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书展示 > >> 信息详情

一梦千年 : 李清照前世今生

发布日期:2019-11-27 10:43:44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一梦千年 : 李清照前世今生 / 乙丁著. -- 北京 :
团结出版社, 2019.7
      (北风吟 / 杜哲, 黄娜主编)
        ISBN 978-7-5126-7203-1
 
        Ⅰ. ①一… Ⅱ. ①乙… Ⅲ. ①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Ⅳ. ①I247.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33520号
 
 
 
 
序  一
 
你已披上了白色的纱
 
初见乙丁,是在陕西省作家协会。记得五月下旬,乙丁参加了“小文学陕军进作协”的活动,作为少年写作者的代表,就已然显眼,而她的处女作《一梦千年》则更是牵挽了我的目光。
尽管当时她的这部作品尚未正式出版,而是打印、装订成了一部朴实的书册,但在我看来,那却是一大块儿晃眼的璞玉。之后,终于有了些闲暇,我便捧着这块儿有些分量的璞玉,细细品鉴了一番。
品鉴中,我有点儿惊讶;惊讶于乙丁具有勇敢而美丽的胆量。
之所以说“勇敢”,是因为,作为一名高中生,她凭借着现有的才力,居然能够进行远时空的穿越,在宋朝的风尘烟火中寻寻觅觅,不仅找到了女词人李清照的倩影,并且还在抚摸她的风华、透视她的心灵、打量她的灵魂。
之所以说“美丽”,是缘由,她端望的目光是友善的、端视的眼神是清纯的、端量的视线是靓丽的,全然是一幅还未走出中学的校门因而尚未涉世才本然具有的、浸润着花季雨露的少女的神情。
作品中,与穿越的轨道还并行着另一条轨迹,乙丁不时地通过这条轨迹着落于现实生活。童年记忆、家庭情境使得乙丁深彻地体味到了浓郁的幸福;无疑,那是父母所给予的。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幸福的时代,乙丁的幸福却与众不同。这都源于父母所赋予她的善巧方便的爱与呵护。能够推想,乙丁的父母必有志趣和意趣。
《一梦千年》显露出了乙丁的才情与才气,她有可能会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下去,因而我虽不忍心,但又不得不提前告诉她一点儿真相,免得她在倏然际遇中感到惊慌。
要与文学产生深入的关联,就得和生活建立深刻的关系。乙丁还浸润于中学校园那欢腾的清纯中,尚未扑入深不见底的生活之河,故而站在岸边、看到的是满眼的风光;当她背对着父母、师长独自出行涉水,便会渐渐地感受到河水的冰凉。但是,只有发现了生活褶皱里的隐情、隐秘,并且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楚,才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文学图景。
处女作甚是珍贵,我想,乙丁定然会珍藏。倘若有一天,她困乏了、疲顿了、甚至感到了痛苦,希望她还能够捧起这部处女作。她一定会感觉到瞬间的舒缓、陡然的力量,也许还能看到闪烁在封面上的泪滴。
这就好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当与心爱的人一起构建紧密的关联时,婚礼便是生活的处女作。那一天,她会披上白色的纱。随后,她便得走入烟尘火色,经历阴晴圆缺、喜怒哀乐。忽然有一天,她在烦恼中整理橱柜时,无意中翻出了那件白纱,她兴许会蓦然感受到来自于生命的深层滋养。
乙丁,你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一梦千年》,你已披上了白色的纱……
 
                                                                                              王晓一
2019年6月
 
(序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作家)
 
序  二
初见生机
 
一气读罢,恍然千年一梦间。
乙丁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朋友。印象中,她还是那个把校园里妙趣横生的镜头瞬间迫切分享给父母的开朗姑娘。时节如流。转眼,乙丁已经在人生的更高处开始了自己的文学话语。她溯洄而上,站在历史与精神的维度上,和易安居士轻语低唤。
不简单啊,姑娘!
蓦地,我为眼前这部书册感动。不必说其中横溢着乙丁耀眼的才华,也不必说其间所透露出的、质朴的生活哲学的光斑,单是为着其中铺展出的生命质地而感动——仅仅为生命存在的本身,无关乎顺遂坎坷、失败成功。生命并不和自然中的草木一样,逢春生绿,冬来变黄,更光彩的生命,需要滋养。乙丁的笔下,呈现的就是生命受到滋养的模样。
在岁月的森林里穿梭,我们往往不能观其全貌,只能窥见生活的过往、时下的片段。
未知的风浪里,每一叶扁舟都需要指引导航。庆幸,乙丁为自己觅到了知音。她与知音,时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挥毫随性起,落笔云烟来;时而比邻而处,左右提携,可谓海内存知己,“千年”亦比邻。在字里行间中熏陶渐染,乙丁那欢咍不已的笑靥仿佛就在你的眼前灿烂。
乙丁的茁壮成长,颇得益于父母所给予她的土壤。她的父母用自己生命的款款深情,给了拔节的禾苗适宜的温度、足够的宽度,禾苗的根自然也扎得有了深度,生命也有了厚度。未曾有什么高妙的育儿经验、家教绝招,原来父母教育孩子的“道儿”,就是执著地栽培自己,用对人、对己的爱温热那渴望的目光。
生活会让有心人丰富、成熟。乙丁的笔下全然没有年轻的纷繁芜杂、轻狂躁动。她对生活的爱与理解、对生命的爱和体悟,都伴随着自己的娓娓道来而让一切磋磨得如汤沃雪,涣然冰释。
幸福的童年时光、花季的少年时代滋养了乙丁;我想,她未来的人生一定还会在爱与美的风景中徜徉!
是为序。
                                                                                      徐天宇
二零一九年四月
 
(序者系西安爱知中学语文教师。主张学生在阅读体验中,产生出高贵的渴望;希望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像呼吸空气、享受阳光一样自然幸福)
 
序  三
 
心有梦想 自带阳光
 
用一个小长假,我读完了乙丁的这部作品,意犹未尽,回味隽永。
乙丁是我的得意门生,成绩名列前茅;乙丁也是我班的班长,班务工作积极负责。我很难想象,得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多么辛勤的付出,对写作多么的热爱,才能在紧抓学习的同时,完成这么一部优秀的作品!
我被震惊了!作为乙丁高二的班主任,同时,我内心也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乙丁用一个“梦”,贯穿千年,立意巧,创意新。
“前世”写的是宋代词人李清照,作品用一位十六岁现代少女的心境,去解读李清照一生中的各个重要阶段;“后世”写的是作者自己,从李清照的视觉,以细腻的笔触、饱满的深情,让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人一物,栩栩如生地跃然于纸上。
“前世”和“今生”,虚实两条线,行云流水,挥洒自如。
在十六岁这个年纪里,有多少孩子还在青春期的叛逆情绪中纠结,和父母老师对抗,跟作业学习周旋,而乙丁,已然跨入了另一个境界,达到了另一个高度。
字里行间,蕴涵着乙丁显见的文学素养。每一章、每一节,都闪耀着乙丁超龄的领悟和智慧,我这个学生,真是了不起啊!
三尺讲台几十年,送走一届,又迎来一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里,我发现,真正优秀的孩子,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脸上有笑容,嘴里从不叫苦喊累。而乙丁就是这样的学生。
还有一年,乙丁即将踏进大学的校门。
作为乙丁的高中班主任,我衷心地祝福她!我相信,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梦想指引着她的方向,坚实的脚步定然引领她梦想成真!
我看见,这位少女脸上的笑容如同灿烂温暖的阳光,在照亮着她美好的前程!
 
                                                                                       刘开博
二零一九年四月
 
(序者系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兼高二(9)班班主任。主张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目    录
 
 
 
楔    子  /  001
 
◎第一章    踏七彩祥云    落锦绣人间
梦里千年走一回  /  006
前世今生 双亲在上  /  008
四十生儿得宁馨  /  013
温暖的笑脸  /  016
阳光下玉兰花开  /  018
朗朗读书声  /  021
寻寻觅觅  /  024
书房与绣房  /  027
读书不觉已春深  /  031
盛放的童年时光  /  035
 
◎第二章    窈窕娉婷    酌尽平平仄仄
才女初长成  /  042
菱花镜里有佳人  /  045
腹有诗书的女子  /  049
心中自是有情天  /  052
平平仄仄写人间  /  055
黄昏疏雨湿秋千  /  059
绣面芙蓉一笑开  /  063
捡拾平凡的幸福  /  067
于细微处洞见  /  070
有女如此 人生幸事  /  073
 
◎第三章    沾染了文字    拈花成诗
雕琢文字的匠人  /  078
拈花成诗  /  082
深嗅幽兰  /  086
眼里所见与心中所想  /  090
沉醉藕花深处  /  094
清浅无恙的时光  /  099
沾染了文字  /  102
此花不与群花比  /  106
 
◎第四章    以梦为马    诗酒趁年华
花开时节动京城  /  110
笔落惊风雨  /  115
细嗅蔷薇  /  119
自是花中第一流  /  123
诗情如夜鹊  /  129
 
◎第五章    髣髴兮似轻云之蔽月   飘飖兮若回风之流雪
才女无才  /  136
简策汗青今俱在  /  140
一场古今才女的派对  /  143
一段古今才女的对话  /  151
 
◎第六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不在此山中
后世书里读宋朝  /  156
我为宋朝正个名  /  160
不止是吟风赏月  /  165
 
◎第七章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缘起相国寺  /  172
落叶聚还散  /  176
当时心事偷相许  /  182
香炉压庚定终生  /  188
却把青梅嗅  /  193
春风十里  /  198
 
◎第八章    如意并栽连理枝    同心竞吐合欢花
那一场十里红妆的婚礼  /  204
那一对情投意合的碧人  /  208
那一枝晓露晶莹的梅花  /  213
那一桩有关繁台的旧事  /  217
那一双执子之手的背影  /  223
那一瓶常醉雪里的梅花  /  227
 
◎第九章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为了更好的重逢  /  234
飞花令里话离别  /  241
一蓑烟雨任平生  /  247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  251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  259
故乡何处是  /  264
说走就走的旅行  /  269
 
◎第十章    行至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人生八苦 无人能替  /  274
来是偶然 走是必然  /  278
一梦醒来已千年  /  285
 
跋  不忘初心  /  288
 
 
 
 
 
 
 
 
 
 
                                       节        选
 
 
 
 
 
 
 
 
 
 
楔    子
 
 
 
 
“妈妈,我们去拍一套古装写真吧!”
十五岁的生日,仿佛沉睡了千年之后,自然醒来,慵懒着,说出的第一句话。心里有个声音,温柔地清晰地却坚决地引领着我。
一番装扮之后,窈窕到镜前。前世今生,瞬间在这时空交替,没有千年的风雨沧桑,更没有世间的爱恨情仇。
我是李清照!
 
经过风雨飘零,
仍能与时光对饮,
必是深爱这人间的。
 
随园散人笔下,我就在那里,素手执笔,写尘世风景,写落花无语。我似乎只需浅浅回首,就能遇见前世那个我,毕生的美丽与哀愁。
清月人间照,一个清丽的名字,承载着一段历史文脉的风采。一路走到现代,每个人心中,仍然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李清照。
风姿绰约也好,多愁善感也罢,从“把青梅浅嗅”的少女时代,到孤独凄婉的晚年,更换的,是场景和身边的人,不曾改变的,是我的内心,是我的品格。
在母亲的书柜里寻得一本关于心理剧的书,读罢掩卷沉思。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或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呈现于外境,就是由每个人自己编写、自己导演、自己主演的人生大剧。
我用心地编写跌宕起伏的情节,我认真地导演那一世的人生剧,我投入地扮演我自己的角色。天上一日便是人间一年,漫长七十年的一生,我活得何其精彩。
张爱玲说,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正的家。
而我觉得,心安之处即是家,不可得时即天涯。
那一世,我有极好的原生家庭,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著名的学者,作品论文深受东坡先生赏识,与廖正一、李禧和董荣三位叔伯名列“苏门后四学士”。其他三位叔伯为什么不被后代人所熟知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家没有小女李清照。母亲出身名门,爷爷是当朝状元、肱股重臣,儿孙自是荣华富贵也有良好的教育,所以母亲自小饱读诗书,有着非常高的文学修养。
那一世,尽管很多女子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大多静守闺中,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安排一桩婚事,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然后,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侍奉公婆,谨小慎微地在漫长岁月里,慢慢地枯萎老去。在那个年代,她们哪里还有必要读万卷书,哪里还有机会行万里路啊。
 
那一世,我活得超凡脱俗。
那一世,我活得卓然于众。
那一世,我活得豪气云天。
那一世,我活得美轮美奂。
斟满一杯,容我慢慢道来……
 
 
 
 
 
 
 
 
 
 
 
 
◎  第一章
 
踏七彩祥云    落锦绣人间
 
 
梦里千年走一回
 
 
 
 
没有作业的周末,阳光正好的午后,拿上一本《李清照诗词选》,挽着母亲,来到宋茶甜品店。
叫了一杯温度刚好的“素笺红袖”,慢慢地品尝。听着舒缓轻柔的背影音乐,没看几页,困意袭来,恹恹的。随着母亲一声“睡吧,妈妈看书陪着你”,立刻就撑不住了,索性伏在书上,酣然睡去。
七彩祥云托着我,风从耳边过,云在脚下走。转瞬,来到一条幽深的长巷,一扇朱红的门扉前,门上那两个锈蚀的铜环,清晰而分明,似乎刚刚有人敲扣,留着手的余温。抬头一个匾额,赫然两个大字:“李府”。挑高的门厅和气派大门相衬托,圆形的拱窗和转角的石砌,尽显古色古香。
无需推门,我轻轻抬脚,便跨了进去。
对着大门的是一道照壁,暗红色的,雕梁画栋许多镂空。
前院寂静,院子中央一个大水缸,走近看,八尾约一寸长的红色金鱼,慢悠悠地穿梭在几片睡莲叶子旁边,红绿相间,衬托着暗墨色的水,与岁月无争。
后院人语嘈杂——女人痛苦的呻吟声、稳婆边安抚边鼓励的话语声、女侍进进出出的脚步声。
一个年纪大约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手捧一本唐朝典籍,专注地凝神阅读,只有在翻页的间隙中才扭头朝着女人叫喊的屋子深深地望几眼;望过去的时候,他眉头微蹙,满眼里都是关切。
刚靠近这间屋子,背后一阵风把我吹向那个生产的女人,扑面而来一束白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啊!”我的叫声被白光吞噬。
“哇……哇……”我听到一声清脆的哭声,发自我自己的口。
“恭喜李大人,是位千金。”稳婆出来报喜。
男子脸上瞬间明亮起来,笑容爬了满脸,“好,甚好!”
“李大人给取个名字吧!”
“对,取个名字——”男子低头,看见手中的书本,正读到唐朝杨发的诗文,名为《太阳合朔不亏赋》:
 
人动佳色,物含清照。若合璧之无瑕,比重轮而有耀。
 
“小女名为李清照。”
这个男子,便是我前世的父亲,李格非。
 
前世今生 双亲在上
 
 
 
 
都说,母亲是女儿长大的样子,先来说说我前世的母亲。
母亲的娘家相当了不起。母亲的爷爷,是当朝状元、肱股之臣王拱臣,实属名门望族。母亲从小饱读诗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
她性情温和,安然娴静,知书达礼,善于琴棋书画诗。嫁人之后,母亲便洗手做羹汤,专心致力于打理整个家庭,相夫教子。只有在每日温馨的读书时光,我才得以见识母亲的文采。不由想起我在后世读过的一首《莲坡诗话》: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
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
 
母亲嫁于齐州章丘一李姓人家,李家有子名格非,此人便是我的父亲大人。父亲字文叔,从小聪明、机警、俊敏,专注研读儒家学问,为学士韩琦的门下士。他中进士、走仕途,为我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
父亲的代表作,有十几万字的《礼记说》和著名的《洛阳名园记》,颇有纵横家的气概。
东坡先生读了父亲的文章后,大加赞赏。因文章而受知于东坡先生之后,父亲有幸成为苏门“后四学士”。
父亲的文风与东坡先生一脉相承,学术思想和人生态度都深受苏先生的影响,崇尚真情与个性,主张顺应人的自然真性情,个人的语言行为及至人格才可能得到比较健全的发展。
当时有个叫程颐的理学家,他倡导“灭私欲则天理明”。父亲很是鄙视他,认为他的学说违背了人之本性的伦理规范,父亲反对将人的本性与欲望割裂,否则,必会导致人的行为和本性的畸形发展。
父亲置身于苏门,学术环境自由通透又洒脱,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当然也不同于当时大多数的家长。
父亲毫无重男轻女的思想,不轻视女儿,也不束缚女儿,给女儿全然的接纳,给女儿温暖有力的父爱,给女儿一个宽松的自在的家庭成长的环境,任女儿自由快乐地发展身心。
在清晰的记忆里,九百一十八年以后这一世的旅程,我也给自己选择了一个温暖的家庭。
父亲性情平和,为人谦逊有礼,平日间话语不多,可胸中自有乾坤。研究学问之余,父亲会邀上三两知己,于书房品茶畅谈,这时的父亲是幽默的,且妙语连珠,常常能听到他爽朗开怀的笑声。
父亲爱茶,楠木书柜的玻璃门后面,摆满了各种珍藏。父亲也爱茶具,就像母亲爱衣服那样。过不了几天他就会拎回一套茶具,不等我们问,他就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解这套与之前那些的不同。每当这个时候,我和母亲也都会放下手里的事,假装很感兴趣的样子,顺着父亲的手指看看这里摸摸那里,频频点头啧啧赞叹。父亲说完便会心满意足小心翼翼地将茶具摆放好,再端详一会儿,才舍得关上柜门,之后,他便经常拿出来擦拭把玩。
父亲对我是极好的,满满的记忆里,装的都是父亲的温暖。
父亲和母亲相识于苍翠美丽的深圳荔枝公园。清澈的荔枝湖畔,有一墩颇有艺术感的树根椅。母亲手捧一本书正凝神专注,父亲走过来:
“请问这里有人吗?”
“没有。”
不承想,这样俗套平凡的开头,却谱写了一段甜蜜浪漫的爱情故事,缔造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孕育了一个健康快乐阳光自信的宝宝,自然就是我啦!
母亲端庄大方气质优雅,生活颇有品位。
母亲爱读书,对喜爱的书常能做到过目不忘。
灵感来时母亲会提笔行文,对专业的总结、对家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怀、对生命的领悟、对家庭的心仪、对女儿的暖爱,母亲落笔生花。
父亲和母亲都是著名的家庭教育亲子心理学专家。他们携手创办了“爱能量家庭教育”,共同研究出3E心理干预技术。他们主张每一个孩子都是自性圆满的,需要父母给予全然的接纳和真爱。他们反对用打骂、控制的方式教育孩子,他们认为那是对孩子心灵的摧残和伤害,是扭曲孩子天性、把孩子教育成“盆景宝宝”的恶劣修剪,是父母缺乏“爱能量”的一种以爱为名的损害。
所以,有这样的父母,从小到大,我都是快乐的、幸福的。
一日,在父母的书房寻找好书,看见桌上一首诗,是用一张纸单独打印的。题目很特别,叫《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作者叫纪伯伦。感觉很有趣,便记住了: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四十生儿得宁馨
 
 
 
 
梦回于宋朝的这一年,是公元一零八四年,当时父亲已年近不惑。夫妻恩爱、仕途顺遂,家庭吉庆、生活充裕,父母满心欢喜,共同期待着一个孩子。
没错,我就是,在父母的殷殷期待中,踏光而来的孩子。
三月阳春,万物复苏,百花吐蕊,青草茵茵。许多人选择在这个季节,信步去看一场花事,渡船去赏一湖春水。一路清风雨露,赴时光之约。
我将彩云装进行囊,把未知的故事背在肩上,没有选水乡的那座石桥,而是停留在中原齐鲁之地的一扇朱门之前。
柔软的襁褓,轻轻摇晃的睡篮,舒服且自在。
母亲的怀抱,那股让人陶醉的香,令我神往让我安静,我把千言万语化成一声声啼哭,母亲也总能读懂我的心绪。
轻轻地将我抱起,缓缓地放入臂弯,温柔地和着我的声音,轻轻的亲吻落在我的面颊,香醇的乳汁流入我的口中,我安然地闭上眼睛,一边尽情地吮吸,一边惬意地哼哼。
很安静,母亲的呼吸声、吞咽奶水的汩汩声、隐约的犬吠声;旋即,由远而近的脚步声轻且疾,带着欣喜和焦急,这是父亲回家的脚步。
“今日可安好?”
“安好!你来抱抱。”
一双温润的手,小心翼翼地揽我入怀。我睁开眼睛想看清他的容颜,可还没等我定睛,就被他举过了头顶。高高托起我的那一双有力的手臂,这一世里,一直引领着我前行在每一个转弯处、每一片风景里。
在来时的那一世,听过一首温暖的歌,天籁般的嗓音,是送给自己孩子的礼物。
 
你来的那天 雪花纷飞
我于是掉眼泪
你带着一身明媚
离开我温暖的堡垒
 
你是我的依赖
你是天的安排
你来填补空白
你说来就来
你不能去学坏
你可以不太乖
 
我的爱
我怕你不知道我是谁
你让我慢慢体会
你带着一身光辉
照亮我心底的漆黑
你是我的依赖
你是天的安排
你来填补空白
 
我的爱
你给我全世界的玫瑰
还是结冰的眼泪
我其实无路可退
谁让你就是我的宝贝
我不能太宠爱
我怎能不宠爱
我的爱
 
 
温暖的笑脸
 
 
 
 
眉毛微微上翘,喜悦带动眼角,眼里瞬间便有星辰大海。
明亮的脸舒展开来,把心情一直拉到鬓角和耳根,脖颈也跟着放松地活动起来。嘴角轻盈地上扬,定格成月牙的形状。
这是我心中父母的笑脸。
好风如水,明月无尘,我在你们的目光里,看见了我自己;我在你们的笑脸上,看见了我自己。
“照儿,来,娘亲抱抱。”
“照儿,到爹爹这里,给你的玩具。”
沿着岁月的竹林小道,顺着日子的斑驳树影,我在你们微笑的目光中蹒跚学步,向着你们伸出的双手,看着你们双手背后灿烂的笑脸,我一步步向前,前方便是更明亮的风景。
明月遥挂、星星点缀的夏夜,散发着蒲香的手扇,一方院落仿佛容纳了整个山川水色;天地纯然静穆,月光皎洁如洗,夏虫呢喃蛐蛐嘶鸣。暗红色的八仙桌,一壶桂花佳酿,几块母亲手制的糕点,整个日子悠闲淡定。
母亲的身体是为我铺就的温床。我半倚在母亲的臂弯,坐在母亲的膝头,柔软且舒适。母亲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目光始终不曾离开我,一会儿摸揉我的小脚,一会儿拿起我的小手,轻轻摩挲着,放在鼻子下面轻嗅亲吻,然后就看着我笑。我也冲着她笑,两张笑脸在穿越的星辉里交替定格,不负彼此一生的依恋。
父亲朝我们这边侧坐着,品着桂花酒、说着闲散事,时不时起身探过头看看我,“爹爹在这儿呢!”用藏猫猫被发现的俏皮口吻,笑容如同天上繁星般在他脸上升起。我也“咯咯”笑着,挥舞胳膊小腿。尔后父亲便坐回去,品一口桂花佳酿,吃一口糕点,大笑慢慢褪去,留下一脸不易觉察的知足。
母亲哼起熟悉的童谣,轻柔的声音随夜色淡淡而去,又随晚风浅浅而落。我迷迷糊糊微闭双眼,由着母亲轻轻地拍抚,而慢慢进入了香甜的梦乡。
 
月晕五色如虹蜺,深山猛虎夜生儿。
虎儿可爱光陆离,开眼已有百步威。
诗翁虽老神骨秀,想见娇婴目与眉。
木星之精为紫气,照山生玉水生犀。
儿翁不比他儿翁,三十年名天下知。
材高位下从所惜,天与此儿聊慰之。
翁家洗儿众人喜,不惜金钱散阁里。
宛陵他日见高门,车马煌煌梅氏子。
 
阳光下玉兰花开
 
 
 
 
草长莺飞的日子,如流水般逝去。
流水有声,岁月无痕,宛若一叶野舟在无人问津的河湾横渡,浮世清波里,只能看见过往的背影。
从咿呀学语、蹒跚踱步,到满院乱跑、追逐嬉戏,孩子的成长,总在不经意的一瞬间。
院落围墙边那一大片竹园,四季青翠,挺拔修长,凌霜傲雨,两排竹林中间,一条幽静的青石小径。
晴好的天气里,母亲拉着我的小手,更多的时候,是我握住她一两根手指,穿过院廊,一路愉快地来到竹林小径。
“照儿,你看这里是什么?蛐蛐!”
“照儿你看竹叶缝隙的阳光!”
新奇的大自然,在我眼前展开一幅神秘旖旎的画卷。抬头望向母亲,金灿灿的阳光透过竹叶倾洒进来,给母亲装扮了一个如梦幻般的背景幕,一轮金色的光圈包围着母亲。
“阳光衣!”我指着缕缕金光。阳光下,母亲的笑颜如花般绽放,一直芬芳到我的心底。
院落的中央,有一棵高阔的玉兰树,比邻矗立着一棵海棠。两树之间,青色圆形的石桌,四墩石凳,分别雕刻着梅兰竹菊。
初春时节,玉兰花开,满树点点朵朵,莹洁清香,如天间仙子,若雪涛落玉。
父亲左手捧一本闲书,右手斟一杯香茗,坐在石桌前,看着我,任由我在院子里自由自在地跑玩。满头大汗口渴难耐时,父亲便招手喊我到跟前,用衣袖擦拭我的脸,然后,递过一杯温度刚好的香茶,满眼慈爱地看着我一饮而尽。继而他接过杯,抬手朝外示意,“去玩吧!”
明朗温和的阳光下,在清明简净的日子里,父亲,是我一回头就可以看见的踏实与心安。
湛蓝的天空下,父亲的脸慢慢变得模糊,尔后又慢慢变得清晰,我看见了后世的父亲,一样宽厚平和的目光,一样的浓眉俊朗,一朵玉兰翩翩落下,顺着父亲的发髻,掉落在父亲手中的书页上。
父亲拾起花,向我招一招手。我的笑容灿烂起来,飞快地跑向父亲。来到父亲的身旁,接过芳香的玉兰花,轻轻地依偎在父亲的腿边。
抬头想跟父亲说些什么,阳光下,父亲倏然白霜染鬓,腰背佝偻,皱纹横生。错愕间,我伸出手,想抚平父亲脸上的岁月雕痕;父亲拉过我的手握在掌心。再次看向父亲,苍老的脸消失了,重又变回了俊朗。
变幻的梦境里,现实的生活中,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父亲,就这样大手握着小手,什么话都不必多说。
穿越千年的父爱,厚重且温暖,重叠在那一剪梦的时光里。
 
朗朗读书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有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父亲坐在睡篮边,一手摇着我,另一手拿着书,读书声抑扬顿挫,他有时会摇头晃脑,有时会来回踱步。
不需要我回答,父亲只是自顾自说着那些我听不懂,但又觉得很好听的话语。
睡饱以后,兴致高时,我也会“啊!啊!”地跟着父亲说。每当这个时候,父亲便高兴地停下来,走到我跟前,兴奋得脸有些涨红,大声说“我儿能听懂,快过看,我儿能听懂!”
母亲也会立刻停下手里的活,走到跟前欣喜地看着我,柔和的声音伴着甜美的笑,“听懂啦!来,再说一句,啊!啊!”
父亲和母亲对着我“啊!”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喜悦,那是被全世界接纳的感觉,那是被爱的太阳温暖的感觉。
“我不在家的时候,你就多给孩子读书。”父亲对母亲说。
“好!多读书,长大了一定是个大才女。”母亲看着我、逗着我。
才女,原来是从这里开始长的!
后世的我,两岁左右时,最喜欢和母亲玩拍手“对韵”的游戏。小区花园的长椅上、宽敞明亮的阳台上、有时我在滑滑梯时,母亲站在一旁,我们都在玩这个游戏。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有时我说前一句,母亲对后面的;有时母亲说,我来对。
时常急切地等母亲下班回来,站在母亲身边盼她干完家务,而母亲则会放下手里的活儿,拉着我的小手,拿上些好吃的摆在旁边,与我面对面坐在榻榻米上,我们就开始“对韵”游戏。母亲经常说“什么家务也没有我女儿重要,现在我女儿最需要妈妈陪了。”
起初,我并不知道嘴里说的是什么,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是,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说着说着,我真的开始懂得它们的意思了。
直到现在,我依然可以张口就来。
 
“莺莺对燕燕,小小对端端。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至圣不凡,嬉戏六龄陈俎豆;老莱大孝,承欢七衮舞斑襕。”
“燕出帘边春寂寂,莺闻枕上漏珊珊。池柳烟飘,日夕郎归青锁闼;阶花雨过,月明人倚玉栏杆。”
 
温馨的氛围、温暖的笑容、温和的声音,让这些文字如春雨般温润我的心田,成了我心里最真实又最深刻的儿时记忆!
 
 
寻寻觅觅
 
 
 
 
这一天,家里来了很多客人,每人脸上都挂着和善的笑容,见面问好作揖,品一壶香醇的茗茶,聊一聊彼此家中近况,一团喜悦祥和。
父亲母亲这一天格外高兴,仿佛天外那一抹七彩的朝霞落入凡间,印于他们的天庭和地格,明亮且喜庆。
母亲换上一袭紫色新衣,发髻精致妆容美丽。她吩咐人烧足了热水,将木制浴桶摆在吹不到风的里间,水里放一些艾叶,又撒上一层玫瑰花瓣。两个侍者手捧明玉般,把我放进了漂浮着红色花瓣的热水里。
洗罢,母亲给我穿上了一身绸缎新衣,喜滋滋地抱着我,走到一众人前,将我放在父亲平时品茶坐的罗汉床上,随即挪走了床桌和靠枕,罗汉床立时显得舒适宽大。一些物件不规则地平铺着,中间留出空隙,供我自由自在地爬行穿梭。
在周围长辈的一片喝彩鼓励声中,我仿佛受到了鼓舞,我先快速爬一爬,又坐下看看周围的人,似乎在要掌声,然后再继续前行。
气氛愈发热烈起来,长辈们的眼光越发殷切。我还是欢脱地爬来爬去。
来到一个细长的物件前,我停了下来。
“咦?好眼熟啊!在哪里见过呢?”
“为什么一看见它,心里就这么安静,还有一分说不出的温暖!”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
数不清多少回,母亲一手抱着我,另一只手就拿着这个东西,一头画出好看的符,另一头跟着摆动,甚是有趣。
父亲经常把我放在他那宽大的楠木案几上,铺开一张白色,拿着这个东西画来画去,一边画一边对我笑。好几次,他还把这个东西放在我的小手里。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一起画,画不出来的时候,他便抱着我,身体前倾,握着我的手在旁边蘸一下,然后继续画。
“对,这个最亲切!一看见这个东西,就想起父亲母亲的笑容。”
我拿起它,像有父亲的手握着,我的小手握好它,在床上画起来,表情平静,腰背也自然挺直。
围在旁边的人为什么这么高兴?他们大声说,“好,好啊!”
母亲笑盈盈地抱起我,拿走我手中的东西,顺势在我脸颊上亲了几口,又把我放下来。
“咦?那个熟悉的小棍棍呢?噢,在那边。”我迅速准确地爬向那个带有父亲和母亲微笑的可爱的小棍棍。
“小女两次都抓起毛笔,将来,定然是个了不起的才女!”父亲抱起我,温暖的大手握住我拿着小棍棍的小手,高高地举起,神采飞扬,连声音都高亢了许多。
毛笔和文字,连接着我内心最温暖和最柔软的地方,将注定伴随我一生,并牵着我走进美妙的风景,让我给这个世界创造奉献一抹曼妙。
 
 
书房与绣房
 
 
 
 
天气温暖,草木飘香,今天是女儿节。左右邻舍的姐姐们叽叽喳喳,看起来很有节日的心情。
我看见,五岁的我在父亲的书房里写字,拂袖提笔,端身正气,有模有样。
夕阳归山,鸟儿返林。星星一个又一个,从暗蓝的天幕后探出头,瞧瞧四下无人,“嗖”的一声跳出来,站定在自己的位置上,一闪一闪地俯视着这苍茫夜色下的烟火人间。
大姐姐们陆续聚集在院中,捧来新鲜的水果,端来香甜的糕点,带来提前绣制好的小物件,整齐放置于供桌上,双手合十跪在供桌前,表情肃穆虔诚,口中念念有词。
我问母亲,“她们在说些什么?”
母亲看着那些起伏跪拜的姐姐们,悠悠地说:“今天是乞巧节。她们乞求天上的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赐予她们心灵手巧,让她们在女红上技法娴熟,更能让她们遇见巧配的幸福姻缘。”
母亲的话让我想起了一首诗,便随口诵道: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著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天籁般的童音稚嫩甜美,随着夏夜的风飘散开去。
母亲惊喜地看着我,“你诵的是哪篇?”
我歪着头拧着脖颈,带着几分骄傲和自信回答:“爹爹刚教的,叫《织女叹》。”
“照儿,你诵读得极好!今日是女儿节,你乞求的心愿是什么啊?”母亲殷切地看着我。
“女儿的心愿不是女红之事,女儿不喜欢一整天待在绣房,女儿喜欢爹爹的书房。女儿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一直读书写字,读很多很多书,像爹爹那样写很多很多字!”
五岁的我站直了腰背,满脸稚气,表情认真执著,眼神笃定坚毅,迎着母亲慈爱的目光。
“好!好!好!母亲全应允你便是。”
母亲连说三个“好”字,把我抱起来,让我面对着她骑坐在她的双腿上。母亲双手交叉,从我身后环抱着我的腰,用额头轻轻顶着我的前额,左右摇晃着,满脸地宠溺。
“书房也好,绣房也罢,这整个院子,每一间房屋,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愿只愿,我女儿自在快乐!”
母亲大声说着,像是对院子里的所有人说,像是对天上的神明说,像是对我的命运之神说。这份带有无比智慧的亲子宣言,在男尊女卑的宋朝,亦或是在千年之后的尘世,都是凤毛麟角见。
于我,更是累世的恩典!
一缕轻柔舒爽的夜风迎面拂来,吹开后世鲜活的记忆,那是一位女诗人,名字叫舒婷,她为母亲写了一首诗《啊!母亲》,时代不同故事不同,可此时此刻,于心于情,诵来特别应景。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啊,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啊,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读书不觉已春深
 
 
 
 
读书时光开始了!甘之如饴,废寝忘食,乐此不疲。
儒家的全部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西汉的《史记》和唐诗,都能涤荡我的心灵。
水因有月方知静,天为无云始觉高。
人生最美丽的风景,于我,不在远方,而在方寸乾坤的书房,静读文字,时光流转,品一口醇香的茶汤,掩卷之间,云水千年。
读书的时光是安静的,整个人完全沉浸在书里,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和文字轻柔的低语,看不见斗转星移,感知不到寒暑更替。
父亲在京城任职,休沐在家时,玉兰树下,海棠花旁,我们对坐于石桌两旁,我给父亲诵读讲解。母亲坐在中间,给父亲斟茶,给我递糕点,却不发一言,她只是静静地听着,静静地陪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清澈的声音抑扬顿挫,婉转动听。
一阵清风吹来。淡淡云烟,千年后世的画面映在云烟里,古今两世的岁月天书就此打开,一页又一页,读懂时,读懂了父亲母亲绵延不绝的情深。
那是东方半岛九楼我的卧室,连着我的专用书房;卧室通往书房的门,是一道彩色水晶串珠的门帘,风一吹,摇曳间风情万种。
父亲每天陪我读一会儿章回体的《水浒传》,虽有些佶屈聱牙,可是父亲一边解释一边比划,格外生动有趣,“咯咯咯”的笑声中,很多章回到现在也能如数家珍。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父亲说,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升华到超然的境界,日常里的焦虑、烦忧,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
父亲说,读书可以增长知识,祛除无知;可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可以充实生活,丰富精神;可以滋润心灵,减少空虚;可以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父亲说,多读书,增加书卷的气质,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涵养静气,静能生慧。
母亲陪我读的是童话故事,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母亲陪我参加作家杨红樱的小读者见面会,母亲和我一起体会杨红樱笔下马小跳的心事,一起为出生在秘密山洞的小猫而流泪。
更多的时候,母亲陪我快乐地玩各种游戏。看,每天起床时的连续剧《小狗嘭踏踏》:母亲一手拿着白毛公仔狗狗,一手套上小鸭子手偶,以我为主人公“姐姐”,随口编出各种版本的童话剧,而属于我的对白和剧情,则都是由我信口说出;每一集的故事都新颖离奇、曲折生动、情真意切。
母亲把一些字母写在精美的卡片上,由我制定规则,一家人便玩起了“找宝藏”的游戏。后来,我才知道那些是英语的音标,母亲用这样的方式,让我在快乐的情绪里,练就了学习英语的“童子功”。
 
一杯香茗,一卷书,偷得半日闲散;一抹斜阳,一壶酒,愿求半世逍遥。
 
作者木轩然在《执手千年》里如是描写。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
电影《卡萨布兰卡》里有一句台词:“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你读过的书。”
 
 
盛放的童年时光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延伸至远方。小路的两旁,是开花的树,想必曾经也是一树的花团锦簇吧!可现在,枝头大部分的花已经凋落,只剩下稀疏的几朵。新长出的树叶还小,还不能形成树荫。
一群快乐的儿童们在树下的小路上,自由自在地奔跑着、大声欢笑着,来去都像一阵风。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们跑来跑去,是在追捕翩翩起舞的黄蝴蝶。
黄蝴蝶飞得很从容、很悠闲,一点儿也不害怕的样子,相反,它在逗孩子们开心呢。它一会儿飞得很低,像是在迁就孩子们张开的胳膊和小手;它一会儿飞得很慢,像是在等待孩子们追不上的脚步;就在孩子们以为快要抓住的时候,黄蝴蝶一闪,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去了。它停落在一朵黄色花的旁边,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观察着孩子们。
孩子们追到花丛旁,突然停住飞跑追赶的脚步,左顾右盼,寻找黄蝴蝶的身影。可是,只看见芬芳的、随风轻摆的黄花,分不清哪朵是花、哪朵是蝴蝶,再也找不到黄蝴蝶了。
这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这一段写满童趣的文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笔下: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类似这样的画面和快乐,在我前世和后世的童年时光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
后世里,我出生在深圳一个叫“半岛苑”的花园小区,那里有我童年前半段最快乐的记忆。我家在最后一排,位于半山腰,推开窗户,就能看见一坐郁郁葱葱的山。
位于我家窗户后面的那一座山,其实不能被称作“高山”,充其量,算是个小山包。但是,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山,也是我爬过的,最有温度的山。
我家楼下的山脚处,是一个篮球场,从我还抱不动篮球的时候开始,父亲母亲就陪我在这里,玩扔皮球。从这里是不能直接上山的,因为篮球场的四周有网子围住。
上山需要从我家楼下向左走一百米,到花园小区的后门,这是一道窄窄的栅栏门,门上挂着个石匾,大大地写着“石芽岭”三个红色的字,便是上山的入口了,里面连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
顺着上山的小路看去,直通远处的山顶,并不陡。但是如果遇到雨天,或是雨后初晴,小路是泥泞的,走起来脚下会打滑,一不留神就会摔上一跤。天气对我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只要我想上山,任何时候,父亲母亲都乐意陪我上山去走一圈儿、玩一趟。
上山的小路,宽度只能容下一个人独行,母亲走在我前面,父亲跟在我后面。之所以这样排列,父亲说,要是我滑到了,他一把就可以接住我,而母亲力气不够大,反应也不够敏捷,避免两个人一起滑到。
有时,我们会在山上花一整天的工夫。
上山是要带上必备的工具和药箱的,我们三个每人一个背包。我背着一把小铲子和一把小剪刀,脖子上挂着一个小照相机;母亲背着零食和水,和我的一两件衣裙;父亲背着创可贴、风油精和我的小桶。
从跨过石匾的那一刻起,我的“探险”就开始了。山上的灌木丛、丛边的花花草草、一片颜色艳丽的大叶子,都会吸引我的目光。
一旦发现没见过的小花、小叶子或小草,我就忙着给它们拍照,父亲跟在身后忙着给我拍照。
所以我们一路走得很慢,随时随地停下来,欣赏一片紫色的树叶,蹲下来嗅一嗅脚边的小花。有时会路遇一片搬家的蚂蚁,我们不去打扰它们,只是围在旁边静静地观察。只是看蚂蚁,我们就能看到太阳下沉西山,然后站起身,心满意足地往回走。
两棵长在小路旁边的野花,叫不上名字,但粉色的花瓣、白色的花蕊很是好看。蹲下来抚摸它们,发现它们的根竟长在一处。怕它们互相抢营养打起来,我移植了一棵到小路的另一边。每次上山,我就用玩具小桶提水上去,浇一浇我栽的那棵,也给原来的那棵喂饱水。两棵小花竟然都活了下来,而且,叶子更茂盛,花也开得更多、更好看了。
一路走走停停,那次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那是一片人工修葺的一大片空旷的平地,让从山下走上来的人,心一下子舒畅起来,想立刻找个地方坐下来。
我跑向一座八角亭,父亲母亲顺着我跑的方向,也看见了这个可以歇脚乘凉的所在。亭子下面,是四边可以坐人的大理石凳子。我脱掉鞋和袜,光着脚站在亭下凉凉的石凳上,来来回回地走着蹦着,“咯咯咯”地笑着。父亲和母亲顾不上坐下来休息,站在我左右两边,伸出手护着我,但又不会拉着我,以便给我足够的空间自由地蹦跳。
看我跳累了,父亲就喊着“来,架架楼”。父亲说着,就在石凳边蹲下来,母亲扶着我骑上父亲的肩膀,有时我两只手抓着父亲的耳朵,有时抱着父亲的额头。随着父亲一声“坐稳了宝贝!”他慢慢地站直身子,然后他站到石凳上面,母亲也站上来。就这个高度,就这样的姿势,我们向远处眺望。凉爽的山风迎面吹来,送来一阵沁人心脾、掺杂着青草味的花香。我被这样的风和这样的香味感染,张开双臂,做作飞起来的动作。父亲紧紧抓住我的两条腿,头更低地低下去,鼓励我:“宝贝,飞吧!飞得高高的!”母亲抬头看着我笑,高举起双手,随时接着我的样子,保护着我,但并不拽我,“看宝贝飞得真高!”飞够了,我从父亲的肩头滑到父亲的怀里,坐在父亲的胳膊上,让父亲安稳地抱着;母亲站在我的另一侧,握着我的一只小手。
就这个画面,就这样的视角,我们玩“看猜找”的游戏。我们先看向家的方向,寻找镶着暗红色墙砖的楼群;然后看近处的,半山腰有一方不大的广场,通常会看见一群大妈跳广场舞,偶尔,也会有一群小朋友打闹嬉戏;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在林立的大楼里找到市民中心的“大鹏展翅”;抬头,在亭角发现几尊脊兽,观察它们从周围钢筋水泥的雨林中跳脱出来。
玩到太阳下山,路灯亮起,等到霓虹灯闪耀了整个城市,我们手拉手,唱着歌,踏着新修的石阶,从山的另一边下山。
童年的记忆里,这座小山包,是我每周都期待去“探险”的地方,是充满了神秘和未知的“原始森林”。
前世,我虽生在宋朝,但由于父亲开明、母亲慈爱,我的童年也是无比快乐、无比自在的。
宋代的女孩子,从小就要学绣花学织布,学习女孩的礼仪礼节,什么笑不露齿,什么走不露脚。而这些,与我没有丝毫限制和要求。我是父亲母亲眼里心里的明珠,我可以为自己做主。与书香墨香相比,我对女红之事了无兴趣,更不要说那些繁琐的规矩了。
于是,我想看书的时候,就可以安心地遨游书海;我想写字的时候,就可以尽情地泼墨临摹;我想出去玩的时候,就可以叫上一群小伙伴,想到哪儿玩就去哪儿玩。假山后巧捉迷藏,树林里追逐攀爬,甚至我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情,独自到郊外的溪亭,玩到天黑才回家。
我可以喝茶品酒,我可以自由出入父亲的书房,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我可以想说什么就大声地说,想唱什么就尽情地唱。
两世的成长里,父亲母亲都给了我一段盛放的童年时光。
 
 
 
 
 
 
 
 
 
 
 
◎  第二章
 
窈窕娉婷    酌尽平平仄仄
 
 
才女初长成
 
 
 
轻快的日子里,我长大了。转眼已到豆蔻年华。
与书为伴的童年,为我搭建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越读书越感觉头脑灵活,越觉得思如泉涌,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记忆的速度越来越快,几乎达到过目不忘的境界。
父亲为我列了许多书目,内容越来越广阔,眼界也随着宽广了起来,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七彩画卷,那是一个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有人物的悲喜,有跌宕的故事,有春花秋月,有夏花冬雪,我在一个太虚无垠的世界里遨游,全身心地汲取知识,不知不觉,浸染了一身的书卷芬芳,端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写字后的小憩时光,我也会信步来到姐姐们的绣房,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兴致来了也会亲自动一动手,不是为了要学,只是觉得有趣。心情大好,随口吟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姐姐们被吸引了,有的要求我讲解这首《木兰辞》,有的会笑吟吟地说:“再来一首,再来一首!”
每当这时,我心里便对绣房产生了一些亲切,感觉绣房里多了些我喜欢的书香墨香。
我喜欢在朝阳初上的春天的清晨,拿上一本心爱的书,来到院子的后边,那片新叶翠绿的林子里,晶莹剔透的露珠挂在小草的嫩芽上,照映出了我,也照见整个世界。
我喜欢亲近大自然,阳春白雪的明净,流水落花的清泠,月华如洗的山峰,或清风拂面,或微雨迷蒙,或暖阳普照,都会让我深沉地陶醉。在前世和今生中穿梭,在出尘与入尘间游走,感受梦里和梦外的风情与时光,人间红尘,不再只有狭隘的巷陌,不再只有五味杂陈的烟火,更有一颗心,可以向更深远、更无际的空茫自由驰骋。
我是一位飘逸出尘的女子,受父母熏陶,人人都说我精通音乐,这都缘于我的酷爱。一次,父亲带回一把古琴,名叫“正吟”,木质名贵稀有,木的纹路奇特且美妙,琴声空灵悠扬、回味久远。素静的日子里,竹林的疏荫小路,或清凉的石桌上,伴着飘飘而落的白玉兰,亦或迎着满树锦簇的海棠,我拨弦弄音,芊芊素手抚于琴上,只见十指飞舞,琴音便弥漫在整个时空。心中那个轻盈曼妙的我,如仙者悠然飞舞,风姿绰约,越飞越高。无穷的岁月风云尽收眼底,琴声四散开去,高山流水,涤荡灵魂,天籁之音萦绕在心头不绝如缕,回味千年。
挥毫泼墨之际,时光是这般澄澈如镜,周围欣然葱茏的风物都消失无影,这世间仿佛只有我,和手中的笔,与眼前的字。父亲每次休沐回来,都要捎回名家的书法,有蔡襄的,有苏轼的,有黄庭坚的,也有米芾的,不管是行草、行楷,还是规规矩矩的楷书,我都拿来临摹,或浑厚端庄、雄伟遒丽,或婉转有致、潇洒劲逸。东坡先生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每一幅字每一笔画,都直抵灵魂深处,心手相应,我会深刻地明白人生圆满的来处和取舍的智慧,我能体验到这世间纯然如水的宁静。
父亲五十五岁寿辰前,我提前三个月悉心临摹了马远先生的《梅石溪凫图》,作为父亲的寿辰礼物。我喜欢这幅画。一角山岩横空伸出,却一点也不突兀,一泓清泉,淡淡水气,清晨之态在静谧中显现出来,两三枝花蕾初绽的梅枝,冷傲中却盎然生机,野凫戏水争知春暖,栩栩如生中,打破了山涧宁静,平添了许多生趣。
我猜父亲也定是喜欢的。因为这幅画,在用笔上也颇具特色,用小斧劈皴画左下角的巨岩,力道适度、力痕明晰。横出的岩石用的是晕染之笔,画得迷迷累累,不但让突兀之感顿然消失,还能衬托出几许空远的感觉。
初见第一眼,我就被深深吸引。这幅画构思巧妙用心独到,梅枝如虬龙展体,梅花点缀更丰富了枝干的动感,与戏水野凫相映成趣。
父亲寿辰当日,高朋满座,父亲借半酣酒意,拿出我送的礼物,顿时满堂喝彩。
我写词作画、抚琴书法,在寂静无声的岁月里,在花开花落之间,千年才女,从这里,款款走来。
 
菱花镜里有佳人
 
 
 
 
仿佛有一段美丽的过往被遗忘了,遗忘在菱花镜魔法的世界里,要伸手去寻,却无法触及。想要从镜子里看清自己的容颜,感觉在那个缥缈旖旎的仙境中有另一个自己,和自己的那些云水过往,需要被温柔地记起。
不管那是一个怎样的自己,不管那是一段怎样的过往,都抛诸脑后。勇敢真实地面对自己,或素面清妆,或略施粉黛,路过杏花烟雨春风墨绿,走过银装素裹冬雪皑皑,这是一场悠缓的等待,不管多少年。
也许某一天,只是一个无意的转身,菱花镜里,那个裙袂飞扬、怀着海棠心事的美女,从红尘陌上款款走来,走在轻灵的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