优哉游哉;而厕鼠则地处不利,惶惶不可终日,还吃不到什么香东西。人们说:“龙生一子掌乾坤,猪生一窝拱墙根”,也是讲的这种不合理现象。龙子龙孙可以掌管乾坤,而猪子猪孙天生则只能用嘴拱拱墙根,土里觅食,环境、地位、出身使然,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目前社会上有所谓“拼爹说”,就是指一些高官、富豪之流,置党纪与国法而不顾,利用手中掌管的权力和资源,瞒天过海,对子女和亲属们暗中给以不正当的庇护和利益帮助;而高衙内之类的官二代、富二代,则借其父之地位和影响,招摇撞骗,拼命敛财;一些不法奸商,则看中官二代、富二代的社会背景,搞“曲线发财”,乐于为这些官二代、富二代慷慨解囊,一掷千金,然后再从他们父辈那里搞钱权交易,投桃报李,赢得更大的利益,当然倒霉的是国家和人民。“拼爹”的结果最终是“坑爹”。“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少高官为了子女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最终身败名裂,锒铛入狱。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为创造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的良好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具体来说,这种平等应该充分体现在受教育平等、就业平等、升迁平等、资源享受平等、社会保障平等、商业竞争平等等各个方面。
 
诗云:
厕仓老鼠自难平,吃屎吃粮大不同。
志士寒门无上品,王侯将相竟分种。
桓温难享名千古,主父何曾食五鼎。
平等自由民所望,坑爹拚父坏国风。
选自出一本书需要多少钱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