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书展示 > >> 信息详情

又见那山红

发布日期:2016-12-19 17:01:50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又见那山红 / 蒋文静著 --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11
(书韵文香 / 杜哲,黄娜主编)
 ISBN 978-7-106-04602-6
Ⅰ. ①又… Ⅱ. ①蒋…  Ⅲ. ①散文集-中国-当代 Ⅳ. ①I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300300号
 
 

 
                   深情的回望
                         
谈蒋文静的长篇纪实文学《又见那山红》
 
                              邱恒聪
 
  我是在炎热时节读到蒋文静的长篇纪实文学《又见那山红》的,可以说,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读到一半,忽然停电,空调停了,但我竟然忘却了酷热,仍然读着,读着,我忽然觉得,这迭厚厚的书稿宛若高山之上、苍穹之下、云水之间浩荡而来的一股春风,它吹散了炎热,吹开了我心之深处关于红声厂的记忆。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为红声厂写了一部名叫《火红的声音》的传记,讴歌了一代红声人为我们伟大共和国的无私奉献和他们的壮美风采。今天我面对的这部青春力作,承续了我昔日的记忆与赞美,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再现了红声厂璀璨而不朽的历史。必须指出的是,当年我写红声厂时,蒋文静还是红声厂的职工子弟,年仅十四岁!而恰恰是这个蒋文静,从一个红声二代人的角度,用女性特有的柔情与细腻,娓娓动听地为我们演绎了一曲响遏行云的时代礼赞!
  当我读到书稿中关于《我的父亲》的一节时,我不禁泪水盈眶,作者不是为写父亲而写父亲,她把养育她成长成才的红声厂视为父母,而自己则是父母怀里的孩子!这一节我认为是全书的华彩乐段,蒋文静采用浓浓的纪实笔调,铺陈着父亲在红声厂的故事,字里行间写出了红声人那股铁肩担道义和不怕艰难不畏牺牲的时代精神,用一滴水反映太阳光辉的艺术手法浓墨重彩地勾勒及塑造了红声创业者的光辉形象!蒋文静之所以能够游刃有余地写好红声厂,这与她全身心地投入分不开,因为,她对这个题材有太多的激情,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思考!
  大海潮涌起一轮轮太阳,一代人写一代悲壮的辉煌!今年是红声厂建厂五十周年,蒋文静的这部力作无疑是对这个盛大纪念活动最好的献礼。它像是一朵浪花,走进了我们社会主义文学的长河,将一百年一千年地奔腾着,诉说着,让几代红声人和广大读者永远记住红声厂多彩的昨天,记住位于赣江岸边的神岗山所发生的许多故事,让那些故事永远定格在我们心里,启迪我们不息地奋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贡献出我们的毕生!
 
2016年10月2日  
 
注:作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电视连续剧《大唐歌飞》《毛泽东千里寻故地》等13部影视剧、长篇小说《山帅》《狂飙》《文天祥》等21部、纪实文学《火红的声音》等多部;出版发表文艺作品2000余万字,荣获30多个全国影视和文学大奖。
 
 
 
 
 
 
 
目 录
 
 
她乡红声 美好童年1
 三线大家庭1
 青春的旋律4
 我的父亲12
 驼背女人却坚强19
 梦影军工——童年时的4380厂22
 那年我十四岁26
 红声小伙伴30
 红声姐妹情34
 爱与责任同行40
 三线留守人45
 
走出大山 开启新生50
 三线家书抵万金50
 从茫茫林海到茫茫人海54
 勇 气59
 人生的精彩在于奋斗65
 信念比黄金更珍贵(一)70
 信念比黄金更珍贵(二)76
 守住那份寂寞80
 致青春86
 在职绽放 快乐成长92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96
 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自己100
 重获新生活的新生命105
 腹有诗书添气质110
 
阔别重逢 红声情深117
 永远的4380厂117
 寻找回来的世界123
 杜鹃花开我来时127
 两地故乡情132
 一年又一年138
 爱在跌倒前142
 感恩成就未来147
 红声同学情——4380151
 大手牵小手156
 三线情悠悠162
 为时代而歌169
 在路上……176
 
神岗山抒怀181
 
后 记184
 
 
 
 
 
她乡红声 美好童年
 
三线大家庭
 
  一首《我想有个家》传唱至今,余音仍绕耳不绝;《常回家看看》更唱出了当今社会忙碌的人们对家的思念,对父母的愧疚!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是爱的港湾,是最不用责任和义务来规范,而心甘情愿自觉维护其圣洁的地方。家是我们调整状态,整装出发的营地,我们都爱自己的家,并为之奋斗不息!当一个集体有你的童年,有你的成长历程,有你的快乐,有你的烦恼,便融进了你的血液,融进了你的灵魂,那份感情便更甚于家!我自小在三线大家庭长大,“红声”就是我的童年,我的家!
  现在我虽已成家,但三线之家一直是我灵魂的栖息地,三线之家是最能让自己心灵放松的地方,三线之家是一个精神的乐园。三线之家就是你和三线家人们在一起的情感全部。拥有它时,它平凡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失去它时,掏心掏肝也找不回。三线之家是一种文化,三线之家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三线之家是一个时代人的情怀。
  对于我们红声,三线大家庭却是一壶茶,厂长是茶,工人是水。不同的水质能泡出不同口感的茶;厂长是茶叶,不同的品质都让水拥有不同的味道。当甘甜的泉水遇到劣质的茶叶,她就用她的纯净冲淡他的苦涩;当优质的香茶遇到了口感生硬含有杂质的水,他用他的淡雅和回味掩盖她的青涩。甘甜的泉水和优质的香茶相遇,茶水的味道就会回味无穷。
  我在红声的大家庭里喝了14年的三线茶水,她培养教育了我们红声至少三代人。如今离开红声之家30年,和我一样的红声同学们至今忘不了这回味无穷的三线茶水。  
  我们的童年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的茫茫大山——神岗山里。那里交通闭塞、远离喧哗,只有一条蜿蜒田间公路通往外面的世界,于是我们的童年就沉浸在那神岗山里了。红声厂就是我那时的全部世界。
  神岗山的生活充满诗意,如今已成一片新工地的红声学校仍能勾起我们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力量让我们三线人坚强?是什么离去让我们三线人悲伤?是什么付出让我们三线人坦荡?是什么坎坷让我们三线人成长?是红声厂,我们红声人的家!
  为三线建设,我们的父辈们从城市来到山区,风餐露宿、肩挑背扛、艰苦创业,洒下一腔热血为三线建设做贡献。这是人类工业史和城市建设史上一次绝无前例之壮举。
  如今三线建设50载,而我们那曾经红火的三线大家庭的成员已分散在全国各个地方,再也找不到那个曾经让我们依恋的三线大家庭的港湾了。只有在红声之家微信群的大家庭里再次回顾曾经的历史,叙起当年的往事,竟历历在目,如数家珍,时光仿佛已停滞,那氛围一下子就把我们拉进了红声厂的大家庭,不再有时空的距离。
  1966~2016红声之家50周年之际,我们回望历史,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三线大家庭度过了十年“文革”,却未能游刃有余地走进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退出了历史舞台。曾经年少气盛的三线父辈们远离家乡支援三线建设,而改革开放的大潮之门打开之后,三线企业逐步减少消失,父辈们却拖着年迈的身躯又开始迁移。留守的人远离都市繁华,继续承受与家人分离的痛苦。这个家成了我们三线人永远的回忆,但她的精神却撑起了我们的脊梁。
  是什么誓言让我们幻想,是什么距离让我们守望,是什么信念让我们疯狂,是什么风雨让我们无阻。爬过的山,走过的山间小道,喝过的赣江水,奔跑在生活区的身影,红声厂的街道、食堂、大礼堂,幼儿园的琴声、学校里的朗朗咏读声,让我们曾经生活在三线大家庭里的三线人永远难忘。这是三线人共同的记忆。这是我们奉献青春,努力拼搏的父辈;是我们调皮顽劣又孜孜不倦地学习的三线两代人最自豪和最温馨的回忆。
  三线大家庭的茶水养育培养了我们,她带走了父辈们的青春,但在岁月的长河里,却依然有那么一朵小浪花翻滚的痕迹不曾磨灭。三线大家庭的情感和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一路前行。
 
青春的旋律
 
  有首歌叫青春,有个主题叫青春的旋律!青春,是生命的春天,是理想的火把,是人类生命激情的赞歌,是一个布满色彩与梦幻的世界。
  人生中青春时期是最为美好、精彩的阶段。一个人,只有经历了青春的酸、甜、苦、辣,才会成长为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
  时光飞快地流逝,一个中学时代回到家乡的少年,还没来得及好好品味就已进入中年。曾经的一切就仿佛是昨天,一睁眼,昨天红火的4380三线厂今天是沧海桑田。
  如今看到白发苍苍的“红声”第一代长辈们,想到他们,在最美好的年华离开亲人,离开大城市,把青春和一腔热血撒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几十年风风雨雨,时代变迁,最后回到已经陌生的故乡,他们的一生,应该是光荣又有遗憾的。
  三线人的青春是一部艰苦励志的青春史,每一个重要时刻总留给人们难以忘怀的记忆片段。
  “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
  在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多的2052.68亿元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1966年的某天,我不知道那天是秋高气爽还是寒气逼人,江西古城吉安、赣江之滨的神岗山上迎来一辆辆风尘仆仆的解放牌汽车。车上的几百个年轻人,来自紫金山玄武湖畔的国营第七三四厂,他们一腔热血斗志昂扬奉命支援三线建设。这些人后来自豪地称自己是“红声人”。
  我的父亲也在这支队伍中,自豪而又光荣。他们大都操着一口浓重的南京口音,他们的欢声笑语惊醒了沉睡的山峦,也惊动了奔腾不息的赣江和禾水。
  1966年12月16日是红声人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十三条船从南京下关码头驶抵神岗山畔的赣江江面,从船上卸下几百台机器设备和仪器仪表。
  几十年后吉安作家邱恒聪为红声写作了一本散文式的“红声故事”,书名是《火红的声音》,他用诗的语言赞美:“12.16——是你(红声)马拉松赛的起点,12.16——正式拉开你威武雄壮话剧的帷幕……”
  霏霏冬雨,落在神岗山,落在余家河,也落在红声老厂长连肯夫的心里。天还未亮,他透过朦胧的雨幕望着几栋简陋的房屋,屋里住着从南京来的工人兄弟们。当时走“政治建厂”的路子,边建设、边施工安装、边生产,先生产后生活、先厂房后宿舍;发扬“干打垒”精神,节约建筑材料。人多屋少,按当时的情况只能暂时按性别划分住处,男同志住一起,女同志住一起,六家合一个小伙房,单身汉吃食堂。而工人们对吃苦早有思想准备。不记得有多少餐由于煤火不行,煮了夹生饭,人们居然也吃得很香,有人唱起:“红米饭,南瓜汤……”井冈山的革命精神是职工们的精神支柱。由于经常停电,晚上漆黑一片,连厂长挨家挨户送蜡烛上门,给大家送去的不仅是光明,更是温暖。
  也正是这种革命精神为红声人的三线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而就在文革“如火如荼”的1968年2月,四机部正式验收4380厂,并将开初之厂名“宏声器材厂”改为“红声器材厂”。“宏”声、“红”声,一字之改,烙下了时代的印记,用我们的产品捕捉过滤放大出来的声音是有色的,她红得像井冈山五月的杜鹃,红得像东升的朝霞!
  红声人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出一幅幅宏伟蓝图,据资料记载:“从1966年迁建到1979年,红声厂逐步得到发展。到1979年底,职工人数达1348人,总产值984.5万元,生产电声器件120.5万件,继电器31.26万只,声学测量仪器5222台,实现利税179.9万元。”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红声人不断创新,研发出一批批新产品,像TMT-1型坦克帽,选用动圈式气导送话器和双腔耳罩,以抗噪性能优良、通话语言清晰,为“三七”工程选中,在建国35周年阅兵式后受到中央军委嘉奖。她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星球”。从1980年到1989年红声人共开发新产品电声器件新品57项,继电器新品7项,声学测量仪器新品19项。“星球”产品很快风行大江南北,为众多用户所青睐。
  1990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了红声厂,总理带来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工人阶级的关怀和问候,他同工人亲切交谈,仔细地询问了红声厂的情况。
  我国成功发射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用了红声厂的产品,中国航天工业供销总公司给红声厂发了锦旗,“大力协同,发展航天”八个大字金光闪烁。航空航天工业部给红声厂发来感谢信:“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的研制、试验,得到了你们的倾力支援和无私帮助,你们以国家利益为重,视航天事业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你们顾全大局、克服困难、勇挑重担、不计报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尚,鞭策着航天战线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干部去攀登拼搏。”
  也正是在1980年,创造年生产总值四千万元的红声厂,职工近两千人,连家属在一起最高时期达四五千人。父辈们拼搏顽强的奋进史,时时鼓舞着我们红声二代。想起这支队伍、这些成果,这些红声第一代的父辈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支援三线建设的硕果,荒山野岭风生水起,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篇篇华丽乐章,“红声大家庭”笑傲天下。
  “三线建设”让五湖四海的陌生人聚集在神岗山上,一起在那里工作、生活、学习,彼此间建立了难以忘怀的情谊。我们热爱那里的山峦和树林,我们难忘那里的平房、楼房和球场;我们奔跑在满是砂石的学校操场,我们嬉戏在贛禾交汇的天然浴场;我们漫步走上绿树成荫的熟悉的道路,我们嗅着空气里弥漫的松花香……
  恬淡的日子里,我们忘记了我们来自何方。可大海的潮水并没有遗忘它曾经惠顾的地方,一个更大的叫做改革开放的大潮又把我们冲散到了各个地方。
  如今,我们虽然天各一方,可我们“红声人”从没有忘记我们曾经就读的红声子弟学校,因为那里不仅仅有我们朗朗的书声,更有那童年岁月和青春年华里留下美好记忆及由此产生的心灵惆怅。
  青春因挫折而精彩,轻轻挥别无畏的童年,和着青春的步伐,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寻寻觅觅、跌跌撞撞……记得当年的花季吗?您还记得当年一张张稚嫩纯正的笑脸吗?是否也曾回忆起在学生时代和某位同学一起搞过的恶作剧呢?
  光阴似箭,一晃,由热血青年步入了中年。人到中年情感倍生感触,但心中那热血与激情永不磨灭。
  有人说人生好比乘坐北京地铁一号线:途经国贸,羡慕繁华;途经天安门,幻想权利;途经金融街,梦想发财;途经公主坟,遥想华丽家族;途经玉泉路,依然雄心勃勃……这时有一个声音飘然入耳:乘客您好,八宝山到了……
  顿时醒悟,人生苦短,起来总结:人生一切的繁华,只是途经,终点站其实都一样!人生的最终目标是死亡,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永远保留着热血、激情,让自己更有价值地开足马力开启自己的人生航班。
  童年是场梦,少年是幅画,青年是首诗,壮年是部小说,中年是篇散文,老年是套哲学,人生是一场永不重播的电影。人生各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意境,从而构成了人生绚丽多彩的心路历程。
  “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我们的思绪飘回那个充满青春元素的三线年代。青春在肉体上易逝,但是在心灵上是不朽的。从生理层面说,青春是有时限的,是不可能不朽的;但从精神层面看,只要永远保持热情,怀有理想,不断进取,重视修养,那么青春将永远伴随着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青春是不朽的。我们用激情畅想,激扬三线人的青春的旋律,用挚爱的情怀回响那首永不消逝的“三线电波”!
 
我的父亲
 
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 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 回去吧 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 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
时光时光 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变老
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永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 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 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您牵挂的孩子 长大啦
感谢一路上有你——我的父亲
 
  每当听到电影《父亲》这首歌,我就不由得想起我的父亲。我的父亲自小生活在农村,小时候家庭条件很艰苦。但父亲自小就刻苦学习,十三四岁离开家乡独自在外读书,直到在无锡机械制造工业学校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推荐到国营南京第734厂工作。在工作时也一直不忘自学,晚上还到夜大学习,成为了一名高级机修师。由于父亲的学历和精湛的技术,他便调入了支援三线建设的队伍。我的童年也就在那里度过的,那是我的第二故乡。和我一样的“红声牛虎群”把童年的记忆深深地刻在心里,因为那里的童年有着父辈们为祖国奋斗的忙碌的脚步,有我们在大家庭成长的身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度过了愉快的三线童年生活,离开父母回到了我的故乡——宜兴。而我的父母和他们的战友们仍在那里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工作了二十多年,也把他们的青春奉献给了国家。正因看到父辈们工作的执著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我自小就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自小,父亲很疼爱我,我又是独女,但父母从不娇惯我。爸爸平时身体一直很好,可天有不测风云,突然有一天检查出来是贲门癌晚期。我的情绪也跌到了谷底,但我只有硬撑着在他面前欢笑,把他骗到了上海胸科医院,就这样一直骗到他走入天堂。看着爸爸手术后痛苦的样子,我当时想想真有点后悔,可如果不做手术最多只能活3个月。但在上海的这段时间我碰到了许多好心人,更让我认识了几位有精湛技术的良医,这才使父亲的病症减轻了很多,此刻我要和大家说声:“谢谢了!” 
  爸爸在这次贲门癌手术中,肋骨剪断了两根、胃切除了五分之四,身上插了六七根管子,七天七夜连水都不能喝,我每天只能用棉棒在他嘴唇上擦拭,一天要挂十五六瓶药水。记得重症监护室出来,由于手术的疼痛,没有力气把痰咳出来,医生说如果自己不能咳出来要帮他雾化化痰,只见两个护士按住爸爸的头肩颈,两个护士按住爸爸的腿,医生用雾化机塞入爸爸的喉咙里搅拌雾化。当时,我看到这情景真是后悔不该让爸爸动手术,同一病房的病友对我说:他和爸爸同在重症监护室里,爸爸已雾化过一次了,爸爸是个非常坚强的人,在这痛苦的折磨中没叫过一声。为了减轻爸爸的病痛,我每天帮爸爸泡脚按摩,舒缓放松及后期饮食调理。也正因为医院用心照顾,好心人的关照和医生们的帮助,使他的病痛减轻了许多。
  父亲不但坚强,对家人更是细心体贴,妈妈一直从事军工产品精工装配,伏案久了眼睛和肩颈很不好,爸爸没生病时经常帮妈妈按摩肩颈和手臂。而我自小体质比较弱,小时候腿老是会突然酸疼,记得还是上小学一、二年级时腿酸疼又发作了,打电话给他正忙,他请假回来冒着雨雪背着我去医院。小时候如此照顾我,我长大成人后他还是如此细心照顾我。我从事美业,每天要服务很多客户,小时候的毛病到大了还是偶尔会发作的,晚上回家他经常会帮我按摩放松,我只要不说停,他一直帮我按摩。父亲不但对家人细心体贴,对工作更是一丝不苟得认真,他的工作绝不拖到明天,以至于有一次为了完成任务,他修的机器快完成时,因为身体太劳累了,把脚砸了,但他还是把工作完成后再去医院包扎。说起父亲的坚强和对家人的细心体贴的每个细节我都牢记在心。
  2008年冬天,天下着大雪,我敬爱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记得爸爸临走的前一天下午,妈妈打电话和我说爸爸想喝鸽子汤,当时我正好忙又下着大雪没来得及去买,晚上回到家已快12点了,爸爸还没睡在等我。我当时每晚都陪他睡,于是我一边帮他按摩放松,一边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本想早点起来去菜场买鸽子给他吃,他当时已不能进食了,从鼻子里插了50多厘米的鼻饲管到胃里,每天靠一针桶一针桶把营养液打进胃里。可早上我没醒时噩耗就降临了,爸爸连最后想喝的鸽子汤也没能吃到,眼睛也未能闭上,连一句话也没留下来带着遗憾和我的愧疚就走了。在父亲的葬礼上我哭不出来,因为我知道爸爸不想看到我在众人面前伤心流泪,他希望看到我能坚强地度过一个个难关,完成他的心愿,这也是我多年坚持美业工作的动力,并希望真正地把爱的正能量传播出去。我也更希望我从事美业工作十多年学习所悟出的用阴阳五行学解说现代经济和人生价值的健康案例来传播分享给更多的人,希望爸爸在另一个世界看到我的成绩,过得更欣慰。
  爸爸的内向固执性格及家庭因素年轻时就留下了打不开的心结,一个是我离去的姐姐、一个是我的大伯。父母当时在革命老区支援三线建设初期,条件比较艰苦,而姐姐一出生就夭折了,妈妈是隔了七年才生我的,当时爸爸已经36岁了。自小我体质比较弱,爸爸非常疼爱我,可能他想把对姐姐的疼爱弥补在我身上。但他几乎从未在我面前提起姐姐,只是在上海动手术的前一天,陪他在医院散步时和我说起姐姐的事,说到最后我看着爸爸的眼眶润湿了,我也不禁地掉下了眼泪。另一个就是大伯,他解放前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解放初期在政府机关做领导,也是大伯培养爸爸读书的。但大伯由于受到重大的打击,导致最终未能婚娶就早早地离开人世,爷爷奶奶也伤心病痛地早早离开人世,爸爸也曾经一度低迷得差点自杀。
  小时候,我在幼儿园里也是个文艺积极分子,长大后我才理解当年妈妈为什么要让8岁的我走上全厂上千人的舞台上表演节目,站在舞台上的荣誉是给爸爸最好的安慰和精神礼物。也正是父亲执著的爱和母亲的善良,让我必须用爱心和感恩之心来做人做事,同时也想弥补当年大伯的过失。写到这,我不禁哭了,看看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人到中年感触倍深。看到父亲与病魔的坚强拼搏,使我也越来越坚强。也正因父亲的执著和母亲的善良让我时时感恩,我先要感恩父母的爱,感恩亲朋好友的关心,感谢曾经无意中伤害过我的人,同时还要感谢社会大学培养了我,更要感谢我在美业舞台上工作十多年中支持和理解我的老师和客户们。是他们的爱让我学会了在这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更好地独立成长发展。
  自父亲病重离我远去后,我更感觉到健康的重要价值,这更坚定了我执著地从事我的美颜养生健康事业。而我坚持从事美业行业十多年,也是想把学到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带给你我她,不希望看到身边的亲朋好友及自己像父亲一样痛苦地早早离开人世。
  2006年,我带着女儿在父亲手术的前一天在上海外滩留下了唯一一张合影,如今父亲已离我远去八年了。2015年的春节我带着女儿再次来到上海外滩遥望着东方明珠塔,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只有奋斗的速度超过亲人老去的速度,才能缓解我对父亲不尽的思念。
  就像我们美业里有首歌唱道:“责任是一种担当,风雨里成长,为了结果一路奔忙。被人理解是一种奢望,我要奋力登上最高的地方。为了见证着信仰,我要捕捉纷繁光芒,多少年华开创了康庄大道,用我们的力量将生命点亮。”感恩父母养育了我,感恩父亲的教导,感恩父亲的红声4380厂的国企文化教育,感恩美业舞台对我的栽培,正因这些爱的精神感染力更让我激进成长。带着你我的善良,有家才有无限的力量!
 
驼背女人却坚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妈妈的背影成了我记忆里一道辛酸的风景线。每当远远地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总有些酸楚感。
  我的妈妈是个瘦小的女人,从小就有一些驼背,但在其中我读出了美丽、坚强和自豪。
  妈妈小时候的生活很艰难。外婆一共生了八个孩子,只靠外公一个人工作赚钱养活一大家子。有个阿姨在八岁时饿死了,于是外婆背井离乡去上海做保姆挣钱补贴家用。妈妈是家中老大,小小年纪自然而然就承担起家中的家务。而今天,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常常在父母怀里撒娇呢。
  妈妈每天早上听到公鸡打鸣就起床,劈柴、生火、挑水,烧好一大家子吃的早饭,早上的活干完了再走四五里路去学校上课,放学回家干完家里的活,还要照看更年幼的几位舅舅和阿姨。作业是等几位舅舅和阿姨睡着了才有时间开始做的。就在这情况下,妈妈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但她的高中录取书下来时,却不能继续念下去。她说,如果她继续读高中考大学的话,后面的几位舅舅和阿姨只能读小学甚至连小学也读不了。就这样妈妈放弃了心爱的学业,早早地参加工作为家里的生活挑起了更大的责任。
  也许是承担了太多的家务,也许是缺少营养,和同龄人比,妈妈生长缓慢、发育欠佳,小小年纪就有些驼背了,但是妈妈看到外公外婆的笑容,看到舅舅和阿姨们的天真,自己没有了驼背的自卑。
  妈妈和爸爸结婚以后,也随爸爸去了江西建设“三线”。在我出生三个月时,妈妈产假刚结束就独自一人带着我坐火车去江西了。一路上这么瘦小的女人带着一大包行李还抱着我赶那么多路挤火车实在够累的。妈妈说我在列车上可招列车员和乘客们喜欢了,大家都轮流抱着照看我。我头上戴着妈妈亲手编织的棉纱小红帽,而这顶小红帽妈妈一直保存着,到我女儿出生时还一直给我女儿戴着。如今女儿都18岁了,妈妈仍把这顶小红帽保存着,虽然颜色已经退了很多,但这顶小红帽记载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
  妈妈进厂当了工人,负责精密仪器装调。为了完成任务,经常要加班加点伏案工作,下班了要忙家务。妈妈文化水平不高,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忙完家务,还抱着我到工厂的夜校听课学习,下课已经九、十点钟了,还挑灯夜读,念念有词复习功课,经过几年努力,终于获得了技能证书。常年的艰辛,妈妈的背驼得更厉害了。但是妈妈看到墙上贴的红红的奖状,似乎背也直了许多,脸上情不自禁流露出自豪的笑容。
  岁月无情风吹过,爸爸的离去,深深地打击了她的心理,在爸爸离去的第二年,妈妈又动了胆囊息肉切除手术,身体还没彻底恢复,接下来的那个夏天,青光眼复发,缺少光明的日子无法想象,更有半夜里的疼痛,使她从床上滚到地上,只好又到医院进行了青光眼和白内障手术。手术终获成功,源于妈妈的乐观坚强。她每天在家做做家务,在院子里种点无公害蔬菜,边做事边唱歌,锻炼养生,每天微笑迎接新的太阳。妈妈似乎返老还童了,驼背似乎没有再渐渐加重,虽然更矮了一些。
  时光穿梭,流年飞逝,如今弯腰驼背的妈妈,已被岁月和辛劳夺走青春容颜。生我,您承受着痛苦;养我,您承受着艰辛;育我,您承受着劳累;教我,您承受着辛劳。驼背却坚强的妈妈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却是我人生的依靠和灵魂的拐杖,时刻给我亲情、给我温暖和向上的力量。感恩母亲不仅仅是母亲节这一天,而是时时刻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妈妈是一本书,虽然历经风雨,历经寒暑,有许多的皱褶与沧桑,但是在妈妈的身上,我却读出了美丽、坚强和自豪。
  妈妈,我爱你,直到永远……
 
梦影军工——童年时的4380厂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
  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明天明天这歌声飞遍海角天涯
  明天明天这微笑将是遍野春花……
  哼起这首歌,记忆又仿佛回到了童年……我的童年是追随着父母在三线建设中度过的。
  中国曾经有个军工厂叫“4380”,在江西吉安革命老区井冈山地区,是个大型国有企业!厂区很美!依山傍水!工厂不仅有好多车间、办公楼,还有食堂、俱乐部、大礼堂、医务室、商店、电影院,有幼儿园、小学、中学,篮球场、足球场……马路上的法国梧桐、樟树,见证着我的成长。
  单纯、快乐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不曾远去。那些年我们没听说过手机,没有电脑;那些年,我们最快乐的娱乐活动就是晚饭后端了小板凳去看露天电影。那些年,父辈们只知道奉献,不知道索取,可是我们有最简单的快乐!那些年,我们都很傻,我们觉得世界很小!如今,我们已没有了幼稚的笑脸,岁月带来的是脸上一道道的皱纹和沧桑。离开才知道,也许一别就是一世。
  4380厂,全厂职工、家属有几千人,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在厂子里,父母们都是同事,孩子们都是同学,回家后还是邻居,随时随地都有一双眼睛盯着你。只要是发生了一点小事,第二天全厂人都会知道。有一次我上课早退去池塘边抓蝌蚪,蝌蚪还没抓到,妈妈就赶紧请假回来把我撵回去了。虽然在那个年代没有网络通讯,但传播速度绝不比现在慢。
  4380厂,虽然远离家乡上千公里,由于南京人和江苏人占绝大多数,所以自然而然保持着江浙沪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日常生活中都用南京话交流,我们这些孩子也从小会说地道的南京话,却不会说江西话,甚至有时还听不懂当地方言。
  我14岁就离开了4380厂,回到了我当时一直梦想的江南水乡——宜兴。由于当时没有宜兴户口,我在宜兴属于“借读生”,还是舅舅托人去学校里求情才把我收下的。我自知能“闯入”家乡读书不容易,也在想怎么去讨老师们的喜欢。而更大的挑战其实不在学校里,80年代的江南居住条件并不是很好,习惯了国企的优越环境,一回到家乡很是不习惯,每天吃不到大食堂的各类早餐,洗不到大澡堂的淋浴……
  那时和外婆一起生活,她把好的饭菜都会留给小舅吃,我经常会偷偷地去吃。为了这事,还不时和小舅吵起来,外婆总是护着他,说他还小刚出来工作很辛苦的。后来想想也是自己任性,本身已经很困难,我的到来成了一名“小闯入者”。我孤身一人,突然发现,以前回去探亲时对我很热情的大人们变了样,没以前那份热情了。现在想来他们有他们的难处,而那个年龄段的我也正是个叛逆倔强的时候。
  但记忆中,那却是我真正面对成年人世界的第一年,学会了察言观色和在夹缝中生存。也只有写信和父母说说自己的孤独感。而对父母来说,他们离家多年,回来后也成了“闯入者”的外地人。曾经豪情壮志奔赴四方的他们,最后在“三线”是他乡人,在故乡却成了“三线”人。我们“三线”后代人也和父母一样成了故乡的外地人。
  时过境迁,当年这繁华、兴盛、热闹的国企已成往事。和我一样的红声子弟们永远把曾经美好的童年烙印在脑海里。小时候,户口在江西,我却从不愿承认我是江西人,宜兴才是我的家乡。如今,我却越来越觉得,那个从小长大的厂子才是我心里的故乡。
  这些年,红声子弟的亲们……你们都还好吗?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和为支援“三线”建设的父母们,没有他们的昨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走过的时光就像一本书,每一步都写着感悟。能与红声子弟学校的同学们聚聚,使我们这些“三线人”后代觉得回到了从前,即使看见彼此眼角的皱纹,回忆着童年的趣事,心里也不觉得老了。
  人在旅途,行过千山万水,经历世事沧桑,但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映着春春年华和童年回忆的一幅幅画册。我的童年,4380厂里的14年中有我今生难以忘却的记忆,4380厂承载了我太多的情感。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我的童年:4380厂!
 
那年我十四岁
 
  那年我十四,离开三线转学回故乡读书;那年我十八,参加工作,期望回到三线去上班;那年我跨越三十,成家立业初为人母,深深体会到那些三线母亲才是最伟大的;那年我三十八岁,三线子弟各地佳讯互通心连心;今年4380建厂五十周年,央视播出《大三线》记录片。
  曾经,一段段记忆刻骨铭心、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刻在我们心中。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而我们的童年因为“三线”而与众不同。在建厂50周年之际,我们三线后代人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厂区的生活、学习的画面。身居都市却怀念在山沟里的三线童年。它不只是艰苦,还有温情,不只是某个厂的印象,还是那个年代的缩影。三线情悠悠!  
  看过王小帅导演的《青红》《我11》《闯入者》这三部有关三线题材的影片,描述了三线人的童年、青年、中老年时期的故事,对我们三线人感触最深。看到影片中那熟悉的场景,真是太亲切了。那些类似我们4380厂的老八栋宿舍楼和子弟学校、大喇叭广播、打弹弓、丢沙包、冰棒箱……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那个曾经世外桃源的三线故乡。
  《我11》的影片是走进了我的心里,主人公11岁三线的童年生活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在江西吉安4380红声厂度过了十四个快乐童年后,我正式离开三线,从大山走出,回到了我的家乡宜兴,但家乡却是那样的陌生。有时我会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我到底是哪里人”,我们随着父母支援三线建设走进了大山。我们自小在那个“世外桃源”似的大家庭里成长,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山里的孩子实在是单纯很多,但也和农村里的孩子不同。对于三线军工厂来说,这里有专属我们童年的记忆。
  每天清晨,一般是在六点半,工厂广播站的大喇叭响起军号声开始广播,大人在准备家里一天的伙食。厂里的孩子们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他们要到大食堂去买早点。伴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吃着早饭、去学校。每个孩子胸前都挂着家里的钥匙,以便中午放学回家。那时作业不多,放学了,可以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满场的玩耍。我们都喜欢厂里自制的冰棍,喜欢一起去食堂买饭,我们喜欢听大人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更喜欢夏天的露天电影,放映保家卫国的激情战斗片,像《闪闪的红星》《上甘玲》《小花》等,百看不厌。
  4380厂是由南京迁去的,江浙沪人居多,南京话特有优势,在这里流行着南京味的普通话。所以从吉安4380厂,来到六朝古都南京,因为“乡音”盈耳,即使是第一次来,也没有到其他城市的陌生感。
 
 
 
 
 
 
  我们的父辈,当年满怀一腔激情和热血,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山区投身三线建设,把人生最美好的几十年青春奉献在大山里了。与红声一代不同的红声二代、红声三代,或许在三线长大、或许在三线出生,红声就是我们眼中全部的世界。
  我刚转学回家乡读书,很难一下子融入到当地的环境中来,内心很孤单和压抑,那份孤独甚至让人不敢碰触在三线生活和学习的经历。长大以后,越来越觉得4380才是我的家乡。不管户口本上的籍贯这一行里写着什么,不管将来在哪里工作、生活,4380始终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故乡。
  我不是怀旧,是要唤醒人们记得曾经的三线人用青春和生命为祖国做出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这些曾经红火的三线企业已逐渐减少以致消失。但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将一片陌生土地变成了自己的故乡,三线人建起强大的国防生产力,为我国的国防军事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伯虎14岁潜心学画,陆羽14岁弃佛从文,林则徐14岁对联立志,陈平14岁忍辱苦读。我在14岁远离三线故乡,到家乡读书。虽没有古人的远大志向,也开始思考人生,规划未来,但更多的是对三线故乡的怀念和重新的思考。离开了三线却更多地感受到了三线大家庭的温暖和三线人拼搏进取的精神。这精神也就是那时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在我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虽历经磨难,却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笑对挫折,积极进取。
  三线的精神在我十四岁那年成了指引我人生的灯塔,更是融入了我的血液,让我终身受益。
 
红声小伙伴
 
  有一种感情已不再浓烈,但却一直存在,我们不能时时在一起,可如果有一天,我们再见面了,亲爱的,我们当初那浓烈的情景都不会变。
  小时候,幸福是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幸福事……
  红声子弟学校的校舍,已经拆了,曾经刻在树上的名字,风干了。训过我们的老师,现已天南海北不知去向。曾经一起玩耍的红声小伙伴们,你们现在过得好吗?
  我的红声小伙伴们,你们还记得当初我们曾在小庐山上一起玩耍,并以神冈山给我们作证,立下我们四人结拜的姐妹情。她们就是我的红声小伙伴,红是老大,我是老二,丽是老三,琳最小,而我和琳却是同月同日出生,这样就有了红、静、丽、琳的红声小伙伴的真情。
  城市里的落叶,卷走了信念,梦开始变得见异思迁。我的红声小伙伴们,时光如梭,一年又一年,转眼已分开三十年。如今我们四人都各奔东西,彼此眼角的皱纹增多,视线也开始模糊了,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分开三十年,只有和丽离得比较近,我在宜兴她在苏州,还是早几年联系上的,但也难得见面。2016年我们分开整整30年,6月7日我和丽约好去她的饭店见面,不知道是以前太熟悉了还是分开太久了,一见面不知道用什么话语来表达情感。丽是个性格直爽、做事干练的女人,用现在的时尚话语说可算得上是女汉子。我和她是差不多时间离开我们红声子弟学校的,分开后我们在各自的家乡读书和工作。和我们一样的三线子弟们,在离开那片世外桃源的童年故乡初期,心中的孤独寂寞在那幼小的心灵里难以接受的。就像丽说的,在那段时间里真恨不得离开自己的家乡回到我们的红声家园去。但时间不可以倒流,我们只能按着时间的顺序一步步地前行。可能正是这段时间的前行速度把丽历练成一位敢于向生活挑战的女汉子,她除了经营自己的饭店,还在苏州市中心开办了一家KTV。在丽的辛勤经营下,两家店的生意都非常红火,丽也不像曾经那懵懂天真的小女孩了,如今已成为在业界也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了。
  而琳也是在同学群的帮助下联系上的,一直未见面,但我们情感却一直未变。在每年生日这天我总会想到现在在厦门工作、生活的同月同日出生的琳。好不容易,去年通过同学群的互动联系上了红,红现在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可身体状况不佳。时隔30年,我们红声四姐妹虽已分开这么长时间,但那段美好的红声童年梦和姐妹情永远烙印在我们心中。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增长,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不佳,实体企业更是艰难前行。正如红说的:“我现在不是一人经营着小公司,而是全厂几百位职工的生计都掌握在我手上,我身上担当的不是一个家庭的责任,而是社会的责任。”红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感受到责任的重大,责任是担当,风雨里成长,为了结果我们一路奔忙。而被人理解却是一种奢望,我们都奋力想登上最高的地方。所以懂你的人无需解释,不懂你的人无需大费口舌的解释。为了见证着信仰,我们要捕捉纷繁光芒,多少年华开创了康庄大道,用我们的力量将生命点亮。
  离开了红声学校,我们四姐妹都各奔东西,在奔跑的路上,我们会遇到种种坎坷,但我们却无法选择回头,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担当责任。父母、事业、家庭、孩子……生活上的种种压力给了我们成长的动力。很多人喜欢伸开手掌看命运,其实命运就是抓起手掌,握紧拳头迎接挑战。
  小时候我们想买的玩具买不起,20岁那年能买得起10岁那年想买的玩具,又有什么意义呢?人生就是这样,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再也不会做了,遥不可及的并非是十年之后,而是今天之前,好好珍惜我们的每一天。
  70后的我们,责任重大,年迈的父母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地照顾,中高考的孩子们除了跟紧学业,还要磨合她们的叛逆期,让她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添精彩。工作上还要八面玲珑地应对各种难题,其实荣誉和地位只不过是一个杯子,而修养和品性才是我们杯中的东西。事业不管是有成无成都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才是我们唯一担当责任的武器,生活应该是淡定、从容、健康而幸福的。
  有一种幸福叫简单,有一种浪漫叫平淡,有一种懂得叫珍惜。生活中多一份思索,少一份迷茫;多一份淡定,少一份烦恼;多一份宽容,少一份狭隘;多一份坦然,少一份遗憾;心变得简单,日子就会快乐。献给像我们一样在三线成长的70后,曾经的年少轻狂,蹉跎岁月,透支青春的我们,虽然多年后我们未见面,但大家心中那份红声情永藏心间。背后沧海桑田,让我们永远回忆留念,抛开一切,让我们陶醉!
 
红声姐妹情
 
  很多难以忘怀的东西都在随着年轮越陷越深,很多苦涩的岁月她们都咬着牙坚持。每一个片段,每一句话,记忆永远不会从生命中消除,不管经历多少风霜,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在那个三线建设的年代里,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妹情却更浓更深。
  而邻里间女人的感情是比较微妙,比较难处的,但又是仅次于亲情关系的,时刻在我们身边的最亲密的感情。而我的母亲和她的红声厂的同事,邻里间姐妹般真诚、无私、细腻的感情温暖了我整个童年,也点亮了我幼小心灵中爱的火焰。
  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需要的是人们无私忘我的工作,更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工作如此,对于我们这些背井离乡来到神岗山安营扎寨的红声建设者和家属,在生活上也需要大家相互的帮助和关爱。我记事起就看到大人们不停地忙碌,各种加班也没规律。我是家中的独女,父母工作都很忙,经常忙得顾不上我这个小不点。那时家中也没老人照看,是红声厂的阿姨们给我关怀,带我长大。我的童年在红声大家庭里,吃红声百家饭、穿红声百家衣度过的。
  父辈们刚到江西工作时,条件都比较艰苦。那时家里比较穷,我刚蹒跚学步时,妈妈怕我乱跑,只能把家中的方板凳翻个身,让我站在板凳中央当“学步车”用。那时候经常站在板凳中间想爬着出来,以至于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有一次,爸妈都去上班了,我一个人在板凳里想爬出来,摔疼了哭起来,被隔壁的阿姨听到就赶紧跑来把我抱起来带回家照看,妈妈回来后阿姨就主动跟妈妈说“上班时把小孩放我这儿,这么小的孩子怎舍得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从那以后爸妈都去上班时,总有热心的阿姨主动把我接回家。儿时的这张方板凳妈妈从江西带回到宜兴,至今还保留着,这记载着我的成长和红声阿姨们对我的照顾。
  刚去红声时住在厂区外围的十三栋宿舍楼房里,是三层楼,一个楼道里住着好十几户人家。我家住一楼,虽只有十几平方的小房间,大家日子都过得清贫,但在那楼道里每天传来欢乐的话语声。初建厂区宿舍时基础差,宿舍和当地生产队的老俵住房靠在一起,农村几乎家家都养狗,而我小时候最怕狗了。在我刚有印象时,在家门口玩耍时,被老俵家中的狗追着我整栋楼里跑,幸好在楼道里碰到红声许桂红阿姨把狗赶跑,以免我遭狗的狂叫追赶。许阿姨不但抽空经常照顾我,就连她的女儿也经常照看我。
  许阿姨是个热心肠的人,我父母经常要上夜班,她看到我一个人在家就把我带到她家去,她的两个女儿虽比我大几岁,也轮流着照看我。她们经常和妈妈说“我们都是红声大家庭的好姐妹,大家都远离家乡来三线建设,我们都是一家人了,大家互相照顾是应该的。”许阿姨退休了她到女儿的工作城市——广东中山养老。1995年她开始练习太极拳养生,慢慢地不但把身体调理好了,而且她把太极练得越来越精后,还在中山市活动中心和公园里教很多老人练太极养生,并经常在社区公益活动中表演,慢慢地大家称她为教太极的许老师。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吴玲珍阿姨,玲珍阿姨和妈妈在一个车间上班,工作时是很好的工作伙伴,生活中又是亲密无间的好姐妹。大家都相互照应,但阿姨全家对我的照应更是细致入微。她家里人多,比较热闹,而我独女一个,父母上班忙,不能总陪我,于是我经常串门到她家和她家的两个哥哥一个姐姐玩。哥哥姐姐比我大好几岁,但他们对我就像自己的亲妹妹一样照顾,而阿姨和叔叔也老早把我当成是女儿一样了。
  每到周末我就住玲珍阿姨家,最喜爱吃阿姨烧的笋子炒蛋,以至于离开红声,分开二十多年后去嘉兴看望她,她特地关照姐姐,我来的话一定要烧笋子炒蛋这道菜。这道菜也是我童年记忆中吃的最鲜美的一道菜,让我终生难忘。阿姨不但对我的童年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工作上也是一丝不苟,她和妈妈一起工作,在单位上有困难都相互帮助。妈妈在装配车间都是精工细致的工作,眼睛一直盯着看很吃力,以至妈妈的视力很早就近视了。
  记得有一次要赶一批产品,大家都加班加点,玲珍阿姨也不例外,由于妈妈这个班送去的产品有一道做的不是很精致,厂领导说要把最好的产品拿出去,绝不留一点瑕疵。在我们红声人对细节很重视,产品力求做到精益求精。阿姨加班完后再帮妈妈做。记得那晚下着大雨,我一人在家非常害怕,知道妈妈她们要加班到很晚才回家。阿姨关照姐姐说如果她们回来晚的话把我接到她家住,于是我还没等姐姐来接我,我就一人冒着雷雨去阿姨家了。虽然那时我们都住在厂区宿舍,但我家离阿姨家还有段路程,快到她家门口时姐姐出门来接我,当时我全身已湿透了,姐姐看着我一把抱起我哭了。虽然全身湿透了,但躺在姐姐怀里不仅感到无比的温暖,更感到真正家的温暖。虽然这事已过去很多年了,记忆也慢慢地模糊不清,但阿姨一家对我的照顾和父辈的姐妹情深让我永远不会忘却。
  时隔多年后,我带着妈妈去看望阿姨全家,一见面这对分开二十八年的姐妹紧紧拥抱在一起,眼角闪着泪花,这深深的姐妹情无声地感染着我。如今她们都白发苍苍,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尤其是叔叔,前两年中风,行动大不方便了,但听说是我和妈妈来了,一定要让姐夫带他出来和我们见面。他躺在姐姐家的沙发上静静地看我和妈妈及阿姨一起聊天,他摸着我手笑眯眯的看着我,虽然现在行动和说话不是很利落,但这双大手仍旧像从前一样温暖。
  我和玲珍阿姨全家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但这份情比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还亲。阿姨家的笋子炒蛋;叔叔督促我学习时那严厉的目光;姐姐抱着我给我看小人书讲故事;小三子哥哥带我去露天电影帮我抢位子,甚至为了帮我抢位子和别人吵起来;大哥哥结婚时红声子弟们在他家闹洞房送祝福;妈妈和阿姨在一起加班加点工作;在外受了委屈哭着跑到阿姨家,全家人逗我开心……点点滴滴的红声细节经常在我脑海里回放,当年那个不懂事的我也长大为人母,如今女儿也十八岁了,是红声大家庭的阿姨们把我一路带大。时间飞快,红声父辈们也慢慢地老去,虽然红声厂已不存在,但在我们每个红声人心中,红声一直情系着我们。
  妈妈离开红声厂快三十年了,和这些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姐妹们也分散在各个城市。但在我记忆中的这些红声阿姨们,虽然现在都已白发苍苍,但她们依旧是青春永驻,那笑容、那关爱永远在我的记忆里。
  相貌早已深深地刻在了对方的心中,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痕迹,姐妹情,越来越深厚。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流水逝年里,她们的姐妹情不仅没有被时间的无情冲淡,而是越来越刻骨铭心,舍不去,忘不掉。走过了风风雨雨和坎坎坷坷,真诚的情谊依然在她们的心中。虽然这道靓丽的风景不常常闪耀在她们眼中,但这份亲如姐妹的红声姐妹情会一直地往前延伸……
  我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母亲和阿姨们在那片红土地上的情谊,但在我幼小的心灵却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痕迹!——那种亲如一家的大家庭的温暖是现在的小家庭的天伦之乐不可比拟的;那时人与人亲密单纯的关系,每每想起竟恍如隔世,不胜留恋;那时也忙,可大家都没有停下关心的脚步!因为那时的人们心里装的是大家庭,那时的爱是大爱。有一种爱叫包容,有一种爱叫无私的奉献,有一种爱叫大爱无疆!
 
爱与责任同行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而责任是种担当,是对家庭、对工作、对社会的一种义务。爱与责任同行带来的美是真、善、美。学习之美在于悟;工作之美在于乐;社会之美在于公;做人之美在于舍;修炼之美在于空;人性之美在于善。真善美才是真美!
  小小的水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涓涓细流能够汇成爱的海洋;缕缕阳光,能够温暖冰冷的心房。童年,生活在美丽的红声家园里,让我们无时无刻地感受到大家庭的关怀、集体的温暖;生活在温暖的集体里,我们无处不被爱所包围。我们就像微不足道的水滴在浩瀚的爱的海洋里徜徉!
  在我童年的红声大家庭里,一个个爱的故事在流淌,许许多多感人的场景经常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们红声厂有一任党委书记叫罗细初,他用责任书写他的工作岗位,他是播撒爱的阳光雨露,给人温暖的一位国企领导干部。
  从小生活艰苦的他通过自己艰辛的努力,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离开了故乡吉安县万福镇,但他一直魂系这块生他养他的红土地。1978年32岁的他回到了阔别十四年的故土,从部队转业分配到红声厂。这位哈工大的毕业生,有着不畏艰苦、勇于拼搏、刻苦钻研的精神,做事踏踏实实,在1981年被组织上任命为工具车间党支部书记,一当就是三年。也正是这三年在工具车间与工人摸爬滚打,展示了朴素的素质和优秀的才华,领导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1984年中央加速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0月,红声厂新老班子交接,罗细初接过了红声厂党委书记的接力棒。时也,命也,连升两级,爱与责任,重在实力。
  在新老领导班子交接大会上,罗书记还有些腼腆,他说:“在就任这一职务的时候,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按照这个职务所肩负的责任以及自己经历简短,能力与水平的不足,感到这个担子很重,也感到压力很大……因此,只有虚心好学,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加倍努力……”
  加倍努力!这是罗书记的办法,简单又不简单,他要用爱和责任把这重大的担子接过来,争取做得更好。
  刚上任的罗书记,抓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根据上级的部署,加强党员的作风建设。全厂309名党员,除少数因公外出和因病住院的以外,有297人参加学习和对照检查,进一步加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而后,主持制定了“九带头”“九坚持”“九不准”的《关于加强厂两级领导班子自身思想和作风建设的规定》。
  身为党委书记,罗细初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以权谋私。无论是招工、提干、分房……绝不一个人说了算,无论关系亲疏,遇到事情都按规章制度办,增加透明度,群众说他是信得过的好当家。
  潮平两岸阔,风正大船快,党风好,民心顺,在党委领导模范示范下,全厂职工积极性得到进一步释放,1985年新春开局,1~2月份全厂职工大战45天,产值、产量分别比计划超额20%和16%,继往开来,新班子新气象。
  罗细初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里,当年曾拎着霉豆腐辣椒酱上永阳中学刻苦读书,啃着窝窝头在哈工大认真学习,在新疆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原服役,几乎半年都吃不到青菜。当他手执一张调令前来红声厂报到,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有一天电子工业部会把偌大的一个红声厂交给他管理。也正是因为他自小吃惯了苦,更理解百姓的心声。生活的清贫曲折,磨炼了他面对困难不屈不挠,面对职工能倾听心声,面对工厂的管理能精打细算,注重细节。
  “为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党的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如不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怎能取信于民?怎能在自己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七色彩桥?罗书记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全厂职工的拥戴。1992年他调离红声厂,广大职工自发聚集在工厂大门口欢送。离开红声,他到南昌无线工业学校任职,先后任职党委书记、校长,直到退休。虽然离开红声多年,但他对红声厂一直念念不忘,视红声职工为亲人,还是像以前一样耐心、细心和关心。
  当年,他经常去我爸爸工作的车间检查工作。近年,在网上看到我发表的一些有关红声和父亲的文章,他得知我的父亲因病去世,很是伤感。以前我还小,只是常听大人说他关心职工、非常热心。今年我重返红声,在南昌与同学聚会,也约到罗书记一起聚餐,有幸拜见于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越来越增添我对他的尊重和崇拜。同学请他坐地铁来,他说他骑自行车来,我们还纳闷着,不到40分钟,罗书记就来到“菜肴故事”了。他说:“我晚上常常骑自行车运动运动,你们打电话我已在路上了。”看着他满头大汗,风尘仆仆,就为看一眼我们这些他并不是很熟悉的红声二代,我心里是又激动又感慨。罗书记还是像以前对待我们的父辈一样的热心、热情、细心对待红声子弟。
  每个人的心灵都是花圃,三线之旅就是花圃旁的那条小路。每个人在努力经营自家花圃的同时,不仅要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美丽,还要懂得克制自己的私心。罗书记自始至终为职工着想,予人方便,给人温暖。
  牵手你我,与“爱”同行,和谐的社会就是需要“诚信与友爱”,让我们一起乘坐“和谐”的小舟,在“爱”的海洋里徜徉吧!在科技发达,社会进步的今天,我们与爱同行,享受阳光!
  让世界充满爱!——有爱就有责任,有爱就有一切。
 
 
三线留守人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