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家动态 > >> 信息详情

王蒙:“生活空白处,文学依然活着”

发布日期:2014-01-09 11:54:00 

 

 

《这边风景》(上)

王蒙部分作品

王蒙在书展上谈笑风生

  新书《这边风景》高调亮相海南书展,王蒙接受本报专访:

  日前,王蒙携带尘封40年之作《这边风景》亮相海南书展,并举行首发仪式,该书当场受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鼎力推荐。

  这部以新疆“文革”为题材的小说早已跟随王蒙的大名,进入各种文学记载与评论文章。有人说它还未出版就先声夺人,有人说它不在“江湖”。针对种种热议,王蒙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采写及图 记者 吴波

  新作“打开新疆的后厨房”

  王蒙借小说人物之口,在《这边风景》中由衷赞叹:那“真是个插上手杖也能够发芽长叶的地方”!说的是伊犁地区,其实夸的是新疆。

  新疆的物产与新疆风土人情一样,散发着得天独厚的异彩。多民族聚居的特点,也使得新疆的饮食文化多元化融合。抓饭、烤肉、牛杂碎、馕、油搭子、 裂巴、酥糖、奶疙瘩、马奶酒、啤渥,各种干果加四季茶饮,王蒙用 “文字”的方桌将维吾尔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小吃一网打尽,香气跃然纸上,他还意犹未尽地公开了这些私房美食的秘方。

  “啤渥,就是啤酒,伊犁人(包括汉族),都按原文发音称之为啤渥。据说此种啤渥发源于俄罗斯,本地的俄罗斯人有用土法酿造啤渥的习惯,并在伊宁 市区维吾尔人中得到了推广。啤渥的制作是先熬麦麸水(有大麦就更好),过滤以后加上啤酒花、砂糖和蜂蜜,灌在瓶子里。瓶口用一枚大橡皮塞塞住,常常还用木 板把橡皮塞砸紧,让它完全不透空气,然后放在日光下暴晒,使之增温发酵,根据经验,掌握火候,饮用前用冰块或者冷水冰一下就行了。这种啤渥的味道与关内销 售的啤酒不太相似,含有很多的二氧化碳,喝起来很畅快。但因放有蜂蜜、砂糖,比较甜一些,还略带酵母的酸味。许多喝惯了本地土造啤渥的伊犁人,倒不见得多 么欣赏那些名牌的瓶装啤酒呢。其实,在俄罗斯本国将这种饮料称作葛瓦斯。”

  新作竟然透露俄罗斯软啤葛瓦斯的酿制配方,以及馕、酥糖等小吃的制作方式,还给这些佳肴美食配搭新疆民歌,也难怪《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读完作品后,笑称王蒙用《这边风景》“打开了新疆的后厨房”。

  “好比一条清蒸鱼找到了中段”

  如果说前不久尘封之作《美!》的发现,改写了川端康成的作品年谱,那么《这边风景》的出版,则算是填补了王蒙创作链条上空缺的16年。

  在《这边风景》后记里,王蒙提到“重读旧稿、悲从中来”的复杂心情,更笑称在这部小说中找到了38岁到47岁的王蒙,就好比一条清蒸鱼找到了自 己的中段。1963年,时年29岁的王蒙下放到新疆,在新疆度过了风华正茂的16年,《这边风景》是他在这16年里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1979年,已是 45岁的王蒙因创作这部小说得到前往北戴河改稿的机会,而后机缘辗转回到北京。王蒙的夫人崔瑞芳(方蕤)女士,也曾在《我的先生王蒙》中提到,正是这部作 品改变了他们后半生的命运,在王蒙人生转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后,《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以及有关王蒙的各种评传如贺兴安的《王蒙评传》、於可训的《王蒙传论》和《王蒙自传(三部曲)》中都提到了这部小说,更有各种评论文章分析研究王蒙在《这边风景》创作中的成败得失。

  “坟墓中走出来的一部书”

  王蒙告诉记者,“这是从坟墓中翻了一个身,走出来的一部书,从遗体到新生。”

  2012年,王蒙儿子王山与儿媳刘颋打扫旧屋之时,无意中发现了一部手稿,两人雀跃着将手稿送到王蒙面前。时隔四十个春秋后的重逢,让已近耄耋之年的王蒙热泪横流、拍案叫绝,他说:“这是四十年前的处心积虑、小心翼翼却仍然是生气贯注的书写。”

  一句“处心积虑、小心翼翼”,一句“从坟墓中翻了一个身”透露了王蒙创作《这边风景》的心境,且暗示了当时的政治气氛与大环境。《这边风景》写 于“文革”的十年,对于在中国政治运动有深刻亲身体验的王蒙来说,这部小说就是他书写在新疆经历“文革”体验的一个集大成之作。当问及该作品为何四十年迟 迟未曾出版时,王蒙笑答:“读完了,你就找到了答案。”

  同时,为了将四十年前的作品《这边风景》更好地呈现给当代的读者,让读者感受跨越四十年的阅读体验,王蒙在保留四十年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还特别 设计了“小说人语”的环节,穿插在每个章节之后。通过“小说人语”,王蒙用今时今日的立场去点评当时的创作与思考,展开了一场“79岁王蒙与39岁王蒙的 对话”。

  对话王蒙:

  “戴着镣铐跳舞

  不见得是最坏的事”

  广州日报:当初《这边风景》被封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蒙:我自己比较重要的两部小说,一是《青春万岁》,写于1953年到1956年。因为它当时不够“革命”,只写了中学生的青春生活,没写“上山下乡”运动,所以一直到1979年才首次出版;而《这边风景》则由于距“文革”太近而经过了近40年才面世。

  当然,我对这部自己都已陌生的小说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把“特别过分”的词句改成了相对客观的说法。并在每一章的结尾加了一节“小说人曰”,类似《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以记录整理旧稿时的心情。

  广州日报:这部作品是否有遗憾?

  王蒙:有最大的满意:生活细节、人物性格、故事结构。也有最大的不满意,写作的时候思想远远谈不上解放。

  我说明一下,那个时候我是从39岁到45岁,这个期间当然对于一个写作人来说是正处在一个巅峰的时期。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写了许多小说了,没有一部小说可以把生活的细节写得那么多、那么丰富、那么真切。经过40年后重新看那旧稿我都非常惊奇。

  “特殊年代新疆保护了我”

  广州日报:在新疆生活了16年,让您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是否都通过这部作品体现出来了?

  王蒙:我在个人情况非常不好之时去到新疆,但是新疆的土地、风光、百姓以及文化,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非常美好的印象,始终牵动着我的感情。虽 然在当时我个人的处境是不幸的,但新疆留给我的回忆是美好的。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疆使我在不幸的时期得到了很大安慰,得到了充实和温暖。

  29岁到45岁的这段人生最好的时光,我都是在新疆度过的。那里的少数民族很善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大程度上为我提供了一种保护。每当我回忆起新疆就少有叹息,而是感到真正的美好。

  同时,在新疆的经历还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如果只在北京生活,新疆的很多风土人情是一般人很难想象的。短期到新疆旅行或工作都不可能像我一样有这种深刻的感受。

  广州日报:您说在个人状况非常不好的时候去了新疆,您怎么会有那么强大的内心,去坚持写作《这边风景》?

  王蒙:说实话我没有那么强大的内心。当时我并无意向“极左”的形态挑战,但我不可能就口号写口号,我沿着口号写生活和感情,沿着口号写风景,沿 着口号写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酱醋茶,写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而且我发现“戴着镣铐的跳舞”从舞蹈本身来说不见得是最坏的事情——你碰到了戴着镣铐 跳舞的这种命运,你也许会跳出很稀奇古怪的姿态来,但这个姿态能使你自己感动,原来戴这个镣铐我都能跳了这样一场大舞蹈。有时我也想,其实作家都有自己的 镣铐,有内心的镣铐,有社会的镣铐,有的甚至岂止是镣铐。

  “迎合的目的是能说出心里话”

  采访中,王蒙表示,《这边风景》是他写得“最老实”的一部小说——自由发挥的部分远不如后来的作品那么多。

  本书扉页上写着“献给夫人崔瑞芳”,她曾在《我的先生王蒙》中提到,正是《这边风景》这本书改变了王蒙后半生的命运。王蒙就此回应:“是的,它 使我在最困难时回到写字台前,使我增加了写作的自信,使我相信,不论在什么形势下,生活不可摧毁,文学不可摧毁,世界不可摧毁。”

  他说,“我是戴着镣铐跳舞,但是也跳好了。我写人物心理,写人物品格,写生活对人的吸引力,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老王手里出来的活,从理论上说,创 作越自由越好,因为作家的想象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在太过自由的情况下,写作似乎又太轻而易举了。我只能说,戴着镣铐跳舞有戴着镣铐的特色。中外文学史 上,那些最好作品的生产者谁又没有戴镣铐呢——屈原没有?曹雪芹没有?托尔斯泰没有?”

  《这边风景》中最关键的主题之一,是对诽谤的痛苦和抗议。“我不否认书里边有迎合,但迎合的目的,是我能说出心里的话。”他告诉记者:“我希望这部作品为我的中年填补一个空白,也为彼时的岁月填补一个空白。因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文学作品很多,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学作品也很多。但真正反映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的文学作品呢?生活没有空白,老百姓得活。该恋爱还恋爱,该吃肉还吃肉。就算最痛苦的时候也在寻找快乐。我是想说,在那些空白处,文学依然活着。”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